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端石驪珠硯歌原文
橢圓佳品宜墨受,深池平面斜居右。
環刻渤海起波濤,鴝鵒為珠驪龍守。
緯蕭之義不言圖,意喻縋坑取石否。
天吳海童相遘迕,或突而游或闖走。
木華賦句鎔鑄中,復有奇觀鏤覆手。
眾星羅列柱之端,巨者為月麗上首。
是皆活眼非假借,如印溟澥上下偶。
我獨箕疇審省從,所願綏豐福九有。
詩詞問答
問:舊端石驪珠硯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舊端石驪珠硯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有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
參考注釋
橢圓
一種規則的卵形線;特指平面兩定點(焦點)的距離之和為一常數的所有點的軌跡
佳品
(1) 上好的物品(指在同種物品中)
(2) 珍品
(3) 優良品種
深池
指深的護城河。《荀子·議兵》:“故堅甲利兵,不足以為勝,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荀子·六韜·勵軍》:“高城深池,矢石繫下,士爭先登。”
平面
這樣一種面,面上任意兩點的連線整個落在此面上;一種二維零曲率廣延;這樣一種面,它與同它相似的面的任何交線是一條直線
渤海
(1).我國的內海,位於 遼 、 冀 、 魯 、 津 三省一市間,東至 遼東半島 南端,南至 山東半島 北岸。《莊子·說劍》:“繞以 渤海 ,帶以 常山 。”《史記·秦始皇本紀》:“上親禪 高里 ,祠后土,臨 渤海 。” 唐 駱賓王 《浮查》詩:“ 渤海 三千里,泥沙幾萬重。”
(2).我國 唐 代以 靺鞨 族為主體所建的政權。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 渤海 貢馬腦樻、紫瓷盆。”《新唐書·北狄傳·渤海》:“ 渤海 ,本 粟末 靺鞨 附 高麗 者,姓 大 氏。” 宋 岳飛 《申省承州捷狀》:“所有逐次生擒 女真 、 契丹 、 渤海 、 漢 兒軍 高太保 等。”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 渤海 部又東奔 挹婁 故地 東牟山 ,酋長 * 建國自立,稱 震國王 。七一二年, 唐睿宗 封 * 為 忽汗州 都督、 勃海 郡王,後世遂號 渤海 。”
起波
(1).產生波浪。《漢書·郊祀志下》:“祠后土還,臨 河 當渡,疾風起波,船不可御。”《三俠五義》第四九回:“忽然水上起波。”
(2).掀起風波;尋釁肇事。《水滸後傳》第十七回:“那興訟構非,誣誑詞狀,唆人起波的事,一時記不起許多。”
(3).比喻有節奏地間歇、曲折前進。 毛 *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二:“水有水波,熱有熱浪。在一定意義上講,走路也是起波的,一步一步走就是起波。唱戲也是起波的,唱完一句再唱第二句,沒有一口氣唱七八句的。寫字也起波,寫完一個字再寫一個字,不能一筆寫幾百個字。這是事物矛盾運動的曲折性。”
鴝鵒
亦作“鸜鵒”。1.鳥名。俗稱八哥。《春秋·昭公二十五年》:“有鸜鵒來巢。” 楊伯峻 註:“鸜同鴝,音劬。鸜鵒即今之八哥, 中國 各地多有之。”《淮南子·原道訓》:“鴝鵒不過 濟 ,貈渡 汶 而死。”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方物》:“秦吉了,出 藤州 。身紺,嘴丹,而眼旁有眉,如臙脂抹,彎環垂下,秀媚可愛,深類鴝鵒。”《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這小鳥兒,又非鸚哥,又非鴝鵒,卻會説話。”
(2).鴝鵒舞的簡稱。 唐 白居易 《和夢遊春詩一百韻》:“酩酊歌鷓鴣,顛狂舞鴝鵒。” 清 吳偉業 《鴛湖曲》:“雲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參軍舞鸜鵒。”
(3).指鴝鵒眼。 明 徐渭 《林先生迂教瀧水》詩:“石中鸜鵒當泥迸,帳里桄榔入夏清。” 清 曹寅 《和芷園消夏十首·滌硯》:“何由一致中泠水,鸜鵒長教潑眼青。”
驪龍
黑龍。《尸子》卷下:“玉淵之中,驪龍蟠焉,頷下有珠。” 晉 葛洪 《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於 合浦 之淵,不得驪龍之夜光也。” 五代 譚用之 《贈索處士》詩:“玄豹夜寒和霧隱,驪龍春暖抱珠眠。” 郭沫若 《哀時古調》四:“ 河朔 淮西 一宵盡,滿地鵝鴨可成兵。虎口,當心,驪龍有逆鱗。”
緯蕭
