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蹕百泉作·其一原文
清蹕來游衛水源,小加構築儼林園。
洛中名勝山川秀,秋杪風光松菊存。
座俯滄池下鷗侶,階含碧蘚育桐孫。
讀書近溯周程旨,恰喜明窗暖日暾。
詩詞問答
問:駐蹕百泉作·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駐蹕百泉作·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駐蹕百泉作·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一
參考注釋
清蹕
(1).舊時謂帝王出行,清除道路,禁止行人。《文選·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詩》:“帝暉膺順動,清蹕巡廣廛。” 李善 注引《漢儀注》:“皇帝輦動,出則傳蹕,止人清道。”《周書·儒林傳序》:“帝於是服袞冕,乘碧輅,陳文物,備禮用,清蹕而臨太學。”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四二:“扇掩紅鸞金殿悄,一聲清蹕捲珠簾。” 明 唐順之 《朝謁長陵》詩:“清蹕傳虛谷,靈旗隱洞房。”
(2).借指帝王的車輦。 唐 沉佺期 《奉和聖制幸禮部尚書竇希玠宅》:“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迴。”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 大名 河朔 之咽喉,或蹔駐清蹕,揚天威以壯軍聲。”
衛水
古水名。源出 河北 靈壽縣 (今 正定縣 )東北。《漢書·地理志上》:“ 靈壽 ……《禹貢》 衛水 出東北,東入 虖池 。”按, 虖池 即 滹沱 。 清 胡渭 《禹貢錐指》謂 衛水 在 靈壽 以下即稱 滹沱 。
構築
(1) 構造建築
在外圍構築了一道胸牆
(2) 修築(工事)
當年敵軍構築的防禦工事早已被山水沖平。——《普通勞動者》
林園
山林田園。亦指園林。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作》詩:“詩書敦宿好,林園無世情。” 唐 元稹 《酬樂天早春閒遊西湖》詩:“浦嶼崎嶇到,林園次第巡。” 宋 范成大 《休寧》詩:“林園富瓜筍,堂密美杉柏。”
名勝
以古蹟或風景著名的地方:山水名勝|名勝古蹟。山川
山嶽、江河
祖國壯麗的山川
秋杪
暮秋,秋末。 唐 唐彥謙 《初秋到慈州冬首換絳牧》詩:“秋杪方攀玉樹枝,隔年無計待春暉。” 宋 邵雍 《秋日飲鄭州宋園示管城簿周正叔》詩:“我來游日逢秋杪,君為開筵對晚花。” 明 李贄 《與焦弱侯太史書》:“弟豈遂以此一病遽長別乎!若幸獲愈,決以此秋杪相見也。”
風光
(1) 風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風光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毛 * 《沁園春·雪》
(2) 名勝風景
(3) 光耀,體面(含貶義)
松菊
松與菊不畏霜寒,因以喻堅貞節操或具有堅貞節操的人。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相公贈別》詩:“田園松菊今迷路,霄漢鴛鴻久絶羣。”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二八:“ 陶潛 酷似 臥龍 豪,萬古 潯陽 松菊高。”
滄池
(1). 漢 未央宮 內池名。《三輔黃圖·滄池》:“ 未央宮 有 滄池 ,言池水蒼色,故曰 滄池 。池中有 漸臺 , 王莽 死於此。” 漢 張衡 《西京賦》:“ 滄池 漭沆, 漸臺 立於中央。”
(2).泛指水色碧青的池塘。 南朝 宋 顏延之 《碧芙蓉頌》:“擢麗滄池,飛映雲屋。” 唐 韋元旦 《興慶池侍宴應制》詩:“滄池漭沆帝城邊,殊勝 昆明 鑿 漢 年。”
碧蘚
(1).青苔。 唐 李商隱 《重過聖女祠》詩:“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花月痕》第十回:“西北角疊石為山,蒼藤碧蘚,斑駁纏護。”
(2).指綠竹。 唐 權德輿 《崔君墓志銘序》:“築室於 毗陵 ,疏清流,蔭碧蘚,樹藝偃仰,有終焉之志。”
(3).喻霉斑。 唐 杜甫 《八哀詩·故秘書少監武功蘇公源明》:“夜宇照爇薪,垢衣生碧蘚。” 仇兆鰲 註:“碧蘚,猶今人言衣服霉斑。”
桐孫
(1).桐樹新生的小枝。 北周 庾信 《詠樹》:“楓子留為式,桐孫待作琴。” 唐 周賀 《贈神遘上人》詩:“草履 * 山意存,坐看庭木長桐孫。”後以“桐孫”稱美他人子孫。參見“ 孫枝 ”。
(2).指琴。 宋 蘇軾 《次韻和王鞏》:“知音必無人,壞壁掛桐孫。” 宋 陸游 《雜題》詩之二:“山家貧甚亦支撐,時撫桐孫一再行。”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駐蹕百泉作·其一原文_駐蹕百泉作·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