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冼少汾二仲台同何古林

作者:王漸逵 朝代:明代

訪冼少汾二仲台同何古林原文

聯舟渡汾水,駕言訪玄同。

夜靜促肩輿,得與合簪共。

逶迤歷修軫,徘徊轉遙葑。

羨君敞三徑,愧我非二仲。

剪燭語疑契,對酒樂喔誦。

寒飆襲輕裙,白露泫以重。

河橫天宇清,南斗仰國中。

曠懷釋百慮,灝氣寂群動。

欲別聞晨難,役役悲倥傯。

翹首駢蘿堤,嘆息如寐夢。

詩詞問答

問:訪冼少汾二仲台同何古林的作者是誰?答:王漸逵
問:訪冼少汾二仲台同何古林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參考注釋

駕言

(1).駕,乘車;言,語助詞。語本《詩·邶風·泉水》:“駕言出遊,以寫我憂。”後用以指代出遊,出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三一:“駕言發 魏 都,南向望 吹臺 。”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鄭澤 《贈鈍根游海上》詩:“長帆翼金風,駕言拾海月。”

(2).傳言;託言。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石經淪缺,存半毀幾;駕言永久,諒用憮焉。” 明 文秉 《先撥志始》卷上:“ 李可灼 敢以無方無製之藥,駕言金丹,夕進御而朝賓天。”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上:“然一旦成此大釁者,良由降虜 哱拜 久懷異圖,駕言云雲。” 清 蒲松齡 《上孫給諫書》:“凡以膚受來愬者,直笑曰,我不曾目見;有駕言毀駡主翁者,直笑曰,我不曾耳聞。”

玄同

(1).謂冥默中與道混同為一。《老子》:“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鋭,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蘇轍 解:“默然不言,而與道同矣。”《莊子·胠篋》:“削 曾子 之行,鉗 楊 墨 之口,攘棄仁義,天下之德玄同矣。” 成玄英 疏:“與玄道混同也。” 晉 葛洪 《抱朴子·詰鮑》:“﹝ 鮑敬言 著論雲﹞萬物玄同,相忘於道。” 唐 張九齡 《奉和聖制途經華山》:“靈居雖窅密,睿覽忽玄同。”

(2).相一致;混同。《晉書·陸玩傳》:“臣聞至公之道,上下玄同,用才不負其長,量力不受其短。” 章炳麟 《印度人之論國粹》:“ 帶氏 曰:‘今日為 亞洲 計,獨立其先也;均平生分其稍次也;玄同彼是,泯滅政法,其最後也。’”

肩輿

代步工具,由人抬著走

導使睿乘肩輿,具威儀。——《資治通鑑》。胡注:“肩輿,平肩輿也,人以肩舉之而行。

合簪

猶同僚。簪,簪纓,古代官吏的冠飾。 明 王錂 《春蕪記·忤奸》:“況復是同袍合簪,又何妨語言廝挺。”

逶迤

蜿蜒曲折;拐來拐去

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文選·劉峻·廣絕交論》

逶迤退食。——《後漢書·楊秉傳》

五嶺逶迤騰細浪。——毛 * 《長征》

修軫

指大車。 唐 杜甫 《贈鄭十八賁》詩:“水陸迷畏途,藥餌駐修軫。”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三徑

亦作“ 三逕 ”。 晉 趙岐 《三輔決錄·逃名》:“ 蔣詡 歸鄉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從之游。”後因以“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晉 陶潛 《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竹猶存。” 唐 蔣防 《題杜賓客新豐里幽居》詩:“退跡依三逕,辭榮繼二 疏 。” 宋 蘇軾 《次韻周邠》:“南遷欲舉力田科,三徑初成樂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邊掛著一副對聯是:一簾秋影淡於月,三徑花香清欲寒。”

二仲

指 漢 羊仲 、 裘仲 。《初學記》卷十八引 漢 趙岐 《三輔決錄》:“ 蔣詡 字 元卿 ,舍中三逕,唯 羊仲 裘仲 從之游。二 仲 皆推廉逃名。”後用以泛指廉潔隱退之士。 晉 陶潛 《與子儼等疏》:“但恨鄰靡二 仲 ,室無 萊 婦,抱茲苦心,良獨內愧。” 唐 耿湋 《春日即事》詩:“室與千峯對,門唯二 仲 過。” 明 何景明 《十一月五日雨中邀沉清溪趙雪舟》詩:“三徑已拌留二 仲 ,相過此地莫遲迴。” 伍崇學 《夏日感懷》詩:“安得二 仲 鄰,相對話殷勤。”