編織蒿草。蕭,蒿類,可以織為簾箔。語出《莊子·列禦寇》:“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於淵,得千金之珠。” 郭慶藩 集釋:“蕭,蒿也,織緝蒿為薄簾也。”後用為安貧或安貧樂道的典故。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九:“河上有丈人,緯蕭棄明珠。”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灌畦鬻蔬,為供魚菽之祭;織絇緯蕭,以充糧粒之費。” 清 金農 《遣悶》詩之二:“莫哂長貧河上客,緯蕭自可得明珠。”
不言
(1).不說。《書·說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晉 孫綽 《天台山賦》:“恣語樂以終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九:“空堂黃昏暮,我坐默不言。”
(2).不依靠語言。謂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管子·心術上》:“故必知不言無為之事,然後知道之紀。”《南史·王儉傳》:“所以得厝私懷,實由稟明公不言之化。”
(3).不料。 唐 宋之問 《桂陽三日述懷》詩:“愚謂嬉遊長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
天吳
水神名。《山海經·海外東經》:“ 朝陽之谷 ,神曰 天吳 ,是為 水伯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 天吳 。”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 天吳 踴躍於重淵, 王喬 披雲而下墜。” 唐 李賀 《浩歌》:“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 天吳 移海水。” 清 張之洞 《讀史絕句·白居易》:“海圖題詠見憂思,浪攪 天吳 悔已遲。”
海童
傳說中的海中神童。《文選·左思<吳都賦>》:“ 江斐 於是往來;海童於是宴語。” 劉逵 註:“海童,海神童也。” 李善 注引《神異經》:“西海有神童,乘白馬,出則天下大水。” 唐 皇甫冉 《登玄元廟》詩:“海童紛翠蓋,羽客事瓊筵。” 明 劉基 《玉澗和尚西湖圖》詩:“開尊命客彈焦桐,扣舷大笑驚海童。”
遘迕
亦作“ 遘忤 ”。謂作亂。遘,通“ 構 ”。《藝文類聚》卷七二引 南朝 梁 劉孝綽 《謝安成王賚祭孤石廟胙肉啟》:“神居鷁首,獨汎安流。民幸同附,得徵遘忤。” 唐 柳宗元 《張公墓志銘》:“海無遘迕,寇罔踰越。”
鎔鑄
(1).熔化鑄造。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 公輸子 以規矩, 歐冶 以鎔鑄。” 唐 元稹 《中書省議賦稅及鑄錢等狀》:“令諸道公私銅器,各納節度團練等,使令本處軍人鎔鑄。”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南漢劉龑康陵之侈》:“又學士十人,以白金鎔鑄。”
(2).比喻培養造就。《北齊書·杜弼傳》:“福果可以鎔鑄性靈,弘奬風教。” 唐 張仲甫 《雷賦》:“鎔鑄品類,淘汰清虛。” 明 袁宗道 《送夾山母舅之任太原序》:“蓋謬疑開闢蓁蕪自我兄弟,而不知點化鎔鑄,皆舅氏 惟學先生 力也。”
(3).猶取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鎔鑄經典之范,翔集子史之術。” 清 陳田 《明詩紀事戊籤·皇甫汸》:“ 子循 五律,清裁雅調,自是一時之俊,五古亦是當家。至模範 魏 晉 ,鎔鑄 齊 梁 ,於 子安 稍遜一籌。”
(4).融會提煉。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曲·拜月亭》:“予最愛《繡襦記》中《鵝毛雪》一折,皆乞兒家常口頭話鎔鑄渾成,不見斧鑿痕跡。”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上·東坡策本管子》:“特 敬仲 文氣寬博, 文忠 以簡出之。鎔鑄古書,宜知此法。” 康有為 《<人境廬詩草>序》:“採 歐 美 人之長,薈萃鎔鑄而自得之。”
有奇
還有零頭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明· 魏學洢《核舟記》
覆手
(1).把手掌向下一翻。比喻事情容易辦成。《後漢書·皇甫規傳》:“今興改善政,易於覆手,而羣臣杜口,鑒畏前害,互相瞻顧,莫肯正言。”
