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試筆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元旦試筆原文

東皇布氣報初青,品物都教鬯色形。

淵獻詎惟嘉獻可,屠維更以切維寧。

有虞舊典猶應待,西漢新儀已再停。

朱筆綵箋依例試,耽吟結習得權聽。

旋轉璿璣信有神,奉天勤政又從新。

開科芃朴惠多士,截漕官糧富萬民。

百姓足斯君亦足,三陽春與物皆春,仍罷朝正來雁臣。

詩詞問答

問:元旦試筆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元旦試筆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五

2. 余夙願至八十五歲即當歸政應於乾隆乙卯元日下詔詎其時尚十六年

參考注釋

東皇

(1).指天神 東皇太一 。 南朝 齊 謝朓 《賽敬亭山廟喜雨》詩:“秉玉朝羣帝,樽桂迎 東皇 。” 唐 劉禹錫 《武陵書懷五十韻》:“俗尚 東皇 祀,謡傳 義帝 寃。” 元 陳樵 《碧落洞》詩:“杖頭化作光明燭,願逐 東皇 下九垓。”參見“ 東皇太一 ”。

(2).指司春之神。 唐 戴叔倫 《暮春感懷》詩:“ 東皇 去後韶華在,老圃寒香別有秋。” 宋 姜夔 《卜運算元·梅花八詠》詞:“長信昨來看,憶共 東皇 醉。此樹婆娑一惘然,苔蘚生春意。” 明 陳所聞 《懶畫眉·春閨四詠》曲:“愁他春盡問 東皇 ,為甚不住些兒去得忙。” 郁達夫 《除夜奉懷》詩:“明朝欲向空山遁,為恐 東皇 笑我痴。”

布氣

(1).謂散布陽和之氣。 漢 焦贛 《易林·坤之乾》:“谷風布氣,萬物出生。萌庶長養,華葉茂成。”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

(2).舊謂有道術者運氣與人。 宋 蘇軾 《東坡志林·書李若之事》:“學道養氣者,至足之餘,能以氣與人。都下道士 李若之 能之,謂之布氣。吾中子 迨 ,少羸多疾, 若之 相對坐,為布氣, 迨 聞腹中如初日所照溫溫也。”

品物

(1).猶萬物。《易·乾》:“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漢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惟清惟敏,品物以熙。”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釐革》:“宜革前弊,庶上下交泰,品物鹹通。”《宋史·樂志七》:“陽和啟蟄,品物皆春。” 明 宋濂 《松風閣記》:“天機一動,隨品物以流形。”

(2).指各類特定範圍之物。各種神物。《國語·楚語下》:“天子徧祀羣神品物。” 韋昭 註:“品物,謂若八蜡所祭貓虎昆蟲之類。”

(3).指各類特定範圍之物。各種肴饌。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品物互徵古事》:“ 房璘 至人家,凡閲四筵,摘其品物,互徵古事,一一切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張鴻漸》:“俄傾,羅酒漿,品物精潔。”

(4).物品,東西。 郁達夫 《浙東景物紀略·冰川紀秀》:“凡中國畫或水彩畫裡所用得著的各種點景的品物,都已經齊備了。”

淵獻

(1).即大淵獻。亥年的別稱。《爾雅·釋天》:“﹝太歲﹞在亥曰大淵獻。” 郝懿行 義疏:“大淵獻者,《占經》引 李巡 云:‘言萬物落於亥,大小深藏屈近陽,故曰淵獻。淵,藏也;獻,近也。’按:近當作迎。”

(2).代稱十二支中“亥”。 宋 曾鞏 《水災》:“ 周世宗 嘗使 竇儼 論水沴所興。 儼 以謂陰陽者水火之本,陰之主始於淵獻。”參見“ 大淵獻 ”。

獻可

見“ 獻可替否 ”。

屠維

天干中己的別稱,用以紀年。一作“徒維”。《爾雅·釋天》:“﹝太歲﹞在己曰屠維。”《淮南子·天文訓》:“未在己曰屠維。” 高誘 註:“在己,言萬物各成其性,故曰屠維。屠,別;維,離也。”參見“ 歲陽 ”。

舊典

(1).舊時的制度、法則。《書·君牙》:“ 君牙 ,乃惟由先正舊典時式。” 孔穎達 疏:“惟當奉用先世正官之法,諸臣所行故事舊典,於是法則之。” 漢 蔡邕 《故太尉喬公廟碑》:“值饉荒,諸郡飢餒,公開倉廩以貸,救其命。主者以舊典宜先請。”《清史稿·后妃傳序》:“ 世祖 定鼎,循前代舊典。”

