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歌原文
石城扼控盤之阻,太行提封固百堵。
是何鬼工疊石成,天然梁麗架樓櫓。
嬴顛項躓不與聞,松戟泉池永為伍。
轘轅潼關真小哉,幾人守復幾人取。
無取無守視斯城,恆占徐無千萬古。
詩詞問答
問:小石城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小石城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麌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五十五
2. 去聲
參考注釋
石城
(1).傳說中的山名。《莊子·說劍》:“以 燕谿 、 石城 為鋒。” 成玄英 疏:“ 石城 ,塞外山,此地居北,以為劍鋒。”《楚辭·劉向<九嘆·逢紛>》:“平明發兮 蒼梧 ,夕投宿兮 石城 。” 王逸 註:“ 石城 ,山名也。”
(2).古城名。在今 河南 林縣 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其後 秦 伐 趙 ,拔 石城 。”
(3).古城名。在今 安徽 貴池 西南。《後漢書·方術傳·高獲》:“ 獲 遂遠遁 江 南,卒於 石城 。”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石城》:“ 大昕 案……據《郡國志》: 丹陽郡 有 石城縣 ,當是 高獲 所遁也。”
(4).古城名。在今 湖北 襄陽 。《晉書·庾亮傳》:“ 亮 有開復中原之謀…… 亮 當率大眾十萬,據 石城 ,為諸軍聲援。”
(5).古城名。指 白帝城 。在今 四川 奉節 東。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 石城 橫塞起。” 蕭滌非 註:“ 石城 指 白帝城 ,因在山上,故名 石城 。”
(6).古城名。在今 浙江 紹興 東北三十里 石城山 下。 宋 賀鑄 《憶仙姿》詞:“日日春風樓上,不見 石城 雙槳。” 康有為 《過石城》詩:“城牆何盤盤,苔莓封之厚,沿溪繞曲曲,帆檣在前後,雲此是 石城 ,小邑萬家有。”
(7).古城名。見“ 石頭城 ”。
(8).壘石成城。比喻堅固的國防。《漢書·食貨志上》:“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
提封
(1).通共;大凡。《漢書·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萬井。” 王先謙 補註引 王念孫 曰:“《廣雅》曰:‘提封,都凡也。’都凡者,猶今人言大凡,諸凡也……都凡與提封一聲之轉,皆是大數之名。提封萬井,猶言通共萬井耳。”《漢書·食貨志上》:“地方百里,提封九萬頃。”
(2).猶版圖,疆域。 隋 薛道衡 《老氏碑》:“ 牂牱 、 夜郎 之所, 靡漢 、 桑乾 之地,鹹被聲教,併入提封。”《舊唐書·東夷傳·高麗》:“ 遼東 之地, 周 為 箕子 之國, 漢 家 玄菟郡 耳! 魏 晉 已前,近在提封之內,不可許以不臣。”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擄掠》:“長驅胡騎剪提封,誰奪龍沙斬將功。” 清 顧炎武 《海上》詩之三:“南營 乍浦 北 南沙 ,終古提封屬 漢 家。”
百堵
眾多的牆。亦指建築群。《詩·小雅·鴻雁》:“之子於垣,百堵皆作。” 毛 傳:“一丈為板,五板為堵。” 高亨 註:“百,言其多。堵,一面墻。” 漢 張衡 《西京賦》:“狹百堵之側陋,增九筵之迫脅。” 晉 左思 《魏都賦》:“ 宣王 中興,而築室百堵。” 唐 楊炯 《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雕墻則百堵皆興,峻宇則千門並列。” 清 趙翼 《聞各路軍營報捷殘賊計日可盡喜賦》之五:“雁垣百堵看新葺,依舊桑麻景晏如。”
鬼工
謂事物精妙高超,非人工所能為者。 唐 李賀 《羅浮山人與葛篇》:“ 博羅 老仙時出洞,千歲石牀啼鬼工。”《雲笈七籤》卷一二二:“其上鏨鳥獸花卉,文理纖妙,鄰於鬼工。”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庶品》:“窗欄簷鐸,層層周密,內設佛像,面面端整,細處幾不可辨,以顯微鏡燭之,稱為鬼工所作。”
