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道禪者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贈道禪者原文

大河卷浪雪翻風,橋壓千艘臥彩虹。

岱嶽煙雲連絕域,北門樓閣礙層空。

浪遊荊楚重湖外,更在溈源疊嶂中。

水餅槐芽動鄉思,近來歸夢與誰同。

詩詞問答

問:贈道禪者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贈道禪者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贈道禪者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參考注釋

大河

(1) 特指黃河

大河下上,頓失滔滔。——毛 * 《沁園春·雪》

(2) 亦指較大的河流

彩虹

日光與水氣相映,呈現在天空中的弧形彩色光帶

岱嶽

泰山 的別稱。《淮南子·墬形訓》:“中央之美者,有 岱嶽 ,以生五穀桑麻,魚鹽出焉。” 高誘 註:“ 岱嶽 , 泰山 也。”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元帝表》:“登封 岱嶽 ,且署明堂;巡狩 荊州 ,時行司隸。” 唐 張說 《應制和同劉光喜雨》:“青氣合春雨,知從 岱嶽 來。” 宋 蘇軾 《永裕陵二月旦表本》:“ 岱嶽 泥金,未講升中之禮; 荊山 鑄鼎,遽成脫屣之游。”

煙雲

煙氣和雲

煙雲繚繞

絕域

極其遙遠的地方(多指國外)

願從谷吉,效命絕域。——《後漢書·班超傳》

北門

(1).北向的門。《詩·邶風·北門》:“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阿師當向北門出入,南衙宰相往來,勿犯也。”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一章:“ 延安 北門外, 王家坪 村邊,站著許多威嚴的哨兵。”

(2).喻指北部邊防要地。《隋書·賀婁子乾傳》:“自公守北門,風塵不警。 突厥 所獻,還以賜公。” 唐 翁綬 《雨雪曲》:“一自塞垣無 李 蔡 ,何人為解北門憂。” 明 何景明 《點兵行》:“邊頭城塹誰營屯,遂使犬羊窺北門。”

(3). 唐 宋 學士院在禁中北門,因以為學士院的代稱。 宋 蘇軾 《上清儲祥宮碑》:“臣以書命,待罪北門。記事之成,職也,然臣愚,不知宮之所以廢興,與凡材用之所從出,敢昧死請。” 宋 岳珂 《桯史·葉少蘊內制》:“ 石林 葉少藴 在北門,微聞當遂使為相,懼當視草,不能自免,出語沮之。”

(4).指翰林學士。 明 陳皋謨 《環縣城遠眺》詩:“經略久寒 西夏 膽,安危深仗北門才。”參見“ 北門學士 ”。

(5).指 唐 代禁軍的北衙。《新唐書·兵志》:“及 貞觀 初, 太宗 擇善射者百人,為二番於北門長上,曰‘百騎’,以從田獵。”“北門”之名由此。《資治通鑑·唐中宗神龍元年》:“今天誘其衷,北門、南牙,同心協力,以誅凶豎,復 李氏 社稷,願殿下蹔至 玄武門 以副眾望。” 胡三省 註:“南牙謂宰相,北門謂羽林諸將。”

(6).《詩·邶風》篇名。序謂“《北門》,刺士不得志也”。後因用以喻士之不遇。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李弘度 常嘆不被遇……曰:‘《北門》之嘆,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 唐 李白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斗酒滿四筵,歌嘯 宛溪 湄。君攜 東山 妓,我詠《北門》詩。” 明 陳宗之 《漢道》詩:“寧無《北門》嘆,要自秉固窮。”

(7).複姓。《左傳》有 北門駟 ,《尸子》有 北門子 ,《莊子》有 北門成 。見《通志·氏族三》。

樓閣

泛指樓房。閣,架空的樓。《後漢書·呂強傳》:“造起館舍,凡有萬數,樓閣連線,丹青素堊,雕刻之飾,不可單言。” 唐 白居易 《長恨歌》:“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西遊記》第三六回:“幸得那壁廂有樓閣不遠,想必是庵觀寺院,我們都到那裡借宿一宵。”

層空

高空。 唐 孟郊 《春日送鄒儒立少府扶持赴雲陽》詩:“高步詎留足,前程在層空。” 宋 范成大 《次韻陳仲思觀雪》:“ 越 人來省識,把酒酹層空。”

浪遊

漫遊

浪遊四海

荊楚

(1). 荊 為 楚 之舊號,略當古 荊州 地區,在今 湖北 湖南 一帶。《詩·商頌·殷武》:“撻彼 殷武 ,奮伐 荊楚 。”《楚辭·大招》:“自恣 荊楚 ,安以定只。” 唐 杜甫 《江上》詩:“江上日多雨,蕭蕭 荊楚 秋。” 宋 周邦彥 《齊天樂·端午》詞:“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風物依然 荊楚 。” 清 魏源 《<聖武記>序》:“ 荊楚 以南,有積感之民焉。”

(2).木名。古時用為刑杖。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一:“ 太祖 指道旁荊楚謂世子曰:‘古者用此為撲刑,蓋以其能去風,雖傷不至過甚。’”

重湖

洞庭湖 的別稱。 湖南 洞庭湖 南與 青草湖 相通,故稱。 宋 張孝祥 《念奴嬌》詞:“星沙初下,望 重湖 遠水,長雲漠漠。” 清 文廷式 《過洞庭湖》詩:“借取 重湖 八百里,肄吾十萬水犀軍。” 賀錦齋 《西江月》詞:“莫道 重湖 似海深,未抵寃仇一半。”

疊嶂

亦作“ 疊障 ”。亦作“迭嶂”。重迭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直石頭》詩:“夕池出濠渚,朝雲生疊嶂。”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前瞻疊障千重阻,卻帶驚湍萬里流。” 唐 孟浩然 《經七里灘》詩:“疊障數百里,沿洄非一趣。” 明 張居正 《馬上見西山》詩:“迭嶂環都邑,浮光接露臺。” 李瑛 《送》詩:“狐皮帽子襯一張英俊的臉,犴皮靴子要踏平那迭嶂重巒。”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陸游 《還家》詩:“曡嶂出雲明客眼,澄江漲雨濯京塵。”《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連峰曡嶂,壁立千仞。”

水餅

即水引餅。 宋 蘇軾 《端午游真如》詩:“水餅既懷鄉,飯筒仍愍 楚 。” 宋 黃庭堅 《次韻子瞻春菜》:“韭苗水餅姑置之,苦菜黃鷄羹糝滑。”參見“ 水引餅 ”。

鄉思

對故鄉的思念。 南朝 梁 何遜 《渡連圻》詩之二:“寓目皆鄉思,何時見狹斜。” 明 杜濬 《游山前後作》詩:“客程看 鐵瓮 ,鄉思豈 金陵 。” 羊翬 《癭》:“雨淅淅瀝瀝地越下越大了--這喚起鄉思的 巴山 夜雨啊!”

近來

現時期或剛過去的時期

歸夢

歸鄉之夢。 南朝 齊 謝朓 《和沉右率諸君餞謝文學》:“望望 荊臺 下,歸夢相思夕。” 唐 段成式 逸句:“虱暴妨歸夢,蟲喧徹曙更。”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八:“心神不定,歸夢無聊。”

詩詞推薦

贈道禪者原文_贈道禪者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