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舜欽的《城南感懷呈永叔》
全文:
春陽泛野動,春陰與天低。
遠林氣藹藹,長道風依依。
覽物雖暫適,感懷翻然移。
所見既可駭,所聞良可悲。
去年水後旱,田畝不及犁。
冬溫晚得雪,宿麥生者稀。
前去固無望,即日已苦飢。
老稚滿田野,斫掘尋鳧茈。
此物近亦盡,卷耳共所資。
昔雲能驅風,充腹理不疑;今乃有毒厲,腸胃生瘡痍。
十月七八死,當路橫其屍。
犬彘咋其骨,烏鳶啄其皮。
胡為殘良民,令此鳥獸肥?天豈意如此?泱盪莫可知!高位厭梁肉,坐論攙雲霓。
豈無富人術,使之長熙熙?我今飢伶俜,憫此復自思:自濟既不暇,將復奈爾為!愁憤徒滿胸,嶸[山+“宏”去宀]不能齊。
參考注釋
驅風
形容快速。 明 陳子龍 《劍術行》:“劍成只在虛無間,驅風馳景千餘里。”
充腹
充腸。《戰國策·燕策一》:“人之飢所以不食烏喙者,以為雖偷充腹,而與死同患也。”《尉繚子·治本》:“非五穀無以充腹,非絲麻無以葢形。”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卷六:“ 陶淵明 日用銅鉢煮粥,為二食具,遇發火,則再拜曰:‘非有是火,何以充腹。’” 明 劉基 《養志齋記》:“所以適口充腹者,無不有矣。”
毒厲
惡瘡。 宋 蘇舜欽 《城南感懷呈永叔》詩:“昔雲能驅風,充腹理不疑。今乃有毒厲,腸胃生瘡痍。”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麻》:“胡麻數龠充腸,移時不餒……其為油也,髮得之而澤,腹得之而膏,腥膻得之而芳,毒厲得之而解。”
腸胃
(1).腸與胃。《韓非子·解老》:“﹝人﹞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此病疽也,內發於腸胃之間。” 唐 杜甫 《雷》詩之三:“氣暍腸胃融,汗濕衣裳污。” 魯迅 《書信集·致山本初枝》:“孩子的腸胃病雖已痊癒,但還磨人,影響工作。”
(2).借喻中樞要地,猶腹心。《戰國策·秦策二》:“夫取三 晉 之腸胃,與出兵而懼其不反也,孰利?” 漢 桓寬 《鹽鐵論·刺權》:“ 齊 以其腸胃予人,家強而不制,枝大而折榦,以專巨海之富,而擅魚鹽之利也。”《北齊書·文宣帝紀》:“ 關 峴 衿帶,跨躡蕭條,腸胃之地。”
瘡痍
創傷,也比喻遭受災禍後凋敝的景象
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杜甫《北征》
蘇舜欽名句,城南感懷呈永叔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