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公笏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鄭公笏原文

貞觀天子能納諫,黏壁封章盈便殿。

當時貞亮數鄭公,君臣一德堪歆羨。

十思才上十漸陳,仲山補袞抒忠純。

祇今遺蹟傳公笏,想像進奏風霜新。

卓哉牙笏因公貴,正直常留浩然氣。

立碑可僕婦可改,此笏千秋只姓魏。

詩詞問答

問:鄭公笏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鄭公笏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十九

參考注釋

貞觀

(1).謂以正道示人。貞,正,常。觀,示。《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韓康伯 註:“天地萬物莫不保其貞以全其用也。” 孔穎達 疏:“天覆地載之道以貞正得一,故其功可為物之所觀也。” 陳夢雷 淺述:“觀,示也。天地常垂象以示人,故曰貞觀。”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二五:“臣聞託闇藏形,不為巧密;倚智隱情,不足自匿。是以重光發藻,尋虛捕景;大人貞觀,探心昭忒。” 晉 陸雲 《歲暮賦》:“於是 顓頊 御時, 玄冥 統官,天廟既定,日月貞觀。”

(2).指正大的道理。《文選·班固<幽通賦>》:“朝貞觀而夕化兮,猶諠己而遺形。” 李善 注引 張晏 曰:“言朝聞大道而夕死可也。” 北周 道安 《二教論·歸宗顯本》:“余聞善齊天下者,以不齊而齊天下者也。何須夷岳實淵,然後方平,續鳧截鶴,於焉始等:此蓋狷夫之野議,豈達士之貞觀。”

(3).澄清天下,恢宏正道。《後漢書·黨錮傳·李膺》:“以為天子當貞觀二五,利見大人,不謂夷之初旦,明而未融,虹蜺揚煇,棄和取同。” 唐 李華 《含元殿賦》:“王臨於朝,天地貞觀。”

(4).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職責。 章炳麟 《與龔未生書》:“然曩時所以不去者,亦慕 宋 賢 程伯淳 言:‘一命之士,必思有以濟物。’況僕身當貞觀,豈敢忘百姓之憂。”

(5).正可觀賞。

天子

古以君權為神所授,故稱帝王為天子

歸來見天子。——《樂府詩集·木蘭詩》

天子坐明堂。

納諫

(1).接受規勸。多指君主接受臣下進諫。《國語·晉語八》:“納諫不忘其師,言身不失其友。”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大赦制》:“納諫如響,任賢勿疑。” 金 王若虛 《臣事實辨》:“臣以進言為忠,君以納諫為聖。”《前漢書平話》卷中:“任用賢士,納諫如流。”《清史稿·高宗紀》:“ 錦縣 生員 金從善 ,以上言建儲立後,納諫施德,忤旨,論斬。”

(2).向君主進諫。 漢 荀悅 《漢紀·昭帝紀》:“及王之徵也, 吉 遂 又數納諫,王不能用,遂至於廢。”

封章

言機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進,故名封章。亦稱封事。 漢 揚雄 《趙充國頌》:“ 營平 守節,屢奏封章。” 唐 白居易 《和夢遊春詩一百韻》:“密勿奏封章,清明操簡牘。” 明 張煌言 《上監國啟》:“雖傾日有心,而瞻雲無路。又懼旁疑他妬,未敢輕達封章。”

便殿

別殿。古時皇帝休息宴飲的宮殿

使朕能出御便殿。——《明史·海瑞傳》

當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貞亮

忠貞誠信。 戰國 楚 宋玉 《神女賦》:“懷貞亮之絜清兮,卒與我乎相難。”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 明 陳子龍 《仲夏值左掖門送彝仲南歸》詩之二:“黽勉效貞亮,德輝在巖廊。”

君臣

(1).君主與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彼見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陽禮教讓賦》:“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義;禮無違者,遂詣賓主之情。”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黃陶庵集外詩》:“當日君臣荒樂,文武酣嬉之狀,如遇目前。”

(2).中醫方劑中的主藥與輔藥。《素問·至真要大論》:“方制君臣何謂也? 岐伯 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雲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藥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 吳金 害了個寒症, 陳小四 假意殷勤,贖藥調理。那藥不按君臣,一服見效, 吳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調飲啜》:“可見性好之物,多食不為祟也,但亦有調劑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與食較,則食為君而肉為臣。”詳“ 君臣佐使 ”。

一德

(1).謂始終如一,永恆其德。《易·繫辭下》:“恆以一德。” 孔穎達 疏:“恆能始終不移,是純一其德也。”《舊唐書·裴度傳》:“外茂九功,內苞一德,器為社稷之鎮,才實邦國之楨。”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非至誠一德,其孰能使之?”

(2).同心同德。 漢 桓寬 《鹽鐵論·世務》:“方此之時,天下和同,君臣一德,外內相信,上下輯睦,兵設而不試,干戈閉藏而不用。”參見“ 一德一心 ”。

(3).猶一能。《管子·法法》:“ 舜 之有天下也, 禹 為司空, 契 為司徒, 皋陶 為李, 后稷 為田,此四士者,天下之賢人也,猶尚精一德。” 尹知章 註:“謂各精一事也。”

(4).謂法令劃一。《文選·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六幽允洽,一德無爽。” 李周翰 註:“一德,謂法令畫一也。”

歆羨

愛慕

是宜當時見之而歆羨,後世聞之而嘆息。——《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十思

(1).謂反覆思慮。《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所取者 恪 也,今已死”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喜 《志林》:“初 權 病篤,召 恪 輔政。臨去,大司馬 呂岱 戒之曰:‘世方多難,子每事必十思。’” 前蜀 貫休 《壽春節進》詩:“儉德為全德,無思契十思。”