(2).古代的典籍。 漢 班固 《東都賦》:“唯子頗識舊典,又徒馳騁乎末流。”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 韓子 所見,蓋 周 之舊典禮經也。”

(3).老典故。《紅樓夢》第七六回:“ 黛玉 笑道:‘我説你不曾見過書呢,“吃餅”是舊典。《唐書》《唐志》,你看了來再説。’”

應待

(1).應接;接待。《墨子·非命上》:“外無以應待諸侯之賓客,內無以食飢衣寒。”《韓詩外傳》卷十:“為賓客莫應待邪?則行人 子牛 在。” 唐 韓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中人使授命書,應待失禮。” 前蜀 尹鶚 《清平樂》詞:“應待少年公子,鴛幃深處同歡。”

(2).猶應對。《文子·微明》:“道可以弱,可以強;可以柔,可以剛;可以陰,可以陽;可以幽,可以明;可以苞裹天地,可以應待無方。”

西漢

(1) 中國於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的朝代,為劉邦所建,建都長安——亦稱“前漢”

(2) 天河。即銀河

月還西漢,霞臨東沼。——王勃《七日賦》

朱筆

蘸紅色的毛筆,用以批公文、校古書、批改作業等

結習

(1).佛教稱煩惱。《維摩經·觀眾生品》:“時 維摩詰 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説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結習未盡,華著身耳,結習盡者,華不著也。” 南朝 梁 沉約 《<內典>序》:“孤策獨騖,莫知所限;結習紛綸,一隨理悟。” 宋 蘇軾 《再和楊公濟梅花》之一:“結習已空從著袂,不須天女問云何。” 清 龔自珍 《觀心》詩:“結習真難盡,觀心屏見聞。”

(2).多指積久難除之習慣。《花月痕》第十回:“所幸詩文嗜好,結習已深,倘得問字學書,當亦三生有幸!” 冰心 《寄小讀者》二六:“致她來信說我‘詩人結習未除,幻想太高’。”

旋轉

繞一個軸轉動

車輪在旋轉

有神

(1).神靈。有,助詞。《書·武成》:“惟爾有神,尚克相予。” 孔 傳:“神庶幾助我。”《大戴禮記·少間》:“故天子昭有神於天地之間,以示威於天下也。”

(2).有神助。喻指奇妙生動,有神韻。 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李玲修 《籠鷹志》:“他畫著,漸漸藝術感覺喚醒了,手平穩了,下筆有神了。”

(3).有精神。 王西彥 《人的世界·第三家鄰居》:“這雙大眼睛,瞳人深而有神。仿佛即使是在黑暗之中,它們也能發光。”

奉天

奉行天命。《書·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作宮邑於 下洛 之陽,名相官曰尹。作《濩樂》,制質禮以奉天。”

勤政

勤勞於政事。 晉 成公綏 《賢明頌》:“王用勤政,萬國以虔。” 清 葉廷琯 《吹網錄·三河縣遼碑》:“是時 耶律氏 國勢已衰,而縣令猶知勤政愛民。”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世祖畫牛》:“ 章皇 勤政之暇,尤善繪事。”

從新

(1).向新的方面發展。《管子·侈靡》:“天地不可留,故動,化故從新。” 尹知章 註:“化其故,以就其新。” 宋 蘇轍 《景靈宮奏告雅飾聖祖罷散道場朱表》:“雖道存不變而體有從新。”

(2).重新。表示從頭另行開始。 宋 文天祥 《與贛州屬縣宰》:“郡家稟使者之命,欲於十縣從新整刷一番。” 明 唐順之 《牌》:“其一冊開具各兵年貌、籍貫、每年工食銀若干,其一冊須要從新簡閲。” 魯迅 《且介亭雜文·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我想,人們是的確由事實而從新省悟,而事情又由此發生變化的。”

(3).重新。再一次。《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既是太師府中事體,我只道官官相護,就了其事。卻如何從新又要這個人來,卻不道是生菜舖中沒買他處!” 清 李漁 《慎鸞交·贈妓》:“[小生]我們的盟誓久矣就發下了。[生]那是月下私盟,當不得人前公誓。今日在我面前從新發誓,以後若有變局,待我好興問罪之師。” 魯迅 《南腔北調集·又論“第三種人”》:“對於‘第三種人’的討論,這極有從新提起和展開的必要。”

