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四首·其二原文
天下心知不可藏,紛紛嗅跡但尋香。
端能百尺竿頭步,始見林梢掛角羊。
詩詞問答
問:偈四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偈四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陽韻
參考注釋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心知
心智。知,同“ 智 ”。《禮記·樂記》:“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 陸德明 釋文:“知,音智。”《舊唐書·柳公綽傳》:“寒暑滿天地之間,浹肌膚於外;好愛溢耳目之前,誘心知於內。” 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性》:“人之血氣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
猶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嚴維 《丹陽送韋參軍》詩:“ 丹陽 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唐 李鹹用 《送進士劉松》詩:“滔滔皆 魯 客,難得是心知。” 明 馮夢龍 《山歌·素帕》:“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尋香
(1).游賞勝景。 唐 元稹 《遣春》詩之三:“柳堤遙認馬,梅徑誤尋香。”
(2).追逐香氣。 宋 歐陽修 《憎蒼蠅賦》:“逐氣尋香,無處不到。”
(3).梵語“乾闥婆”(Gandharva)之意譯。指樂神;樂人。 唐 窺基 《唯識二十論述記》卷上:“ 西域 呼俳優亦云尋香……﹝俳優﹞唯尋諸家飲食等香氣,便往其門作諸伎樂,而求飲食。”
百尺竿頭
(1).桅桿及雜技長竿的頂端。 唐 吳融 《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舊中書南廳壁間有 晏元獻 ( 晏殊 )《題詠上竿伎》一詩云:‘百尺竿頭褭褭身,足騰跟掛駭旁人。’”
(2).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 宋 阮閱 《詩話總龜》卷十三:“ 王文穆 ( 王欽若 )罷將帥,朝士皆有詩, 陳從易 詩最佳,云:‘千重浪里平安過,百尺竿頭穩下來。’” 元 張養浩 《折桂令》曲:“功名百尺竿頭,自古及今,有幾箇乾休。”
(3).喻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 宋 朱熹 《答陳同甫書》:“但鄙意更欲賢者百尺竿頭進取一步,將來不作 三代 以下人物。” 夏衍 《文藝與體育的因緣》:“我希望我國的體育事業百尺竿頭,日新月異。”
(4).佛教語。比喻道行達到極高的境界。《五燈會元·徑山杲禪師法嗣·天童淨全禪師》:“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按,《景德傳燈錄·景岑禪師》“尺”作“丈”。
林梢
林木的尖端或末端。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 宋 米芾 《畫史·唐畫》:“余家 董源 霧景橫坡,全幅山骨隱顯,林梢出沒,意趣高古。” 宋 秦觀 《泗州東城晚望》詩:“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 淮 流轉處山。”
掛角
亦作“掛角”。 隋 末 李密 年輕時,曾騎牛外出,掛《漢書》於牛角,一面抓著牛鞭,一面翻書閱讀。 越國公 楊素 見到,問是何處書生如此好學? 李密 認得 楊素 ,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問所讀何書,回答說是《項羽傳》。見《舊唐書·李密傳》。後用為勤讀的典故。 元 柯丹邱 《荊釵記·會講》:“懸頭及刺股,掛角並投斧,嘆先賢曾受許多勤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