剪燭

語出 唐 李商隱 《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 巴山 夜雨時。”後以“剪燭”為促膝夜談之典。 清 吳偉業 《吳門遇劉雪舫》詩:“當時聽其語,剪燭忘深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瑣》:“與談詩文,慧黠可愛。剪燭西窗,如得良友。”

酒樂

(1).飲酒享樂。《墨子·非命中》:“是故昔者 三代 之暴王,不繆其耳目之淫,不慎其心志之辟,外之敺騁田獵畢弋,內沉於酒樂,而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後漢書·史弼傳》:“外聚剽輕不逞之徒,內荒酒樂,出入無常。”

(2).指飲酒之樂。 唐 張說 《扈從幸韋嗣立山莊》詩:“地幽天賞洽,酒樂御筵初。”

喔誦

吟詠朗誦。 清 張裕釗 《答吳摯甫書》:“ 姚惜抱 則患氣羸,然亦不廢喔誦,但抑其聲使之下耳。”

寒飆

寒冷的大風。 晉 袁山松 《菊》詩:“靈菊植幽崖,擢穎凌寒飈。” 明 許承欽 《風行至南陽湖》詩:“寒飈作意送征航,蘆荻森森叫鴰鶬。” 劉大白 《春雪》詩:“讓寒飈卷將凍雨,重來稱霸。”

白露

節氣名,每年九月上旬交節

橫天

橫越天空,橫陳天空。 漢 王逸 《荔支賦》:“曖若朝雲之興,森如橫天之彗。” 唐 顧況 《小孤山》詩:“古廟楓林江水邊,寒鴉接飯雁橫天。” 明 何景明 《望郭西諸峰有懷昔隱兼發鄙志》詩:“橫天巖巒疊,暎日蒼翠積。”

南斗

(1).星名。即斗宿,有星六顆。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稱。《史記·天官書》:“南斗為廟,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 張守節 正義:“南斗六星,在南也。”《文選·左思<吳都賦>》:“仰南斗以斟酌,兼二儀之優偓。” 劉逵 注引《天官星占》:“南斗之爵祿,其宿六星。” 清 袁枚 《新齊諧·飛星入南斗》:“君輩不知天文者,雖見飛星入南斗亦無害。” 郭沫若 《南海勞軍》詩:“天際 雷池 誰敢越?酌將南斗壽京華。”

(2).借指南方,南部地區。《隋書·高帝紀上》:“ 尉迥 猖狂,稱兵 鄴邑 ,欲長戟而指北闕,強弩而圍南斗。” 張際亮 《送雲麓督糧粵東》詩:“便使儲胥富 五羊 ,要持節鉞指南斗。”

國中

中學教育的第一至三年級階段

曠懷

豁達的襟懷。 唐 白居易 《酬楊八》詩:“君以曠懷宜靜境,我因蹇步稱閒官。” 宋 陸游 《龜堂獨酌》詩:“曠懷與世元難合,幽句何人可遣聽。”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自志》:“遄飛逸興,狂固難辭;永託曠懷,痴且不諱。”

百慮

各種思慮;許多想法。《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乃百慮之筌蹄,萬事之權衡也。” 唐 杜甫 《西閣夜》詩:“時危關百慮,盜賊爾猶存。” 明 劉基 《永康胡元鼎白雲樓》詩:“昔時望雲煎百慮,今日看雲美無度。” 清 吳嘉紀 《秋日懷孫八豹人》詩之六:“衰年纏百慮,我輩豈長存。”

灝氣

(1).瀰漫在天地間之氣。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宋 曾鞏 《八月二十九日小飲》詩:“煩蒸翕已盡,灝氣乃浮薄。” 清 吳偉業 《縹緲峰》詩:“灝氣凌泬寥,一身若冰雪。”

(2).正大剛直之氣。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卷十:“ 傅遠度 汝舟 ,奇思灝氣,高出一世。” 清 湯增璧 《崇俠篇》:“自道德墜地,士或儇薄無行。非有真體之內充,灝氣之磅礴,而樽酒之間,詬誶交作,往往慾撻於市朝,以泄一時之忿。”

群動

(1).各種動物。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七:“日入羣動息,歸鳥趨林鳴。” 梁啓超 《論自由》:“人秉天地清淑之氣以生,所以異於羣動者安在乎?”

