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郊齋戒進宮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北郊齋戒進宮原文

以我迫愁旱,慈懷亦不紓。

右壇祈霖罷,返蹕咨興居。

遲日北至臨,大祀躬承諸。

預期致虔齋,復此歸彤廬。

細雨雖略沾,霈渥何有乎。

憶昔承恩命,代祭數歲餘。

北方例多旱,望澤無歲無。

爾時廑分憂,詎今憂萃予。

計窮乃反本,嗟哉懷始初。

詩詞問答

問:北郊齋戒進宮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北郊齋戒進宮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八十六

2. 廿五日微雨

參考注釋

返蹕

指帝王出行返歸。蹕,帝王車駕。 明 瞿式耜 《堅辭勛封疏》:“蓋臣之意,不過謂 楚 必不可遽入, 粵 必不可輕離,留此 桂林 ,以為皇上返蹕之地,將來恢復東 粵 ,便可從 豫章 以遡 金陵 ,此方臣滿願之時耳。” 清 丘逢甲 《述哀答伯瑤》詩:“留都扈蹕方爭功,還都返蹕相謷訾。”

興居

指日常生活。猶言起居。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食飲有度,興居有節。” 宋 秦觀 《與蘇公先生簡》:“去冬伏奉所賜教,旋又 李獻甫 過此,甚得興居之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封三娘》:“ 封 亦惻惻,訊 十一娘 興居。”

遲日

《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後以“遲日”指春日。 唐 皇甫冉 《送錢唐駱少府赴制舉》:“遲日未能銷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清 納蘭性德 《滿江紅·茅屋新成》詞:“一身還被浮名束,誤東風遲日杏花天,紅牙曲。”

待後幾天;過幾天。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作符誦咒,遲日全愈。”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梁生》:“媼輒醉飽,囑女:‘善侍夫子,無念老身,遲日當來餪也。’出門徑去。” 魯迅 《書信集·致孫伏園》:“容遲日奉上,意者尚不急急也。”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這幾本書可否借我一讀?遲日我再送來。”

至臨

謂處於極好的地位以居高臨下。《易·臨》:“ * ,至臨,無咎。” 王弼 註:“處順應陽,不忌剛長,而乃應之。履得其位,盡其至者也。” 孔穎達 疏:“履得其位,能盡其至極之善而為臨,故云至臨。以柔不失正,故無咎也。”一說,謂君主親自臨朝執政。見 高亨 《周易大傳今注》卷二。

大祀

帝王最隆重的祭祀。指祭祀天地、宗廟等。《周禮·春官·肆師》:“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幣,立小祀用牲。” 鄭玄 註:“ 鄭司農 曰:‘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小祀,司命以下。’ 玄 謂,大祀又有宗廟,次祀又有社稷,五祀五嶽,小祀又有司中、風師、山川、百物。”《隋書·禮儀志一》:“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廟等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為中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及諸星諸山川等為小祀。”《清史稿·禮志一》:“ 清 初定製,凡祭三等:圜丘、方澤、祈穀、太廟、社稷為大祀。天神、地祇、太歲、朝日、夕月、歷代帝王、先師、先農為中祀。先醫等廟,賢良、昭忠等祠為羣祀。 乾隆 時改常雩為大祀…… 光緒 末,改先師 孔子 為大祀。”

預期

事先的期望

細雨

小雨。 南朝 梁簡文帝 《和湘東王首夏詩》:“冷風雜細雨,垂雲助麥涼。” 唐 劉長卿 《別嚴士元》詩:“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宋 陸游 《小園》詩:“點點水紋迎細雨,疎疎籬影界斜陽。” 茅盾 《子夜》十九:“現在是濛濛細雨,如煙如霧。”

何有

(1).有什麼。《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鄭玄 箋:“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 崐山 何有?有瑤有珉。”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難。”《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經》:“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一:“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不愛重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 蒲 狄 乎!” 楊伯峻 註:“何有,古人習語,意義隨所施而異,此謂心目中無之也。”《呂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

(4).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討,國何有焉?” 杜預 註:“言討家臣,無與國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顛, 瑤 何有焉?”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不在乎。《左傳·昭公元年》:“ 吉 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 游 ?” 楊伯峻 註:“言不必顧慮 游氏 諸人。” 明 李贄 《與周友山》:“士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於廢棄歟?” 魯迅 《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瞟’,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 * 》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6).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得。《左傳·僖公十五年》:“獲 晉侯 ,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預 註:“何有猶何得。”

(7).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文選·木華<海賦>》:“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 李善 註:“言諸品物以類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無?言其多也。”

(8).哪裡有,豈有。 漢 張衡 《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聖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吳承恩 《贈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歲之水也,洪濤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與賦哉!”