(2).喻時間迅速。 唐 溫庭筠 《醉歌》:“勸君莫惜金罇酒,年少須臾如覆手。” 宋 楊萬里 《食蒸餅作》詩:“詩人一腹大於蟬,飢飽翻手覆手間。”
(3).古射禮。用右手由弓上取矢。《儀禮·鄉射禮》:“下射進坐,橫弓覆手,自弓上取一個興,其他如上射。” 鄭玄 註:“覆手,由弓上取矢者,以左手在弓里,右手從表取之,亦便。”
(4).古飲宴禮。飯後用手抹嘴。《禮記·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 孔穎達 疏:“覆手者,謂食飽必覆手以循口邊,恐有殽粒污著之也。”《管子·弟子職》:“既食乃飽,循咡覆手。”
眾星
群星。《論語·為政》:“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三國 魏 曹植 《贈徐幹》詩:“圓景光未滿,眾星粲以繁。”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述》:“蓋語曰,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 胡采 《序<在和平的日子裡>》:“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質和美好心靈,有如夜空的眾星,互相交輝。”
羅列
(1) 排列;陳列
樂工等羅列上前。——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廠房羅列在山坡上
(2) 列舉
光羅列事實還不夠,必須加以分析
(3) 歸類登記形成列表
上首
(1) 亦作“上手”
(2) 位置比較尊貴的一側
(3) 開頭;開始
這場球一上手就打得很順利
活眼
(1).端溪硯上圓形的斑點。其有白赤黃暈紋者,謂之“活眼”。 宋 李之彥 《硯譜·死眼活眼》:“巖石又分上下,又有活眼死眼之別。圓暈相重,黃黑相間,精在內,晶瑩可愛,謂之活眼。”
(2).詩文中精闢而點明要旨的字眼。 明 李贄 《四書評·論語·憲問》:“字字活眼,的是聖筆。”
(3).眼力。如:以活眼讀活書。
假借
(1) 利用某種名義、力量等來達到目的
假借於藏書之家。——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假借外力
(2) 六書之一。指借用已有的形近、音同的字,表示不同意義的詞
合蓋隆起形似酒尊。尊通樽。——《後漢書·張衡傳》
(3) 又如借水名的“油”作“油脂”的“油”
(4) 容忍
(5) 寬容
大王少假借之。——《戰國策·燕策》
溟澥
大海。 朱琦 《感事》詩:“庶往麾天戈,一舉盪溟澥。”
上下
(1) 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箕疇
指《書·洪範》之“九疇”。相傳“九疇”為 箕子 所述,故名。 宋 張孝祥 《水龍吟·望九華山作》詞:“料天關虎守,箕疇龍負,開神祕、留茲地。” 明 王錂 《春蕪記·慶壽》:“會‘箕疇’斂福,軒筴長春。” 清 錢謙益 《兵部尚書李公神道碑銘》:“皇天何私,荷此百祿,‘箕疇’有徵,惟德作福。”
審省
詳細省察。《北齊書·琅邪王儼傳》:“ 子琮 雜以他文書奏之, 後主 不審省而可之。”
所願
(1).願望;希望。《孟子·公孫丑上》:“皆古聖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願,則學 孔子 也。” 晉 陶潛 《閒情賦》:“考所願而必違,徒契闊以苦心。”
(2).指願意去的地方。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三:“學堂日無事,驅馬適所願。”
豐福
大福。《國語·周語下》:“而受天之豐福,饗民之勛力,子孫豐厚,令聞不忘。” 漢 劉向 《說苑·辨物》:“道而得神,是謂豐福。” 唐 邵真 《義井記》:“彼豐福吉祿,繁祉崇慶,欲下萃於 河間 之門得乎。”
九有
(1).九州。《詩·商頌·玄鳥》:“方命厥後,奄有九有。” 毛 傳:“九有,九州也。”《三國志·蜀志·郤正傳》:“今三方鼎跱,九有未乂,悠悠四海,嬰丁禍敗。” 前蜀 貫休 《行路難》詩:“九有茫茫共 堯 日,浪死虛生亦非一。” 清 黃遵憲 《感事》詩之二:“茫茫九有古 禹 域,南北東西盡戎狄。”參見“ 九州 ”。
(2).佛教語。指眾生輪迴之三界九地。 唐 王勃 《釋迦佛賦》:“恩霑九有,行洽三無。” 明 陳士元 《象教皮編·名教》:“九有者,四禪、四定為八地,合欲界一地為九有也,因果不忘,故名為有。”
詩詞推薦
賦得白雲起封中(一作陳希烈詩)
李正辭〔唐代〕千年泰山頂,雲起漢皇封。不作奇峰狀,寧分觸石容。為霖雖易得,表聖自難逢。冉冉排空上,依依疊影重。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