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歌原文
秉鉞托干城,坐謀稱媼相。
奏對百官前,供奉金華上。
䛕詞飾進報功勳,中樞威燄天下聞。
健兒自衛弱攻戰,董兵權重唐監軍。
嗚呼徽宗猶不悟,自恃可用唯宦豎。
草竊雖平內寺橫,坐令宋室成南渡。
詩詞問答
問:中樞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中樞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
參考注釋
秉鉞
持斧。借指掌握兵權。《詩·商頌·長發》:“ 武王 載斾,有虔秉鉞。”《周禮·夏官·大司馬》:“若師有功,則左執律,右秉鉞。”《漢書·終軍傳》:“大將軍秉鉞,單于犇幕。” 唐 劉禹錫 《代謝平章事表》:“雖協夢而求,無聞秉鉞之寄。” 清 鈕琇 《觚賸·圓圓》:“自此由 秦 入 蜀 ,迄於秉鉞 滇雲 。”
干城
盾牌和城牆。比喻捍衛者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詩·周南·兔罝》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 吳之略耶?—— 明· 劉基《賣柑者言》
媼相
宋 時宦官 童貫 之別稱。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 蔡京 為太師,賜印文曰‘公相之印’,因自稱‘公相’。 童貫 亦官至太師,都下人謂之‘媼相’。”
奏對
(1).臣屬當面回答皇帝提出的問題。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 安西 衙將 劉文樹 ,口辯,善奏對,上每嘉之。”《宋史·哲宗紀一》:“﹝ 元祐 五年四月﹞癸丑,詔講讀官御經筵,退留二員奏對邇英閣。”《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聖人﹞問了問他的家世學業,又見他奏對稱旨,天顏大悅。”
(2).文體名,“奏疏”與“對策”的並稱。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上》:“蓋典生紀傳,謨開集議;貢附典而肇記志,范媵謨以啟奏對。”
百官
各種官吏
供奉
(1) 祭祀神佛、祖先
(2) 唐代有高深修養的文人及藝術家,皆被皇帝羅致左右,以某種技藝侍奉帝王
樂工羅程者,善彈琵琶,為第一,…… 宣宗初亦召供奉。—— 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金華
浙江省縣級市及專區政府所在地。位於浙江省中部,面積222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8平方公里,人口84萬,市區人口11萬。經濟以農業為主,出產以金華火腿聞名
功勳
功績。尤指對國家、人民做出的重大貢獻
建立功勳
功勳卓著
中樞
(1) 事物系統中起中心主導作用的部分
鐵路中樞
(2) 指以君主為首的中央統治機構;朝廷
(3) 經穴名。屬督脈,位於第十、十一胸椎棘突之間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健兒
(1) 英勇善戰的人
(2) 長於體育技巧的人
(3) 泛指強健的人
自衛
(1) 保衛自己
(2) 對自己身體、財產、權利等的保衛
自衛行為
自衛戰爭
攻戰
(1).指進攻性的戰爭。《商君書·兵守》:“四戰之國貴守戰,負海之國貴攻戰。”
(2).猶作戰,戰鬥。《戰國策·齊策五》:“故明君之攻戰也,甲兵不出於軍而敵國勝,衝櫓不施而邊城降。” 魯迅 《花邊文學·小品文的生機》:“可見雖是小品,也正有待於分析和攻戰的了。”
兵權
指統率軍隊的權力
漢人未可假大兵權。——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杯酒釋兵權
監軍
(1).監督軍隊。《史記·司馬穰苴列傳》:“願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軍。”《舊唐書·宦官傳·高力士》:“監軍則權過節度,出使則列郡辟易。”《明史·陳新甲傳》:“ 若麒 自海道遁還,言官請罪之。 新甲 力庇,復令出關監軍。” 郭沫若 《海濤集·塗家埠》:“照官制,黨代表和總指揮是平行的,而且有監軍的任務。”
(2).監督軍隊的官員。《後漢書·袁紹傳》:“ 紹 遂以 岱 為監軍。” 唐 房千里 《楊娼傳》:“監軍即命娼冒婢以見帥。” 元 無名氏 《延安府》第四折:“你為兒子行兇做爹的撇了戰場,請你箇行號令的監軍自想。” 清 高其倬 《薊州新城》詩:“監軍專將柄,司禮為阿衡。”
嗚呼
(1) 對不幸的事表示嘆息、悲痛等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說》
(2) 指人喪命
嗚呼哀戰
不悟
