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雩禮成述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常雩禮成述事原文

崇隆玉陛泰壇圓,咫尺明威對昊乾。

祭舉常雩占角後,澤沾三日潔齋前。

情知夏長秋成遠,顒吁五風十雨駢。

敢幸時和弛乾惕,躬親昭事願年年。

詩詞問答

問:常雩禮成述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常雩禮成述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常雩禮成述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三

參考注釋

崇隆

亦作“ 崇嶐 ”。1.高,高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黔游日記二》:“西山崇隆,小瀑屢屢從山嶺懸注。” 清 黃景仁 《池陽寫望》詩:“池陽山水窟,石城鬱崇嶐。” 佘疚儂 《三年五月一日與同學登慧山》詩:“地勢隔江遠,西去逾崇隆。”

(2).嚴正。 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明武宗遺事》:“惟時風憲崇隆,官吏嚴肅,刺不易投,三日猶未得見方伯。”

(3).高尚偉大。《太平天囯文選·常熟報恩牌碑序》:“ 虞山 高聳,並文德之崇嶐; 琴水 沖融,通武功之振奕。” 郭沫若 《祭李聞》:“莽彼河山,因突兀而增色;嗟我民猷,感無上之崇隆。”

玉陛

(1).帝王宮殿的台階。《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常願得一奉朝覲,排金門,蹈玉陛……死不恨矣。” 唐 王昌齡 《夏月花萼樓酺宴應制》詩:“玉陛分朝列,文章發聖聰。” 宋 陸游 《十二月二十七日祭風師歸道中作》詩:“束帶敢言趨玉陛,橫戈猶憶戍 天山 。”

(2).指朝廷。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瑣尾啼飢眾紛擾,惟改柱張弦,掄才訪道。” 清 陳夢雷 《秋興》詩之八:“紫誥恩榮辭玉陛,彩衣秋好舞牙檣。”

泰壇

古代祭天之壇。在都城南郊。《禮記·祭法》:“燔柴於泰壇,祭天也。” 孔穎達 疏:“謂積薪於壇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氣達於天也。”《孔子家語·郊問》:“既至泰壇,王脫裘矣。” 明 李東陽 《郊祀前一日齋居候駕》詩:“石橋瓊砌倚雕闌,樹里行宮接泰壇。”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明威

指上天聖明威嚴的旨意。《書·多士》:“我有 周 佑命,將天明威,致王罰,勑 殷 命終於帝。”《管子·霸言》:“以明威之振,合天下之權。” 晉 劉琨 《勸進表》:“抗明威以攝不類,杖大順以肅宇內。” 宋 葉適 《代宋彥遠青詞》:“上穹垂鑒,厥有明威;下人何知,獨私恩造。”

昊乾

昊天。 漢 蔡邕 《議郎胡公夫人哀贊》:“幽情倫於後坤兮,精哀達乎昊乾。”《後漢書·馬融傳》:“貳造化於后土,參神施於昊乾。”

三日

(1).三天。《易·蠱》:“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2).一個月的第三天。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二月三日, 丕 白: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節。 晉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詩:“聊為三日游,方駕結龍旂。”

潔齋

淨潔身心,誠敬齋戒。《群書治要》卷四四引 漢 桓譚 《新論》:“ 王翁 好卜筮,信時日,而篤於事鬼神,多作廟兆,潔齋祀祭。”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獲水》:“穿石為藏……黎民謂藏有神,不敢犯神,凡到藏皆潔齋而進。” 唐 張鷟 《遊仙窟》:“余乃端仰一心,潔齋三日。” 宋 葉適 《朝請大夫司農少卿高公墓志銘》:“歲七日,率屬郡潔齋合祠以祈,既大雪,蝗死麥熟,人以為至誠之應。”

情知

深知;明知。 唐 駱賓王 《 * 代郭氏答盧照鄰》詩:“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不復下山能借問,更向 盧 家字 莫愁 。” 宋 辛棄疾 《鷓鴣天》詞:“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乾不自由。” 趙樹理 《實幹家潘永福》:“見有個通房後廁所的小門,情知是從這小門裡跑了。”亦作“ 情知道 ”。 宋 柳永 《傾杯樂》詞:“情知道,世人難使皓月長圜,彩雲鎮聚。”

秋成

(1).秋季成熟。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寧為天覆地長,復與雨露相滋,秋成春發,必如暄寒無爽。”

(2).收穫;收成。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後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萬家相慶喜秋成,處處樓臺歌板聲。”《元史·李元禮傳》:“時當盛夏,禾稼方茂,百姓歲計,全仰秋成,扈從經過,千乘萬騎,不無蹂躪。”《醒世姻緣傳》第三一回:“這秋成的時候尚且如此,若到了冬春,這些飢民若不設法救濟,必定半個不存。”

(3).指秋季成熟的莊稼。 隋 李播 《周天大象賦》:“薦秋成於八穀,務春採於扶筐。”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復之 ( 胡復之 )有莊,與 馬士英 之莊鄰,田甚腴。 士英 令其子以三千金強買之……未幾國變,田仍歸 胡 ,官價半原值耳,田中秋成已熟, 馬氏 之工本也。”

五風十雨

語出 漢 王充 《論衡·是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謂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場雨。後用以形容風調雨順。 宋 楊炎正 《水調歌頭·呈辛隆興》詞:“不道七州三壘,今歲五風十雨,全是太平時。” 元 薩都剌 《雲山圖》詩:“清平海宇無風煙,五風十雨歌豐年。” 明 高啟 《南州野人為吳邑曾令賦》:“五風十雨和氣應,勿遣寸土生蒿蕪。”

時和

天氣和順。 漢 王充 《論衡·定賢》:“時和,不肖遭其安;不和,雖聖逢其危。”《宋書·文帝紀》:“今因四表無塵,時和歲稔,復獲拜奉舊塋,展罔極之思。” 唐 崔鉉 《進宣宗收復河湟詩》:“共遇聖明千載運,更觀俗阜與時和。”

躬親

親自動手做

事必躬親

昭事

(1).勤勉地服事。昭,通“ 劭 ”。《詩·大雅·大明》:“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高亨 註:“昭,借為劭。《説文》:‘劭,勉也。’此句言 文王 勤勉侍奉上帝。”一說,光明正大地服事。 揆鄭 《哀政聞社員》:“﹝ 馬良 ﹞昭事上帝,旁通科學。”

(2).指祭祀。 南朝 宋 顏延之 《皇太子釋奠會作》詩:“昭事是肅,俎實非馨。”《舊唐書·肅宗紀》:“今兩京無虞,三靈通慶,可以昭事。” 明 李贄 《鬼神論》:“小人之無忌憚,皆由於不敬鬼神,是以不能務民義以致昭事之勤。”

詩詞推薦

常雩禮成述事原文_常雩禮成述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