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鴨行原文
涿州城北春水生,涿州城南野鴨鳴。
鳴鴨集水人打鴨,我亦因為打鴨行。
打鴨非繳亦非羅,臂鞲鴨鶻沿溪河。
放鶻旋空鴨避匿,長竿驅出蘆叢多。
鷙鳥下擊才一瞥,水禽落魄腦觜裂。
爛湘細膾固暢意,腥風泣釜何由說。
我欲試觀淀池澳,虞人致詞頗中竅。
打鴨於河不於淀,汪洋竿擊殊難到。
詭辨善避姑漫論,尋思究亦弗觀妙。
鶻乎鶻乎爾胡不為牛,不解捕鹿為珍羞。
禿蹄穿領服田疇,以生百穀無疆休。
詩詞問答
問:打鴨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打鴨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九
2. 去聲
參考注釋
州城
舊時州署所在城邑。 宋 王偁 《東都事略·太宗紀》:“乃者,盜興畎畝,連陷州城。”《初刻拍案驚奇》卷五:“現小女竟送到尊舟,如今若等尊舟到州城,水路難行,定不能勾。”《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古怪再古怪不過我們州城裡的這位新城隍爺咧!”
春水
(1).春天的河水。《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 黃武 元年,遷左將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及春水生, 潘璋 等作水城於上流。” 唐 杜甫 《遣意》詩之一:“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元 楊維楨 《雨後雲林圖》詩:“浮雲載山山欲行,橋頭雨餘春水生。”
(2).喻女子明亮的眼睛。 唐 崔珏 《有贈》詩:“兩臉夭桃從鏡發,一眸春水照人寒。”
(3).指帝王春季遊獵。《金史·輿服志下》:“其從春水之服則多鶻捕鵝,雜花卉之飾。”《續資治通鑑·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朕今歲春水所過州縣,其小官多幹事,蓋朕嘗有賞擢,故皆勉力。”
野鴨
未被馴化的鴨
水人
(1).水鄉之民;習水之人。《國語·越語下》:“三江環之,民無所移……陸人居陸,水人居水。” 唐 李嘉祐 《送盧員外往饒州》詩:“露冕隨龍節,停橈得水人。”
(2).指古代 交州 少數民族 俚 人。《文選·張衡<西京賦>》:“蟾蜍與龜,水人弄蛇。” 薛綜 註:“水人, 俚 兒,能禁固弄蛇也。”參見“ 俚人 ”。
因為
連詞。表示原因或理由
因為工作需要,他很樂意去了
臂鞲
亦作“ 臂鞲 ”。臂衣,古人用以套於臂上者。《漢書·東方朔傳》“ 董君 緑幘傅韝” 唐 顏師古 註:“韝,即今之臂韝也。” 唐 杜甫 《即事》詩:“百寶裝腰帶,真珠絡臂鞲。” 宋 蘇軾 《讀<開元天寶遺事>》詩之三:“琵琶絃急袞《梁州》,羯皷聲高舞臂鞲。”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帝德》:“ 魯 人 李廷臣 ,頃官 瓊管 ,一日過市,有 獠 子持錦臂韝鬻於市者,織成詩,取而視之, 仁廟 景祐 五年賜新進士詩也。” 明 楊慎 《各調犯七犯玲瓏·四季閨情》套曲:“有信書難寄,無言淚暗流,寬腰帶,脫臂韝,闌乾劃損玉搔頭,何日再綢繆。” 清 趙翼 《奉和福總戎姬人到署之喜》之一:“將軍威令肅如秋,時向霜天試臂韝。”
見“ 臂韝 ”。
溪河
山間溪水匯成的小河。《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離門約有一箭多遠,橫著一道溪河,河上架著個板橋。”
避匿
躲避;藏匿
已而相如出,望見 廉頗, 相如引車避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鷙鳥
兇猛的鳥,如鷹、雕、梟等
一瞥
(1) 匆匆一看
(2) 一眼看到的概況(多用做文章題目)
東歐一瞥
水禽
生活在水中或近水處禽類的總稱
落魄
(1) 窮困不得意
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聞甲落魄。——清· 周容《芋老人傳》
(2) 亦稱“落泊”
暢意
(1).表達情意。 漢 劉向 《列仙傳·寇先》:“歷載五十,撫琴來旋。夷俟 宋 門,暢意五絃。”
(2).心情舒暢。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一·司徒公曆仕錄》:“皇后乃先帝選擇,以遺陛下,有《關雎》《樛木》之德,抑鬱成疾,已為不可,乃雲別宮暢意,豈有夫婦暌離而暢者哉!”
