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歲原文
除夕自不寐,守歲世事杯。
念此歲月往,嗟哉難蔽遮。
舊歲幸無疾,新歲知如何。
此夕且相守,拊掌一笑嘩。
靜聞鬧市中,夜鼓不停撾。
弟兄醉酩酊,冠巾墮攲斜。
我居岩壑中,不覺日蹉跎。
和詩無好句,其敢對人誇。
詩詞問答
問:守歲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守歲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武林本作驅睡蛇
參考注釋
除夕
元旦前夜
守歲
農曆除夕一夜不睡,送舊迎新
圍爐守歲
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書憤》
(2) 人情世故
善於世事
歲月
年月日子;時間
歲月如流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嗟哉
嘆詞。 漢 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鳥飛不度,獸不敢臨,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後漢書·耿弇傳論》:“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唐 韓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盡日不得息。”
舊歲
過去的一年;去年。 宋 蘇軾 《次韻劉景文路分上元》:“新年消暗雪,舊歲添絲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大人》:“舊歲客 雲南 ,日暮失道,入大山中。”
新歲
猶新年。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義》:“郊因於新歲之初。” 前蜀 韋莊 《歲除對王秀才作》詩:“豈知新歲酒,猶作異鄉身。”《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不覺的殘冬將盡,新歲又來。”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敬賀新禧》:“為辯解起見,只好說自信未曾偷懶於舊年,所以也無從振作於新歲而已。”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拊掌
拍手,鼓掌。表示歡樂或憤激。《後漢書·方術傳下·左慈》:“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於盤中,須臾引一鱸魚出, 操 大拊掌笑,會者皆驚。”《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 唐 柳宗元 《答貢士沉起書》:“覩足下《詠懷》五篇,僕乃拊掌愜心,吟玩為娛。” 宋 蘇軾 《石恪畫維摩頌》:“有大醫王拊掌笑,謝遣眾王病隨愈。” 清 鈕琇 《觚賸·半仙》:“眾為拊掌久之。”
笑嘩
大聲鬨笑。 宋 蘇軾 《泗州除夜黃師是送酥酒》詩之一:“使君半夜分酥酒,驚起妻孥一笑譁。”
鬧市
市面繁華的街區
不停
一直在做或者運行著某件事情弟兄
(1) 弟弟和哥哥
親弟兄
(2) 也用作朋友之間的稱呼
酩酊
形容醉得很厲害
日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晉書》
冠巾
(1).冠和巾。古代用以區別士和庶人。《釋名·釋首飾》:“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亦泛指頭巾。 唐 韓愈 《送僧澄觀》詩:“向風長嘆不可見,我欲收斂加冠巾。” 明 高啟 《丁孝廉惠冠巾》詩:“知試山人服,冠巾遠寄重。”
(2).指官職。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二引 呂映薇 《簾鉤》詩:“ 嚴公 幕下憐才甚,三掛冠巾是也非。”
戴上帽子、頭巾。意謂僧人還俗或出仕。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七:“﹝ 杭 僧 思聰 ﹞挾琴游 梁 ,日登中貴人之門,久之,遂還俗,為御前使臣。方其將冠巾也, 蘇叔黨 因 浙 僧入都,送之詩曰:‘試誦《北山移》,為我招琴 聰 。’詩至,已無及矣。” 明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上:“僧 道衍 ,俗姓 姚氏 …… 應珍 通儒家書,兼多異術。 衍 盡得其傳,以才氣自負,欲返冠巾。”
攲斜
傾斜;歪斜
地勢攲斜
岩壑
(1).山巒溪谷。 南朝 宋 謝靈運 《酬從弟惠連》詩:“寢瘵謝人事,滅跡入雲峯。巖壑寓耳目,歡愛隔音容。” 唐 盧綸 《太白西峰書懷》詩:“山明鳥聲樂,日氣生巖壑。”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詩:“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 清 黃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詩:“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別。”
(2).借指隱者的住所或隱者。 唐 岑參 《下外江舟中懷終南舊居》詩:“巖壑歸去來,公卿是何物?” 宋 黃庭堅 《和答外舅孫莘老》詩:“少監巖壑姿,宿昔廊廟具。”
不覺
(1)
(2)
沒有發覺,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也就不覺路途遙遠
(3)
想不到,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4)
不禁,不由得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兩個都不覺紅了臉。——揚沫《青春之歌》
蹉跎
(1) 時間白白地去;虛度光陰
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晉書·周處傳》
白日忽蹉跎,驅馬復來歸。——三國 魏· 阮籍《詠懷詩》
日月蹉跎
(2) 失足
和詩
和答他人詩作的詩。有的同韻,有的不同韻。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古來但有和詩無和韻, 唐 人有和韻尚無次韻,次韻實自 元 白 始。” 清 沉初 《西清筆記》卷一:“六月,上命回京。諭曰:‘汝在此,不過得汝和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