(2).諸種活動。 唐 白居易 《宴坐閒吟》:“意氣銷磨羣動里,形骸變化百年中。” 宋 司馬光 《不寐》詩:“四遠寂然羣動收,只餘嚴鼓度坊樓。”

(3).泛指眾人。 宋 葉適 《法度總論三·銓選》:“陛下有是名器,為鼓舞羣動之具。”

役役

(1).勞苦不息貌。《莊子·齊物論》:“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 宋 梅堯臣 《依韻奉和永叔感興》之四:“秋蟲至微物,役役網自織。”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今之讀書學道者,皆鹵莽滅裂以從事,何怪乎役役終身而無所得也。” 鐵生 《敬告我漢族大軍人書》:“役役焉執干戈衛他人社稷,已不免貽笑全球,況又殺同胞之光復軍者乎!”

(2).奔走鑽營貌。 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得一名,獲一利,則棄其業而役役於持權者之門。” 清 唐甄 《潛書·取善》:“士志於學,而乃役役焉往來於名利之中,德盡喪矣。” 清 汪紹焻 《劉伯倫》詩:“利名役役真成醉,只有先生是獨醒。”

(3).狡黠貌。《莊子·胠篋》:“舍夫種種之民,而悅夫役役之佞;釋夫恬淡無為,而悅夫啍啍之意。” 成玄英 疏:“役役,輕黠之貌。”

倥傯

亦作“ 倥傯 ”。亦作“ 倥怱 ”。 1.困苦窘迫。《楚辭·劉向<九嘆·思古>》:“悲餘生之無歡兮,愁倥傯於山陸。” 王逸 註:“倥傯,猶困苦也。”《後漢書·張衡傳》:“誠所謂將隆大位,必先倥傯之也。” 李賢 注引《埤蒼》曰:“倥傯,窮困也。” 唐 韓愈 《人日城南登高》詩:“人生本坦蕩,誰使妄倥傯。” 清 龔自珍 《江左小辨序》:“使倥傯拮据,朝野騷然之世,聞其逸事而慕之,覽其片楮而芳香悱惻。”

(2).事情紛繁迫促。《後漢書·卓茂傳論》:“ 建武 之初,雄豪方擾,虓呼者連響,嬰城者相望,斯固倥傯不暇給之日。” 南朝 齊 孔稚圭 《北山移文》:“敲扑諠囂犯其慮,牒訴倥傯裝其懷。”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九:“凡有行役,雖數日程,道路倥傯之際,亦有日記。” 清 王愈擴 《周亮工小傳》:“戎馬倥怱,不廢講詠。” 魯迅 《書信集·致臺靜農》:“五月初之信及照相,早已收到,倥傯之際,遂未奉聞也。”

(3).指匆忙。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以德報怨》:“﹝ 賈泳 ﹞倥傯而退, 贄 ( 竇贄 )頗銜之。” 清 金捧閶 《守一齋筆記·十三閣老》:“忽見一婦人,長八尺許,衣 * ,倥傯而來。” 柯靈 《香雪海·小浪花》:“因為行色倥傯,我沒有機會問 陳鶴皋 獻身紅氍毹上的經過。”

見“ 倥傯 ”。

翹首

抬頭而望;也形容盼望之切:翹首晴空|登高翹首,遠望家鄉|翹首以待。

嘆息

(1) 嘆氣

惟聞女嘆息。——《樂府詩集·木蘭詩》

未嘗不嘆息。——諸葛亮《出師表》

聞琵琶已嘆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倚杖自嘆息。——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僅嘆息曰。——《資治通鑑》

御史嘆息去。——清· 張廷玉《明史》

制府繞階嘆息,知變生肘腋,頃刻間便有作亂之事。——清· 魏源《聖武紀》

(2) 嘆美;讚嘆

姑娘此時,除了心中感激,點頭嘆息之外,再無別話。——《兒女英雄傳》

詩詞推薦

訪冼少汾二仲台同何古林原文_訪冼少汾二仲台同何古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