恩命

謂帝王頒發的升官、赦罪之類的詔命。《前漢書平話》卷下:“﹝ 劉恆 ﹞坐殿,群臣山呼萬歲畢,勅降恩命,大赦天下。”

北方

(1) 向北的方向;地球北極的方向

(2) 特指中國黃河以北的地區

北方有侮臣者。——《墨子·公輸》

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資治通鑑》

無歲

謂荒年。《後漢書·郎顗傳》:“﹝ 顗 ﹞並陳消災之術曰……‘靁者號令,其德生養。號令殆廢,當生而殺,則靁反作,其時無歲。’” 李賢 註:“雷以冬鳴,則歲飢也。” 唐 張說 《送任御史江南發糧以賑河北百姓》詩:“ 河 朔 人無歲, 荊 南義廩開。”

爾時

猶言其時或彼時。《左傳·襄公十三年》“使 士匄 將中軍,辭曰: 伯游 長,昔臣習於 知伯 ,是以佐之,非能賢也” 晉 杜預 註:“ 罃 代將中軍, 士匄 佐之。 匄 今將讓,故謂爾時之舉,不以己賢。”

分憂

分擔、排解憂患,使其擺脫困境

為國分憂

計窮

謂再無辦法可想。 唐 韓愈 《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翁曰:‘誠官人邪?取文書來!’君計窮吐實。” 清 戴名世 《竇成傳》:“若等宜堅守,今賊計窮矣。” 清 黃遵憲 《天津紀亂》詩之十:“計窮惟矢死,一死豈償辜。”

反本

(1).復歸本源或根本。指返歸本性。《禮記·禮器》:“禮也者,反本脩古,不忘其初者也。” 孔穎達 疏:“反本,謂反其本性。”

(2).指歸於自然。《文子·自然》:“立天下之道,執一以為保,反本無為,虛靜無有……是謂大道之經。”《淮南子·原道訓》:“肅然感應,毅然反本,則淪於無形矣。所謂無形者,一之謂也。”

(3).返其所自出。《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本,指父母。《晉書·李重傳》:“誠令二者既行,即人思反本,修之於鄉,華競自息,而禮讓日隆矣。”本,指故鄉。

(4).復歸農業。古代以農為本。 漢 班固 《東都賦》:“抑工商之淫業,興農桑之盛務,遂令海內棄末而反本,背偽而存真。”《晉書·食貨志》:“使四海之內,棄末反本,競農務功。”

(5).佛教指恢復人所固有的佛性。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蓋佛性本有,反本而得。然則見性成佛者,即本性之自然顯發也。”

(6).違反根本。《隋書·經籍志三》:“是以聖人原血脈之本,固鍼石之用……鄙者為之,則反本傷性。故曰:‘有疾不治,恆得中醫。’”

贏回賭本。《水滸傳》第一○四回:“那漢性急反本,擲下便是絶,塌腳、小四不脫手……無一箇時辰,把五貫錢輸箇罄盡。”一本作“ 翻本 ”。

嗟哉

嘆詞。 漢 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鳥飛不度,獸不敢臨,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後漢書·耿弇傳論》:“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唐 韓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盡日不得息。”

始初

開始,起初。《史記·曆書》:“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漢書·李尋傳》:“竊以日視陛下志操,衰於始初多矣。” 唐 元稹 《沂國公魏博德政碑》:“始初 山東 鍵閉束縛,泳而游之,歌而舞之,可以為仁矣。” 宋 葉適 《淮西論鐵錢五事狀》:“始初鐵錢不分官私,民間不辨好惡,得錢便使。”《西遊記》第五五回:“師父始初不與那婦人答話,也不吃饝饝。”

詩詞推薦

北郊齋戒進宮原文_北郊齋戒進宮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