(1).沒有覺察。《史記·張儀列傳》:“ 張儀 曰:‘嗟乎,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 蘇君 明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晉武帝 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傳後意,諸名臣亦多獻直言。”
(2).不了解;不理會。《南史·江淹傳》:“不悟明公見眷之重。”《隋書·史祥傳》:“本即述職南蕃,宣條下國,不悟皇鑒曲發,備位少陽。”
(3).不覺悟。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封繼妻》:“而 夏 不悟,妄度 河套 指日可復,作《漁家傲》一闋。”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 清 時,許多 中國 人似並不悟自己之為奴,一嘆。”
自恃
(1) 自以為有所依靠;倚仗
自恃人多勢大
(2) 過分自信而驕傲
宦豎
對宦官的賤稱。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夫以中才之人,事有關於宦豎,莫不傷氣,而況於慷慨之士乎?”《後漢書·楊震傳》:“臣案國舊典,宦豎之官,本在給使省闥,司昏守夜,而今猥受過寵,執政操權。”《舊唐書·楊炎傳》:“先朝權制,中人領其職,以五尺宦豎操邦之本,豐儉盈虛,雖大臣不得知。” 梁啓超 《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第二章:“兩 漢 強幹弱枝之策大行,中央政府之權,達於極點。皇子之國,其勢不敵 漢 廷一宦豎。”
草竊
(1).掠奪;盜竊。《書·微子》:“ 殷 罔不小大,好草竊姦宄。” 孔 傳:“草野竊盜又為姦宄於內外。”《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出長子 譚 為 青州 ”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袁譚﹞肆志奢淫……使婦弟領兵在內,至令草竊,市井而外,虜掠田野。”《舊唐書·西戎傳·吐谷渾》:“莫顧藩臣之禮,曾無事上之節,草竊疆埸,虐割兆庶,積惡既稔,天亡有徵。”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喬女》:“ 孟 故無戚黨,死後,村中無賴悉憑陵之,家具攜取一空,方謀瓜分其田產。家人亦各草竊以去,惟一嫗抱兒哭帷中。”
(2).草寇。《梁書·昭明太子統傳》:“且草竊多伺候民間虛實,若善人從役,則抄盜彌增。”《資治通鑑·唐高宗永淳元年》:“上慮道路多草竊,命監察御史 魏元忠 檢校車駕前後。” 清 陳睿思 《觀丁將軍故劍》詩:“生雲昔時有草竊,嘯聚海島如雲屯。”
(3).猶竊據。 金 王若虛 《<新唐書>辨上》:“ 銑 雖草竊一時,而顛沛之際,其言可愛如此,可以為萬世法。”
內寺
(1).設在宮中的寺院。 宋 高承 《事物紀原·禮祭郊祀·內寺》:“《僧史略》曰:謂之道場內,起於 後魏 ,得名於 隋 , 煬帝 改僧寺曰道場,置於宮中,故曰內。今 宋朝 洪福 等殿安佛經聲鍾為內寺,此其初也。 唐代宗 始有其事。”
(2).指宦官。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宣和 以降,則士大夫悉歸之內寺之門矣。”
坐令
猶言致使;空使。 唐 韓愈 《贈唐衢》詩:“胡不上書自薦達,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劉基 《結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頭海關歌》:“坐令洋貨日報關,萬巧千奇無不備。”
南渡
亦作“南度”。1.渡水而南。《楚辭·九章·哀郢》:“當 陵陽 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 註:“渡,一作度。”《史記·晉世家》:“五年春, 晉文公 欲伐 曹 ,假道於 衛 , 衛 人弗許。還自 河 南度,侵 曹 ,伐 衛 。” 唐 柳宗元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詩:“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
(2).猶南遷。 晉元帝 、 宋高宗 皆渡 長江 遷於南方建都,故史稱南渡。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史·孝宗紀贊》:“ 高宗 以公天下之心,擇 太祖 之後而主之,乃得 孝宗 之賢,聰明英毅,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可謂難矣哉。” 元 趙孟頫 《岳鄂王墓》詩:“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郁達夫 《題閩縣陳貽衍西湖記游畫集》詩之一:“南渡江山氣不雄, 錢塘 蘇小 可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