天然
(1) 自然賦予的;生來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氣
天然港灣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當然,自然而然
瑞豐覺得假若 冠先生出頭和 東陽競爭,他天然的應當幫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梁麗
亦作“ 梁欐 ”。房屋的棟樑。《莊子·秋水》:“梁麗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成玄英 疏:“梁,屋樑也;麗;屋棟也。”《列子·湯問》:“昔 韓娥 東之 齊 ,匱糧,過 雍門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欐,三日不絶。” 唐 柳宗元 《小石城山記》:“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
樓櫓
亦作“ 樓樐 ”。古代軍中用以瞭望、攻守的無頂蓋的高台。建於地面或車、船之上。《後漢書·公孫瓚傳》:“今吾諸營樓樐千里,積穀三萬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變。”《後漢書·南匈奴傳》:“初,帝造戰車,可駕數牛,上作樓櫓,置於塞上,以拒 匈奴 。”《北史·王思政傳》:“於是修城郭,起樓櫓,營田農,積芻秣,凡可以守御者皆具焉。” 宋 王安石 《澶州》詩:“南城草草不受兵,北城樓櫓如邊城。”
與聞
參與並知道
為伍
做同伴;看成同類
羞與為伍
轘轅
(1) 形勢險要的道路
凡兵主必先審知地圖轘轅之險。——《管子》
(2) 即轘轅山,在河南省偃師縣東南,鞏縣西南,登封縣西北,山路環曲奪險,古稱轘轅道
使司徒禁掠欒氏者,歸所取焉,使候出諸 轘轅。——《左傳》
(3) 關名,在河南轘轅山
轘轅之險,濫車之水。——《集韻》
潼關
關隘名。古稱 桃林塞 。 東漢 時設 潼關 ,故址在今 陝西省 潼關縣 東南,處 陝西 、 山西 、 河南 三省要衝,素稱險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 河 在 關 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 潼關 。” 唐 杜甫 《北征》詩:“ 潼關 百萬師,往者散何卒。”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只要明天從 潼關 附近衝過去,到了 河南 ,官兵就再也包圍不住咱們啦。”
小哉
猶下等。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二折:“我雖是窮秀才,他覷人忒小哉。”《水滸傳》第三八回:“‘人情人情,在人情願’,你如何逼取人財?好小哉相!”《水滸傳》第三八回:“賊配軍,安敢如此無禮?顛倒説我小哉!”
無取
(1).不取為己有。《孟子·離婁下》:“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東觀漢記·張堪傳》:“時 述 珍寳珠玉,委積無數, 堪 録簿上官,秋毫無取。”
(2).不足取。 晉 王謐 《重答桓太尉書》:“自謂擬心宗轍,其理難尚,非謂禮拜之事,便為無取也。” 唐 杜甫 《湘江宴餞裴二端公赴道州》詩:“盛名富事業,無取媿高賢。” 浦起龍 心解:“無取,謂一無足取。” 宋 秦觀 《王儉論》:“大節喪矣,雖有一時之美,一日之長,足以夸污世而矯流俗,君子無取焉。”
守視
(1).看護;守衛。《後漢書·城陽恭王祉傳》:“以皇祖、皇考墓為 昌陵 ,置陵令守視。”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時復旱儉,飢民盜田中麥, 思達 遣一部曲守視,所得盜者,輒截手腕,凡戮十餘人。”《紅樓夢》第二五回:“故將他叔嫂二人,都搬到 王夫人 的上房內,著人輪班守視。” 鄒魯 《中國同盟會》:“於入城鎮之始,下令暫時禁止居民來往,派兵守視通衢。”
(2).猶注視。 郁達夫 《遲桂花》:“她笑著不說話,只在守視著我們的歡喜笑樂的樣子。”
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