開科

(1).原指科舉考試時,設立各種科目,分科取士。後即指科舉制的開考。《二刻拍案驚奇》卷八:“彼時南省開科,紛紛舉子多來扣問得失。” 康有為 《聞菽園居士欲為政變說部詩以速之》:“頃者開科買士心,秀才得意羣呻吟。”粵劇《搜書院》第五幕第二場:“ 謝某 雖小總是朝廷器脈,書院雖小有助取士開科。”

(2).謂開口說話。《醒世恆言·金海陵縱慾亡身》:“ 貴哥 在傍,把嘴一努,那女待詔就知其意,口兒開科説道:‘夫人,頭垢氣色及時,主有喜事臨身。’” 明 高瑞南 《十樣錦·斷弦愁》套曲:“鬭心兵戟與戈,愁營怨陣幾時和,恨殺是冤家誤我,賺得人那裡去開科。”

(3).開場道白。《警世通言·福祿壽三星度世》:“ 本道 走來人叢外打一看時,只見一個先生,把著一個藥瓢在手,開科道:‘五里亭亭一小峯,自知南北與西東。世間多少迷途客,不指還歸大道中。’”

多士

古指眾多的賢士。也指百官。《書·多方》:“猷告爾有方多士,暨 殷 多士。”《詩·大雅·文王》:“濟濟多士, 文王 以寧。” 晉 盧諶 《答魏子悌》詩:“多士成大業,羣賢濟弘績。”《北齊書·慕容紹宗傳》:“公既身控神兵,心執忠義,忽欲殲夷多士,謂非長策,深願三思。” 唐 白行簡 《李娃傳》:“當礱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連衡多士,爭霸羣英。” 清 黃遵憲 《陸軍官學校開校》詩:“廣廈千萬間,多士宅爾宅。”

官糧

(1).舊時交納於官府的稅糧。 清 顧炎武 《日知錄·俸祿》:“蓋國初民間所納官糧皆米麥也,或折以鈔布,百官所受俸亦米也,或折以鈔。”

(2).政府發放的救濟糧。 清 唐孫華 《發粟行》:“村民持票蹋成闕,扶攜百里支官糧。”

萬民

眾百姓,人民

外朝以詢萬民。——清· 劉開《問說》

百姓

(1) 普通人——相對於官員、幹部而言

並皆暴犯百姓。——《世說新語·自新》

百姓多聞其賢。——《史記·陳涉世家》

(2) (古代百姓是百官貴族的統稱)

陽春

溫暖的春天

朝正

(1).古代諸侯和臣屬在正月朝見天子。 漢 以來通常在歲首元旦進行,也稱大朝會。《左傳·文公四年》:“昔諸侯朝正於王,王宴樂之,於是乎賦《湛露》,則天子當陽,諸侯用命也。” 楊伯峻 註:“ 襄 二十九年《傳》云:‘春王正月,公在 楚 ,釋不朝正於廟也。’新正至祖廟賀正,謂之‘朝正於廟’,則此‘朝正於王’,謂以正月朝賀京師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是以朝正之義,天子純統色衣,諸侯統衣纏緣紐,大夫士以冠,參近夷以綏,遐方各衣其服而朝,所以明乎天統之義也。” 唐 杜甫 《元日寄韋氏妹》詩:“不見朝正使,啼痕滿面垂。” 元 鄭光祖 《老君堂》第四折:“見如今太平戰爭盡皆寧,千邦萬國來朝正。” 清 錢謙益 《元日雜題長句》詩:“青陽玉律應三元,是日朝正會禁門。”

(2).古代歲首,天子或諸侯祭於宗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公在 楚 ,釋不朝正於廟也。”《春秋·文公六年》“閏月不告月,猶朝於廟” 唐 孔穎達 疏:“其日又以禮祭於宗廟,謂之朝廟……其歲首為之,則謂之朝正。”

雁臣

亦作“鴈臣”。指古代逢秋到京師朝覲,至春始還部落的北方少數民族首領。《北史·斛律金傳》:“ 魏 除為第二領人酋長,秋朝京師,春還部落,號曰雁臣。”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城南龍華寺》:“北夷酋長遣子入侍者,常秋來春去,避中國之熱,時人謂之鴈臣。” 清 錢謙益 《泗水》詩之二:“北來有燕如胡語,南望無鶯比雁臣。”

詩詞推薦

元旦試筆原文_元旦試筆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