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韓緒仲先生

作者:李孫宸 朝代:明代

寄韓緒仲先生原文

留曹佐禮附同官,門對鐘山煙雨寒。

問日升堂公事少,有時歸署酒杯寬。

秋風悵別秦淮去,夜月長懸石洞看。

共仰東山微詔起,敢論王貢附彈冠。

詩詞問答

問:寄韓緒仲先生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寄韓緒仲先生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寄韓緒仲先生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孫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孫宸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寒韻

2. 問日,抄本作“間日”。

參考注釋

留曹

指留都的命官。 明 李東陽 《明故資政大夫南京戶部尚書梁公神道碑銘》:“既登留曹,遂典錢穀,雍容廟堂,以率羣屬。”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四》:“其在留曹時,閉戶獨飲朗吟,有造門者,聆其音急,呼而扣之,勃然答曰:‘勿廢我酣興!’”參見“ 留都 ”。

同官

(1).在同一官署任職的人,同僚。《左傳·文公七年》:“同官為寮。” 唐 韓翃 《送山陰姚丞攜妓之任兼寄蘇少府》詩:“才子風流 蘇伯玉 ,同官曉暮應相逐。” 宋 辛棄疾 《摸魚兒》詞序:“ 淳熙 己亥,自 湖北 漕移 湖南 ,同官 王正之 置酒 小山亭 ,為賦。” 明 屠隆 《綵毫記·脫靴捧硯》:“臣不知聖上呼召,與同官共醉酒樓,死罪!死罪!”《老殘遊記》第十五回:“我輩都是同官,不好得罪他的; 補翁 是方外人,無須忌諱。”

(2).官職名位相同。《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又與吾同官而專之。” 楊伯峻 註:“同為公族大夫而專任其事。”

(3). 明 內廷同支派的太監稱“同官”。 明 劉若愚 《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 諸升 ﹞於 王太監 安 為同官。按外廷所稱同官者,謂職掌名位相同也;內府所稱同官者,不過同支派項下已耳,猶前後同門之義,非指同僚而言。”

門對

過新年或有婚慶喜事時,貼在門上的對聯

家家貼門對,戶戶掛錢章。——《鍾馗傳》

鐘山

(1).山名。在 昆倉 西北。一說即 崑崙 。其地多產美玉。《呂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純乎其若 鐘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訓》:“譬若 鐘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 高誘 註:“ 崑崙 也。”《楚辭·嚴忌<哀時命>》:“願至 崑崙 之 懸圃 兮,采 鐘山 之玉英。” 王逸 註:“ 鐘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絃以 園客 之絲,徽以 鐘山 之玉。”

(2).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地處極北,為苦寒之地。《山海經·海外北經》:“ 鐘山 之神,名曰 燭陰 ,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 袁珂 校註:“ 鐘山 以其不見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謂‘魂乎無北,北有 寒山 , 逴龍 ( 燭龍 )艷只’之‘寒山’也。” 唐 楊炯 《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 燭龍 晝夜於 鐘山 ,鵬雲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東北。 三國 吳 孫權 避祖諱,更名 蔣山 。至 宋 復名 鐘山 。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 王荊公 退居 鐘山 ,切切以 呂吉甫 為恨。” 清 陳維崧 《醉太平·江口醉後作》詞:“ 鐘山 後湖, 長乾 夜烏。”

煙雨

像煙霧那樣的細雨

樓台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煙雨空ň。——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升堂

(1).登上廳堂。 唐 韓愈 《山石》詩:“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

(2).舊謂官吏登堂理事為“昇堂”。 清 翟灝 《通俗編·居處》:“《定命録》: 張文瓘 少時,曾有人相之云:‘當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脹痛。按,凡州縣臨廳事,今皆謂之昇堂。”

(1).登上廳堂。《儀禮·鄉射禮》:“皆由其階,階下揖,升堂揖。”《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唐 顧況 《公子行》:“入門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階月。” 清 葉廷琯 《鷗波漁話》卷六:“升堂拜遺像,入室讀其書。”

