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元統年來詔敕殷,中書省里事紛紜。
昨朝傳出宮中旨,江浙支鹽數萬斤。
詩詞問答
問:《元宮詞(一百三首)·其九十八》的作者是誰?答:周憲王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文韻
參考注釋
元統
(1).謂刺史所治範圍。 南朝 宋 鮑照 《謝隨恩被原疏》:“即日被曹宣命,元統內外五刑以下,浩澤盪汰,臣亦預焉。”
(2).統帥。《宋書·衡陽文王義季傳》:“彼為元統,士馬桓桓,既不懷發,連被意旨,猶復逡巡。”
詔敕
亦作“詔勅”。1.皇帝下令。《後漢書·馮勤傳》:“ 勤 母年八十,每會見,詔勑勿拜,令御者扶上殿。”
(2).詔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安 和 政弛,禮閣鮮才,每為詔敕,假手外請。” 宋 蘇洵 《上韓昭文論山陵書》:“如曰詔敕已行,制度已定,雖知不便而不可復改,則此又過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清廷預備立憲·關於籌備立憲的諭旨與奏摺》:“竊臣等伏讀連日詔敕, 武昌 不守,大軍南下,驚心動魄。”
中書省
官署名。始設於魏晉,是奉皇帝意旨掌機要、發政令的中央機構。隋代改為內史省、內書省。至唐代,國家政令由中書省制定,經門下省審復,交尚書省執行。元代廢門下、尚書兩省,由中書省總領百官,成為國家政務中樞。明初襲元制,1380年中書省被革去。紛紜
(1)
(2) 眾多而雜亂
眾說紛紜
彼此錯雜,紛紜拿斗,敵槍終不能發。——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眾多的樣子,引申為羅唆,找麻煩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昨朝
昨天;昨晨。 唐 高適 《同群公秋登琴台》詩:“靜然顧遺塵,千載如昨朝。” 吳組緗 《山洪》二:“你昨朝不是到鎮上打桐油去了嗎?”
中旨
(1).皇帝的詔諭。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乃詔陪侍,奉述中旨。” 唐 羅隱 《使者》詩:“使者銜中旨,崎嶇萬里行。” 清 藍啟肅 《送郭華野總制湖廣》詩:“中旨纔傳出 漢 宮,直教歡喜到兒童。”
(2). 唐 宋 以後不經中書門下而由內廷直接發出的敕諭。 宋 王讜 《唐語林·方正》:“今奉太后中旨,有命學士草廢立令。”《宣和遺事》前集:“ 貫 ( 童貫 )由此恃功,稍專軍政,選置將吏,皆取中旨,不復關朝廷矣。”《明史·鄒智傳》:“然或進退一人,處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陰執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符合君主的意旨。《史記·商君列傳》:“ 鞅 復見 孝公 ,益愈,然而未中旨。”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起予聖懷,發言中旨。”
鹽數
鹽稅的額數。《宋史·食貨志下三》:“ 皮公弼 鹽法,酌前後兩池所支鹽數,歲以二百三十萬緡為額。”《元史·食貨志四》:“每年以 河間 鹽,令有司於五月預給京畿郡縣之民,至秋成,各驗鹽數輸草,以給京師秣馬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