(2). 唐 魏徵 諫 太宗 予以慎重思考的十個方面。《舊唐書·魏徵傳》:“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恐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仲山

(1).指 仲山甫 。 周宣王 時著名的大臣。見《詩·大雅·烝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呂望 銘功於 昆吾 , 仲山 鏤績於庸器,計功之義也。” 唐 張九齡 《祭張燕公文》:“故能羽翼 聖后 ,丹青元化,陳 皋陶 之謨謀,盡 仲山 之夙夜。”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上:“ 丁晉公 之南遷也,行過 潭州 ,自作《齋僧疏》云:‘補 仲山 之袞,雖曲盡於巧心;和 傅説 之羹,實難調於眾口。’”

(2).山名。在 陝西省 涇陽縣 西北。傳說 漢高祖 兄 劉仲 葬其地。 唐 唐彥謙 有《仲山》詩。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二·西安府上·涇陽縣》:“ 中山 …… 漢 元鼎 初,獲寳鼎於 汾陰 ,薦之 甘泉 ,鼎至 中山 ,氤氳有黃氣蓋焉,俗譌為 仲山 ,雲 漢高祖 兄 仲 居此。”

補袞

(1).補救規諫帝王的過失。語本《詩·大雅·烝民》:“袞職有闕,維 仲山甫 補之。”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願仁君及孤,虛心回意,以應《詩》人補袞之嘆,而慎《周易》牽復之義。” 宋 司馬光 《謝門下侍郎表》:“逮事 仁皇 ,備員諫省,容逆鱗之愚直,無補袞之嘉謀。” 明 無名氏 《四賢記·義功》:“一點丹衷期補袞,半生孝道成虛局。”

(2). 唐 代對補闕的別稱。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今漫疏於此,以示子姪之未能盡知者。太尉為掌武;司徒為五教;司空為空土……諫議為大坡、大諫;補闕(今司諫)為中諫,又曰補袞。”

忠純

忠誠純正。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侍中侍郎 郭攸之 、 費禕 、 董允 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舊唐書·忠義傳下·盧奕》:“先黃門以直道佐時, 奕 嗣之以忠純,可謂遵業。” 宋 曾鞏 《賀韓相公赴許州啟》:“忠純之操,簡注於三朝;愷悌之風,儀刑於四海。”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保路運動·四川鐵路案檔案》:“伏念職弟 端錦 ,天性孝友,制行忠純。”

遺蹟

前人留下的痕跡

瞻顧遺蹟。——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想像

構想

把原子專家們想像成長鬍子的老頭

進奏

向皇帝報告。《敦煌變文集·張淮深變文》:“自從司徒歸闕後,有我尚書獨進奏。”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本朝樞密本兵、禮,均二府;又有學士院、舍人院為兩制,下則糧料、審計、進奏、官告、登聞、檢鼓,是為六院。”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一節:“ 開元 末年,外間進奏文表,都得先經 高力士 閱看,小事便直接處理,大事才告訴 唐玄宗 。”

風霜

(1) 在有冷空氣吹來的地區出現的一種氣霜

(2) 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經歷的艱難困苦

久經風霜

牙笏

象牙手板。亦指朝笏。原為大臣朝見皇帝時所執用,其後道士在朝真或齋醮時也使用。 明 王錡 《寓圃雜記》卷上:“ 孟端 諸子連中進士,為京官同處一邸,書春題於壁曰:‘四壁金花春晏罷,滿床牙笏早朝回。’”《紅樓夢》第一○二回:“法師們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宮八卦的法衣,踏著登雲履,手執牙笏,便拜表請聖。” 鮑昌 《庚子風雲》第一部楔子:“只見他頭戴相紗,身穿紅蟒,手捧牙笏,臉上掛一幅有五綹細髯的笑 * 的面具。”

正直

公正剛直

正直無私

浩然

(1).水盛大貌。《法苑珠林》卷八二引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時積雨大水, 懿 前望浩然,不知何處為淺,可得揭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崖頭之南,江流浩然自放。”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洪波浩然,精神亦以振,國民風氣,因而一新。”

(2).廣大壯闊貌。《管子·內業》:“精存自生,其外安榮,內藏以為泉原。浩然和平,以為氣淵。”《淮南子·要略》:“誠通其志,浩然可以大觀矣。” 唐 李白 《日出入行》:“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 明 方孝孺 《題<鄭叔致字辭>後》:“發之為文章,則浩然而無涯。”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吾嘗登 帕米爾 之原,天風浩然,梅花開矣,白雲飛矣。”

(3).正大豪邁貌。 晉 陶潛 《扇上畫贊》:“至於 於陵 ,養氣浩然。” 元 張可久 《金字經·偕王公實尋梅》曲:“浩然英雄氣,塞乎天地間。”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三:“﹝ 趙忠節 ﹞有俠丈夫風,呼盧縱飲,意氣浩然。”參見“ 浩然之氣 ”。

(4).不可阻遏、無所留戀貌。《孟子·公孫丑下》:“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後浩然有歸志。” 朱熹 集註:“浩然,如水之流不可止也。” 唐 溫庭筠 《送人東遊》詩:“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 清 徐士鸞 《宋艷·叢雜》:“ 楊蟠 宅在 錢塘湖 上,晚罷 永嘉郡 浩然掛冠。” 朱自清 《“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再到 南美洲 去看那茫茫的大沙漠……到 南沙群島 去看那鬱郁的大森林--於是浩然歸國。”

僕婦

舊指年紀較大的女僕

千秋

(1) 千年

(2) 歲月久遠

(3) 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詩詞推薦

鄭公笏原文_鄭公笏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