(2).比喻學問技藝已入門。《論語·先進》:“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誡兵》:“ 仲尼 門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顏 氏居八人焉。”《雲笈七籤》卷一百:“ 闕里 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辭云爾。” 清 王士禛 《繪川書院詩為湯荊峴侍講賦》之一:“ 湯公 起 梁 宋 ,攝衣早升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學舌學得太不象,還是我大哥僅學了半年的 日本 話還沒有升堂,那樣的一句話完全沒有打響。”

(3).舊謂官吏登公堂審訊案件。《二刻拍案驚奇》卷二:“那 幽州 路總管 泰不華 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隨牌進府,遞將狀子上去。”《檮杌閒評》第三六回:“ 許顯純 叫下了軟監,就將參本上道他侵挪十餘萬錢糧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惡狠狠的夾打一番。”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來此已是宣撫衙門,不免在廊下站立一會,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三:“縣衙的差役們……一齊放開那蒼老低沉的嗓音大聲嚎叫:‘大老爺升堂--!’最後這個‘堂’字,喊得長而且響。”

(4).見“ 升堂拜母 ”。

舊時官吏到公堂辦公,謂之“陞堂”。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鑾儀衛》:“儀猶相沿 明 制,凡冠軍使等官之任,拜印陞堂,吏皂趨賀,悉如大部制,故其秩雖次領侍衛府,而威儀過之。”

公事

(1) 朝廷之事;公家之事

公事公辦

(2) 公文,檔案

處理公事

(3) 案件;事件

* 公事

(4) 即公事人。罪犯

有時

(1).有時候。表示間或不定。《周禮·考工記·序》:“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 唐 張喬 《滕王閣》詩:“疊浪有時有,閒雲無日無。”《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心裡反悔 鳳翔 多了 焦 家這件事,卻也有時念及,心上有些遣不開。”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從一個遊樂場帶到另一個遊樂場,有時坐下來看一陣,有時站在那裡停一會。”

(2).謂有如願之時。 唐 李白 《行路難》詩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 劉雲 《婕妤怨》詩:“秋扇尚有時,妾身永微賤!”

酒杯

見“ 酒杯 ”。

亦作“ 酒盃 ”。亦作“ 酒柸 ”。喝酒用的杯子。 宋 沉遘 《次韻和少述秋興》:“勝事祇隨詩句盡,壯懷猶向酒柸舒。” 金 元好問 《庚子三月十日作》詩:“殘夢忘書帙,餘香殢酒杯。” 元 揭傒斯 《四友》詩之三:“青天入酒盃,歌笑中夜激。” 明 張茅亭 《一封書·閨怨用<斷腸集>結尾》曲:“殘燈對酒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後來 小雲 輸了拳,他伸手取了酒杯代吃。”

秋風

秋天的風

秦淮

河名。流經 南京 ,是 南京市 名勝之一。相傳 秦始皇 南巡至 龍藏浦 ,發現有王氣,於是鑿 方山 ,斷長壟為瀆入於 江 ,以泄王氣,故名 秦淮 。 唐 杜牧 《泊秦淮》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詞:“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 秦淮 。” 元 傅若金 《金陵晚眺》詩:“城下 秦淮 水,年年自落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既是這等,且到 秦淮 水榭,一訪佳麗,倒也有趣!” 清 戴名世 《種樹說》:“頃余僑居 秦淮 之上,而城之西北多有間曠之地,居民多種樹為生。”

石洞

岩洞。 北周 庾信 《明月山銘》:“風生石洞,雲出山根。”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八三:“石洞沙溪二十年,向明杭日夜朝天。” 元 劉詵 《征夫嘆》:“賊來多如雲,石洞穿千嶅。”《廣西風物誌·榕蔭古渡》:“對岸一山,卓然獨秀,山上有一天然貫穿的石洞,名叫 穿岩 。”

東山

(1).《詩·豳風·東山》:“我徂 東山 ,慆慆不歸。” 朱熹 集傳:“ 東山 ,所征之地也。”後因以代指遠征或遠行之地。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上:“ 玉汝 有愛妾 劉氏 ,將行,劇飲通夕…… 劉貢父 , 玉汝 姻黨,即作小詩寄之以戲云:‘ 嫖姚 不復顧家為,誰謂 東山 久不歸。’”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此去 東山 又 北山 ,鏡中強半尚紅顏。”

