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聚雜題·西齋

作者:李乘 朝代:宋代

慧聚雜題·西齋原文

老後名山付臥遊,偶攜謝屐此尋幽。

每思南嶽嘲周子,何暇東林訪惠休。

苔護出生蒼石老,竹供延客碧雲秋。

主僧不用貪行腳,祇此林間可白頭。

詩詞問答

問:慧聚雜題·西齋的作者是誰?答:李乘
問:慧聚雜題·西齋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慧聚雜題·西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乘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乘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2. 自註:《宗少文傳》。

參考注釋

後名

身後聲名。《後漢書·崔駰傳》:“時人或譏其太玄靜,將以後名失實。”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山下潭中有 杜元凱 碑, 元凱 好尚後名,作兩碑,並述己功。”《南齊書·王思遠傳》:“﹝ 思遠 ﹞謂 晏 曰:‘兄荷 世祖 厚恩,今一旦贊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權計相須,未知兄將來何以自立。若及此引決,猶可不失後名。’”

臥遊

指欣賞山水畫、遊記、圖片等代替遊覽

澄懷觀道,臥以游之。——《宋史·宗炳傳》

滿壁江山作臥遊。——倪瓚《顧仲贄見訪》

謝屐

見“ 謝公屐 ”。

尋幽

(1).尋求幽勝。 唐 李商隱 《閒遊》詩:“尋幽殊未極,得句總堪夸。” 宋 歐陽修 《和游午橋莊》:“曉壇初畢祀,弭蓋共尋幽。”

(2).探究深奧的事理。《北史·楊伯醜傳》:“時有 張永樂 者,賣卜京師, 伯醜 每從之游。 永樂 為卦有不能決者, 伯醜 輙為分析爻象,尋幽入微。”

南嶽

亦作“ 南嶽 ”。山名。五嶽之一。(1)指 衡山 。《書·舜典》:“五月,南巡守,至於 南嶽 ,如 岱 禮。” 孔 傳:“ 南嶽 , 衡山 。”《漢書·郊祀志上》:“﹝ 舜 ﹞五月,巡狩至 南嶽 。 南嶽 者, 衡山 也。” 田漢 《長衡道上》詩之八:“十年夢裡朝 南嶽 ,日斷層巒未許攀。”(2)指 霍山 ,即 天柱山 。《爾雅·釋山》:“ 泰山 為東嶽, 華山 為西嶽, 霍山 為南嶽, 恆山 為北嶽, 嵩山 為中嶽。” 郝懿行 義疏:“ 霍山 在今 廬江 灊縣 , 潛水 出焉。別名 天柱山 。 漢武帝 以 衡山 遼曠,故移其神於此。今其土俗人皆呼之為南嶽……以 霍山 即 南柱 ,亦止得為 漢武 之南嶽,而不得為《爾雅》之南嶽矣。”

見“ 南嶽 ”。

何暇

(1).哪裡有閒暇。 三國 魏 韋曜 《博弈論》:“君子之居室也,勤身以致養;其在朝也,竭命以納忠。臨事且猶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躭?”

(2).引申為哪裡談得上。《莊子·人間世》:“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譬之種樹,久則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葉,若造次徙於山林之中,植於宮闕之下,雖壅之以黑墳,暖之於春日,猶不救於枯槁,何暇繁育哉?” 晉 盧諶 《贈崔溫》詩:“苟雲免罪戾,何暇收民譽?”

