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楊柳歌

作者:劉成 朝代:元代

折楊柳歌原文

三度入孟津,漢兒顏色少。

惟有楊柳枝,不改前年好。

詩詞問答

問:折楊柳歌的作者是誰?答:劉成
問:折楊柳歌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八部 出處:御選明詩卷十四

參考注釋

三度

三種尺寸。《周禮·考工記·輈人》:“輈有三度,軸有三理。國馬之輈,深四尺有七寸,田馬之輈,深有四尺,駑馬之輈,深三尺有三寸。”

指治國必須考慮的三個方面。《管子·五輔》:“所謂三度者何?曰:上度之天時,下度之地宜,中度之人順。”

孟津

古 黃河 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孟津縣 東北、 孟縣 西南。相傳 周武王 在此盟會諸侯並渡 河 ,故一名 盟津 。一說本作 盟津 ,後訛作 孟津 。為歷代兵家爭戰要地。《書·禹貢》:“導 河積石 ,至於 龍門 ,南至於 華陰 ,東至 厎柱 ,又東至於 孟津 。” 漢 史岑 《出師頌》:“昔在 孟津 ,惟師 尚父 。” 南朝 梁 沉約 《法王寺碑》:“昔 周 師集於 孟津 , 漢 兵至於 垓下 。” 明 沉采 《千金記·投閫》:“南征北討,堪除 * ,把 江 淮 盡掃。義兵鹹瞻旗纛,分明是會合 孟津 來到。” 康有為 《法國革命史論》:“欲以君主立憲定國,以中流人士執政,如捧土以塞 孟津 ,無所濟矣。”

漢兒

(1).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對 漢 人的稱呼。《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折楊柳歌辭》:“我是虜家兒,不解 漢 兒歌。” 明 陳沂 《詢芻錄·漢子》:“ 漢 自 武帝 征伐 匈奴 ,二十餘年。馬畜孕重墮殰罷極,聞 漢 兵莫不畏者,稱之為 漢 兒。”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阿里瑪》:“ 阿 曰:‘死則死耳,余 滿洲 人,終不使 漢 兒見之,誅於門內可也。’”

(2).猶言男子漢。 宋 文瑩 《續湘山野錄》:“陛下大謁之日,還作漢兒拜邪?女兒拜邪?”

(3).指養子不閹的內侍。 清 褚人穫 《堅瓠三集·單于問家世詞》:“ 蘇東坡 《送子由使契丹》詩末句云:‘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用 唐 李揆 事也。 紹興 中, 曹功顯 勛 使 金國 ,好事者戲作小詞,其後闋曰:‘單于若問君家世,説與教知,便是紅窗迥底兒。’謂 功顯 之父 元寵 ,昔以此曲著名也。後大璫 張去為 之子 安世 ,以閤門宣贊為副使,或改其語曰:‘便是中朝一漢兒。’蓋京師人謂內侍養子不閹者為漢兒也。”

顏色

(1) 色彩。光的各種現象(例如紅色、棕色、桃紅色、灰色、綠色、藍色和白色等),或使人們得以區分在大小、形狀或結構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體的視覺或知覺現象

(2) 指顯示給人看的利害的臉色

顏色不少變。——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3) 指顏料或染料

(4) 為顏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澤

他的衣服上滿都是那種顏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唐· 白居易《長恨歌》

惟有

只有

我們都很高興,惟有他沉著臉

楊柳枝

(1).樂府近代曲名。本為 漢 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至 唐 易名《楊柳枝》, 開元 時已入教坊曲。至 白居易 依舊曲作辭,翻為新聲。其《楊柳枝詞》之一云:“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當時詩人相繼唱和,均用此曲詠柳抒懷。七言四句,與《竹枝詞》相類。參閱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五、《樂府詩集》卷八一。

(2). 唐 白居易 有妓 樊素 ,善唱《楊柳枝》,因以曲名人,代稱 樊素 。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鬻駱馬兮放 楊柳枝 ,掩翠黛兮頓金羈;馬不能言兮長鳴而卻顧, 楊柳枝 再拜長跪而致辭。”參見“ 楊枝 ”。

前年

去年前邊的那一年

前年予病。——清· 袁枚《祭妹文》

詩詞推薦

折楊柳歌原文_折楊柳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