(2).《孟子·盡心上》:“ 孔子 登 東山 而小 魯 。” 趙岐 註:“ 東山 ,蓋 魯 城東之高山。”後因以代指 魯 地。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嫠家父祖生 齊 魯 ,位下名高人比數……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 東山 一抔土。”

(3).據《晉書·謝安傳》載, 謝安 早年曾辭官隱居 會稽 之 東山 ,經朝廷屢次徵聘,方從 東山 復出,官至司徒要職,成為 東晉 重臣。又, 臨安 、 金陵 亦有 東山 ,也曾是 謝安 的遊憩之地。後因以“東山”為典。指隱居或遊憩之地。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之一:“吾弟 東山 時,心尚一何遠!” 宋 沉遘 《吳正肅公輓歌辭》之一:“暫作 東山 去,還期 宣室 來。” 清 趙翼 《秋帆制府輓詩》:“南國烽煙悲遠道, 東山 絲竹渺前塵。”

(4).代指 謝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想像 東山 姿,緬懷 右軍 言。” 清 顧炎武 《上吳侍郎暘》詩:“ 征虜 投壺暇, 東山 賭墅優。”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趙翼 《唐荊川先生讀書處》詩之一:“並世文章無北地,當年聲望此 東山 。” 趙朴初 《何滿子·東山》詞:“悄悄非關多病,三年不見 東山 。花事綢繆風又雨,更兼蜂妒鶯讒。”按,《人民文學》1977年第一期發表時附註云:“時見 * 爪牙講話,矛頭指向 周總理 ,賦此書憤。”

(6).泛指東面的山。 宋 蘇軾 《赤壁賦》:“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清 鄭燮 《道情》之一:“一霎時波搖金影,驀抬頭月上東山。” 楊朔 《雪浪花》:“那外國人想雇我的驢去逛東山。”

(7). 春秋 時少數民族 赤狄 別種 東山 皋落氏 的省稱。《國語·晉語一》:“﹝ 晉獻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東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韋昭 註:“ 東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別稱。《南史·何胤傳》:“初, 胤 二兄 求 點 並棲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隱。世號 點 為‘大山’, 胤 為‘小山’,亦曰‘東山’。”

王貢

(1).指古代少數民族按時向天子朝貢。北狄嗣君繼位始一朝見曰王:南夷六年一朝見曰貢。《資治通鑑·漢宣帝甘露二年》:“故要荒之君,必奉王貢。” 胡三省 注引《國語》:“ 祭公謀父 曰:‘蠻夷要服,戎狄荒服。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2). 漢 王吉 與 貢禹 的並稱。《漢書·王吉傳》:“ 吉 與 貢禹 為友,世稱‘ 王陽 ( 王吉 字 子陽 )在位, 貢公 彈冠’,言其取捨同也。” 晉 葛洪 《抱朴子·交際》:“恥令 譚 青 專面地之篤,不使 王 貢 擅彈冠之美。” 唐 呂溫 《代辛將軍與普潤劉尚書書》:“雖 管 鮑 在 齊 ,載深知我之感; 王 貢 仕 漢 ,有切彈冠之善。” 清 袁枚 《寄莊容可撫軍一百韻》:“ 尹 邢 寧避面, 王 貢 約騰驤。”

彈冠

(1).彈去冠上的灰塵;整冠。《楚辭·漁父》:“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註:“拂土芥也。”

(2).多用以表示喜慶或敬肅等。 宋 蘇軾 《借前韻賀子由生第四孫斗老》詩:“今日散幽憂,彈冠及新沐。”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贊序》:“予乃彈冠拭目,拜而窺之,宿素志心,於是併遂。”

(3).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 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內無 金 張 之援,外乏彈冠之友。”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 唐 襄陽 孟浩然 ,與 李太白 交遊。 玄宗 徵 李 入翰林。 孟 以故人之分,有彈冠之望,久無訊息,乃入京謁之。” 王闓運 《上曾總督書》:“故人朝升而良友彈冠,時相夕貶而黨與並空。”

(4).指為官。 北齊 顏之推 《古意》詩:“十五好詩書,二十彈冠仕。” 宋 陸游 《憶昔》詩:“早知虛起彈冠意,悔不常為秉燭游。”參見“ 彈冠相慶 ”。

詩詞推薦

寄韓緒仲先生原文_寄韓緒仲先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