(3).猶豈但。《晏子春秋·內篇諫上十八》:“今君嗜酒而並于樂,政不飾而寬於小人,近讒好優,惡文而疏聖賢人,何暇在慧!茀又將見矣。” 吳則虞 集釋引 于鬯 云:“何暇,語助,若言‘豈但’。” 漢 劉向 《新序·雜事》:“ 孟嘗君 曰:‘先生老矣……’ 楚丘先生 曰:‘噫!將我而老乎?噫!將使我追車而赴馬乎?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豹虎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

東林

(1).東邊的樹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之一:“孤雲出北山,宿鳥驚東林。” 唐 杜甫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卿示此詩》:“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

(2).指 廬山 東林寺 。 唐 張喬 《送僧鸞歸蜀寧親》詩:“高名徹西國,舊跡寄 東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慶寺華社主省常上人》詩:“任夸西掖吟紅藥,何似 東林 種白蓮。”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閒園即事寄暕公》詩:“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參見“ 東林寺 ”。

(3).指 明 末東林黨。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公暇時,時共 攀龍 講學, 魏廣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東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是,‘疾惡太嚴’,‘操之過急’, 漢 的清流和 明 的“東林”,卻正以這一點傾敗。”參見“ 東林黨 ”。

(4).指東林書院。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任田青士居祠堂》詩:“ 東林 威標榜, 鄒 顧 屹山斗。” 清 黃遵憲 《己亥續懷人詩》:“尋遍 東林 南北部,一家鉤黨古無人。”參見“ 東林書院 ”。

出生

胎兒生下來

碧雲

(1).青雲;碧空中的雲。《文選·江淹<雜體詩·效惠休“別怨”>》:“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 張銑 註:“碧雲,青雲也。” 唐 戴叔倫 《夏日登鶴岩偶成》詩:“願借老僧雙白鶴,碧雲深處共翱翔。” 宋 劉克莊 《沁園春》詞:“悵佳人未來,碧雲冉冉;王孫去後,芳草萋萋。” 程善之 《古意》詩:“高城回首碧雲邊,玉漏淙淙天未曙。”

(2).喻遠方或天邊。多用以表達離情別緒。 唐 韋應物 《奇皎然上人》詩:“願以碧雲思,方君怨別餘。” 宋 王禹偁 《仲鹹以四韻見寄因次原韻兼紓客情》:“喜霽未遑抽賦筆,勞君先惠碧雲詩。” 宋 柳永 《傾杯》詞:“最苦碧雲信斷,仙鄉路杳,歸雁難倩。”

主僧

佛寺的住持。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記游廬山》:“旋入 開元寺 ,主僧求詩,因作一絶。”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三:“ 徽宗 南幸,還至 泗州 僧伽塔下,問主僧曰:‘僧伽傍,白衣持錫杖者何人?’”《金史·世宗紀上》:“﹝ 世宗 ﹞幸 華嚴寺 ,觀故 遼 諸帝銅像,詔主僧謹視之。”

不用

用不著,不必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行腳

(1).謂僧人為尋師求法而游食四方。《古尊宿語錄》卷六:“老僧三十年來行腳,未曾置此一問。”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此桃去此十餘里,道路危險,貧道偶行腳見之,覺異,因掇數枚。” 金 趙元 《宿少林寺》詩:“箇中有佳處,行腳恨不早。”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道覡》:“赴會的,都要具膳餐飯,行腳的也要老少異糧。” 蘇曼殊 《與高天梅書》:“衲行腳南荒,藥爐為伍,不覺逾歲。”

(2).引申為行乞。 碧野 《燈籠哨》:“‘今天的行腳好嗎!’‘那裡,只在一家人家裡要到了幾根爛紅薯!’”

(3).見“ 行腳僧 ”。

(4).行走;行路。 宋 楊萬里 《和文遠叔行春》詩:“行腳宜晴翠,看雲恐夕黃。” 劉白羽 《黑》二:“行腳人全把腳步匆匆扯開,往下趕這兩站路。”

(5).謂兩腳不停地移動。《宋書·顧覬之傳》:“ 覬之 不欲與 殷景仁 久接事,乃辭腳疾自免歸。在家每夜常於牀上行腳,家人竊異之而莫曉其意。”

白頭

(1) 白頭髮,多指年老

少白頭

白頭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頭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兒)

白頭材料

詩詞推薦

慧聚雜題·西齋原文_慧聚雜題·西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