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京兆由來起外非,張眉爭誚畫閨闈。
既逢舜世須弘化,未盪堯風勿道歸。
受唾聽乾人共仰,故交無棄世應稀。
桃源眷眷空翹首,獨誦高吟憶謝暉。
詩詞問答
問:《次胡京兆大聲見寄韻時大聲為言者所論欲乞休故云》的作者是誰?答:吳璉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吳璉的名句有哪些?答:吳璉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參考注釋
京兆
(1)
(2) 指京師所在地區
京師有京兆獄。——清· 方苞《獄中雜記》
(3) 指管理京師地區的衙門。
京兆五城即不敢專決。——清· 方苞《獄中雜記》
(4) 指京兆尹,即京師的地方長官
韓愈吏部權京兆。——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張眉
舒展眉毛。神情興奮貌。 唐 韓愈 《石鼎聯句》詩序:“ 喜 視之若無人, 彌明 忽軒衣張眉,指爐中石鼎謂 喜 曰:‘子云能詩,能與我賦此乎?’”
閨闈
(1).內室。亦特指婦女居住的地方。《三國志·魏志·中山恭王袞傳》:“閨闈之內,奉令於太妃;閫閾之外,受教於 沛王 。” 唐 牛僧孺 《玄怪錄·郭代公》:“多幸為人,託質血屬,閨闈未出,固無可殺之罪。” 明 何景明 《述歸賦》:“侍顏色於閨闈兮,服左右於起居。” 清 龔自珍 《寒月吟》:“何期閨闈中,亦荷天眷別。”
(2).借指婦女。《紅樓夢》第七八回:“高標見嫉,閨闈恨比 長沙 ;貞烈遭危,巾幗慘於 雁塞 。”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易安居士事輯》:“其事非閨闈文筆自記者莫能知,”
(3).借指妻。 唐 歐陽詹 《將歸賦》:“親有父母,情有閨闈。”
弘化
弘揚德化。《書·周官》:“貳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爰降詔書,敦還攝任,固請移歲,表奏相望,事不我與,屈己弘化。”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我國家光宅四海,年將二百,十聖弘化,萬邦懷仁。” 明 歸有光 《嘉靖庚子科鄉試對策》之四:“自古大亂之世,未有無聖人而可以致治者,亦未有無賢臣而可以弘化者。”
乾人
方言。窮人。 田漢 《洪水》第一場:“不瞞 俞先生 說,我們莊稼漢都成了 貴州 人說的‘乾人’了,連便宜貨也買不起了。”《中國民間故事選·夜馬渡紅軍》:“連年刀兵水火,那日子乾人硬是活不出來。” 王紹南 《鴨池河上》:“我們都是乾人哪!”
故交
舊友,老朋友,老相識
紅顏意氣盡,白璧故交輕。——唐· 盧照鄰《羈臥山中》
故舊不遺, * 不偷。——《論語·秦伯》(不偷:不薄,厚道)
棄世
(1) 離開人世,指人死亡
(2) 超凡絕俗,遺世獨立;放棄世俗生活
棄世則無累。——《莊子·達生》
桃源
(1).“ 桃花源 ”的省稱。 南朝 陳 徐陵 《山齋詩》:“桃源驚往客,鶴嶠斷來賓。” 唐 杜甫 《北征》詩:“緬思桃源內,益嘆身世拙。” 明 張煌言 《贈盧牧舟大司馬》詩:“ 并州 正有來蘇望,忍説桃源可避 秦 。” 鄒韜奮 《萍蹤憶語》二八:“他們缺乏相當的娛樂, * 也是一條出路。所以有許多都在這裡面尋覓他們的桃源。”參見“ 桃花源 ”。
(2).指 桃源洞 。 唐 李涉 《贈長安小主人》詩:“仙路迷人應有術, 桃源 不必在深山。” 元 任昱 《清江引·題情》曲:“ 桃源 水流清似玉,長恨因緣誤。”參見“ 桃源洞 ”。
(3). 宋 時 臨安縣 嘉會門 外 泠水峪 ,夾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稱 桃源 ,為都人游集之地。 蘇軾 《介亭餞楊傑次公》詩“丹青明滅 風篁嶺 ,環佩空響 桃花源 ” 查慎行 注引 元 潛說友 《鹹淳臨安志》:“ 泠水峪 在 嘉會門 外,夾山多桃花,中有流水,為城南勝概,舊呼 桃源 ,遊人多集焉。”
眷眷
亦作“睠睠”。1.依戀反顧貌。《詩·小雅·小明》:“念彼共人,睠睠懷顧。” 晉 陶潛 《雜詩》之三:“眷眷往昔時,憶此斷人腸。” 宋 陸游 《臨江仙·離果州作》詞:“論心空眷眷,分袂卻匆匆。” 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我知道這失明的母親的眷眷的心, 柔石 的拳拳的心。”
(2).意志專一貌。《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是以眷眷,勤求俊傑。”《北史·成淹傳》:“夫為王者不拘小節,豈得眷眷守 尾生 之信!” 明 唐順之 《答俞教諭書》:“僕於科甲人才固未嘗專有眷眷搜羅之心。”
翹首
抬頭而望;也形容盼望之切:翹首晴空|登高翹首,遠望家鄉|翹首以待。高吟
(1).高聲吟誦;高聲歌唱。《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二·傷歌行》:“佇立吐高吟,舒憤訴穹蒼。” 唐 鄭谷 《作尉鄠郊送進士潘為下第南歸》詩:“結綬位卑甘晚達,登龍心在且高吟。” 魯迅 《花邊文學·知了世界》:“螞蟻在地面上辛辛苦苦地作工,知了卻在枝頭高吟,一面還笑螞蟻俗。”
(2).高妙的吟唱。《文選·嵇康<琴賦>》:“慕 老童 於 騩 隅,欽 泰容 之高吟。” 劉良 註:“ 泰容 , 黃帝 樂師,故慕而欽之,以為高吟,而引清志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昨日到大劇院,一見舊歌劇花露潤融,高吟沉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