(3).盡興,盡情。《紅樓夢》第 * 回:“﹝ 賈蓉 ﹞素日因同他姨娘有情,只因 賈珍 在內,不能暢意。”
腥風
腥臭之風。亦喻兇殘的氣氛。 唐 韓愈 《叉魚招張功曹》詩:“血浪凝猶沸,腥風遠更飄。” 宋 陸游 《龍洞》詩:“想當蟠蟄未奮時,腥風逼人云觸石。” 明 劉基 《沁園春》詞:“奈狐狸夜嘯,腥風滿地,蛟螭晝舞,平陸成江。” 清 黃遵憲 《春夜招鄉人飲》詩:“天地黑如盤,腥風吹雨血。”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虞人
古掌山澤苑囿之官。《周禮·夏官·大司馬》:“虞人萊所田之野為表。” 賈公彥 疏:“虞人者,若田在澤,澤虞;若田在山,山虞。”《左傳·昭公二十年》:“十二月, 齊侯 田於 沛 ,招虞人以弓,不進。” 杜預 註:“虞人,掌山澤之官。”《宋史·太祖紀一》:“ 乾德 二年正月辛巳,有象入 南陽 ,虞人殺之,以齒革來獻。” 鄭觀應 《盛世危言·旱潦》:“泰西數十年來於種樹之事極為盡心,特設專官,如古者虞人之職。”
致詞
見“ 致辭 ”。
中竅
猶中肯。《醒世姻緣傳》第十八回:“有時間,中竅微言,毫無矯飾。”
汪洋
(1) 形容水勢浩大,寬廣無邊
(2) 形容人的氣度寬宏或文章氣勢磅礴
詭辨
見“ 詭辯 ”。
尋思
想;思考
乎爾
(1).語氣助詞。表感嘆。《論語·述而》:“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孟子·盡心下》:“由 孔子 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去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 趙岐 註:“乎爾者,嘆而不怨之辭也。”
(2).語氣助詞。表詢問。《穀梁傳·莊公三十年》:“何善乎爾?”
胡不
何不。《詩·鄘風·相鼠》:“人而無禮,胡不遄死?”《詩·唐風·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史記·張耳陳餘列傳》:“苟必信,胡不赴 秦 軍俱死?”《漢書·韋賢傳》:“黃髮不近,胡不時監?”
不解
(1).不能解開;不能分開。《楚辭·九章·哀郢》:“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漢 枚乘 《七發》:“ 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明 李贄 《過桃園謁三義祠》詩:“誰識 桃園 三結義,黃金不解結同心。”
(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漢 孔融 《論盛孝章書》:“向使 郭隗 倒懸而王不解,臨難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 柳青 《狠透鐵》:“有時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惡痛絕,好象結了不解之仇。”
(3).不止;不罷休。《漢書·五行志上》:“歸獄不解,茲謂追非,厥水寒, * 。”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謂釋有罪之人而歸無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七:“男家送去一床嗶嘰被,女家不要,非得麻花被不解。”
(4).不懂,不理解。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 唐 李白 《月下獨酌》詩之一:“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李筌 注《陰符經》,至‘禽獸之制在氣’經年不解,夢烏衣人教之,遂通其義。” 余開選 《獅子》:“‘你要幹啥?’ 王天明 不解地問。”
不懈怠。《詩·大雅·假樂》:“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珍羞
亦作“ 珍饈 ”。珍美的肴饌。 漢 張衡 《南都賦》:“珍羞琅玕,充溢圓方。” 宋 司馬光 《和潞公真率會》:“不待珍羞方下筯,只將佳景便娛賓。” 明 無名氏 《雙忠記·二仙點化》:“駕輕車出入皇朝,食有珍饈,衣有金貂。” 老舍 《茶館》第一幕:“姑娘一過門,吃的是珍饈美味,穿的是綾羅綢緞。”
服田
種田,從事耕作。《書·盤庚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太平廣記》卷四○二引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衛慶》:“ 衛慶 者……家世游墮,至 慶 ,乃服田。” 明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下:“ 王昌大 者, 義興 山中人也。身長七尺,膂力絶人,家故農,況服田為業。” 清 趙翼 《過青田訪劉誠意故居》詩:“處者皆 劉氏 ,丁戶累數百,猶守故侯風,服田讀書策。”
百穀
穀類的總稱。百,舉成數而言,謂眾多。《書·舜典》:“帝曰: 棄 ,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時百穀。”《詩·豳風·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唐 褚亮 《雩祀樂章·雍和》:“百穀斯登,萬箱攸薦。”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第十六》:“凡民以有易無,使市官平之,皆以稻、麥、百穀、竹、木……筆楮使相當。”
指眾谷之水。《文選·宋玉<高唐賦>》:“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穀之俱集。” 李善 註:“百穀者,眾谷雜水至山之下。” 唐 劉禹錫 《重送浙西李相公新加旌旄》詩:“城下清波含百穀,窗中遠岫列三 茅 。”
無疆
沒有窮盡;無限
萬壽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