即事原文
自我暮春巡津門,雖行慶即已望雨。
時聞河北旱更甚,先事綢繆敕守土。
旋報甘膏已屢沾,麥雖無救種禾黍。
孟夏二日此被澤,高三寸餘低或五。
低則已耕高尚待,遷延日久日益苦。
其間陣雨固間作,總未渥霈切憂鼠。
畿南東較此為佳,疑信半恐慰我語。
北方春夏例多旱,敢諉慣經雲恆睹。
瞻雲問夜獨徘徊,自慚何以對農父。
詩詞問答
問:即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九
2. 今歲近畿未沾渥澍巡幸天津時即已盼澤且聞豫省河北三郡冬雪未深春雨復缺恐麥苗不能長發難冀有收傳諭撫臣勘察情形如歉象已成即預籌酌借籽種口糧俾資接濟
參考注釋
自我
(1) 自己
自我吹噓
(2) 與現實有關的個性的意識部分
暮春
春天最後一段時間,指農曆三月
津門
(1).在渡口設定的關門。《三國志·魏志·曹爽傳》“皆伏誅,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 晉 郭頒 《世語》:“初, 爽 出,司馬 魯芝 留在府,聞有事,將營騎斫津門出赴 爽 。” 北周 庾信 《明月山銘》:“船橫埭下,樹夾津門。” 唐 徐安貞 《奉和聖制早渡蒲津關》:“路得津門要,時稱古戍閒。”
(2). 東漢 首都 洛陽 有十二門,南面西頭門稱 津門 ,一名 津陽門 。 唐 駱賓王 《和李明府》:“馳道臨層掖, 津門 對 小平 。” 陳熙晉 箋註:“《後漢書·光武十王傳》註:‘ 津門 , 洛陽 南面西頭門也。一名 津陽門 。’”
(3). 津門亭 的省稱。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慟極 津門 ,感充 長樂 。”
(4). 天津市 的別稱。 明 永樂 二年(1404年)築 天津城 ,因地處畿輔門戶,故名“津門”。 清 王韜 《跋上海<字林西報>後》:“即如西人兩擾 津門 ,遂以 津門 為重地,以為保衛神京非此不可。”
行慶
猶行賞。《禮記·月令》:“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 鄭玄 註:“慶謂休其善也。” 唐 元稹 《令狐楚等加階制》:“既當行慶之恩,宜用加崇之典。”《續資治通鑑·宋太宗至道二年》:“先是郊祀行慶,中外官吏皆進秩, 準 ( 寇準 )遂率意輕重,其素所喜者多得臺省清秩,所惡及不知者即敘退之。”
河北
(1).泛指 黃河 以北的地區。《穀梁傳·僖公二十八年》:“ 溫 , 河 北地。”《淮南子·齊俗訓》:“道德之論,譬猶日月也, 江 南、 河 北不能易其指,馳騖千里不能易其處。”《南史·謝靈運傳》:“﹝ 謝靈運 ﹞將行,上書勸伐 河 北。”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詩:“ 河 北民,生近二邊長苦辛。”
(2).省名。別稱 冀 。省會 石家莊市 。
先事
(1).謂先行其事。《禮記·坊記》:“禮之先幣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後祿也。” 孔穎達 疏:“欲民之先事而後祿也者,先相見是先事,而後幣帛是後祿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先事後賄,禮也。” 杜預 註:“事大國當先從其政事,而後薦賄以副己心。”
(2).猶事前。《漢書·張湯傳》:“老臣耳妄聞,言之為先事,不言情不達。” 顏師古 註:“事未施行而遽言之,故曰先事也。” 唐 韓愈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遇變出奇,先事獨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外國·奉使被議》:“朝議責 周 不能先事發覺,謫為典史。” 郁達夫 《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向你講這一番話,並不是因為怕你要來問我借錢,而先事預防。”
綢繆
(1) 緊密纏縛
綢繆束薪。——《詩·唐風·綢繆》
(2) * ;情意深厚
發函伸紙,是何文采之巨麗,而慰喻之綢繆乎!——吳質《答東阿王書》
綢繆之旨,有同骨肉。——盧湛《贈劉琨一首並書》
守土
守衛疆土
守土有責
甘膏
甘雨,膏雨。 唐 李商隱 《所居永樂縣久旱縣宰祈禱得雨因賦》:“甘膏滴滴是精誠,晝夜如絲一尺盈。”
無救
(1).沒有救兵。《漢書·李陵傳》:“上悔 陵 無救……乃遣使勞賜 陵 餘軍得脫者。”《後漢書·王霸傳》:“今閉營固守,示不相援,賊必乘勝輕進;捕虜無救,其戰自倍。”
(2).不加補救。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莊王》:“時難而治簡,行枉而無救,是其所以窮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塞難》:“而無救於不解,果當從連環之義乎!”
(3).無所救助。《列子·仲尼》:“吾始知詩書禮樂,無救於治亂,而未知所以革之之方,此樂天知命者之所憂。”
禾黍
(1).禾與黍。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後漢書·承宮傳》:“後與妻子之 蒙陰山 ,肆力耕種,禾黍將孰,人有認之者, 宮 不與計,推之而去,由是顯名。”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袴襦優足徧里巷,禾黍豐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由草料的恐慌,發生了芻秣的栽培;由芻秣的栽培,更發明了禾黍的種植。”
(2).《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宗周 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以“禾黍”為悲憫故國破敗或勝地廢圮之典。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楸梧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宮。”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千載 吳 宮皆禾黍。嘆故國已無望。” 清 周實 《重九偕吹萬天梅亞希哲夫石子平子諸子過明故宮謁孝陵有作》詩之一:“松楸抱恨依殘日,禾黍傷心賦變風。”
孟夏
夏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四月
三寸
指舌。《藝文類聚》卷十七引 晉 張韓 《不用舌論》:“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簡文帝 《舌賦》:“夫三端所貴,三寸著名。故微言傳乎往記,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搆釁》:“他自負半世英豪,那見得一腔奇抱。爛斑三寸人前掉,電光閃爍皆傾倒。”
高尚
(1) 道德品質高雅的人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是多么高尚的人啊!他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鞠躬盡瘁》
(2) 有意義、不庸俗
高尚的娛樂
延日
(1).拖長時日。《墨子·號令》:“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明於守者也。”
(2).迎著陽光。 南朝 梁 江淹 《麗色賦》:“椒庭承月,碧幌延日。”
日益
一天更比一天有所增益
我們的隊伍日益壯大
其間
(1) 在中間
兩幢房子及夾在其間的院子
頹然其間者。——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北與寇往來其間。——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袍敝衣處其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時出於其間焉。——蔡元培《圖畫》
(2) 指某一段時間
參加這項工作已有半年了,這其間,他學到不少新的知識
陣雨
短時間內強度有顯著變化的降雨
間作
在作物的行間進行播種另外的作物
切憂
近憂。 漢 班彪 《北征賦》:“舍 高 亥 之切憂兮,事 蠻 狄 之遼患。”
北方
(1) 向北的方向;地球北極的方向
(2) 特指中國黃河以北的地區
北方有侮臣者。——《墨子·公輸》
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資治通鑑》
慣經
習慣,慣常所經歷的。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閨怨》套曲:“偏今宵是怎生,乍別離不慣經。” 明 張四維 《雙烈記·歸省》:“諸凡那慣經,況戰丁,萬一摧殘事怎撐。”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自慚
自己感到慚愧
聽了他這番話,我更感自慚
何以
(1) 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為什麼
何以出爾反爾
農父
1.古官名。司徒的尊稱。 2.農夫。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即事原文_即事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