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濟叔春日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和濟叔春日原文

青衫日日逐埃塵,風雨今朝重惜春。

幽鳥數聲還近節,落花萬片正愁人。

十分潤澤生東畝,一丈波濤長舊津。

欲踏泥塗上城角,紛紛草色細如茵。

詩詞問答

問:和濟叔春日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和濟叔春日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和濟叔春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2. 以上清曹庭棟《宋百家詩存》卷七

參考注釋

青衫

青色的衣衫;黑色的衣服。古代指書生

江州司馬青衫濕。——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日逐

(1). 匈奴 王號。後亦以泛稱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首領。《漢書·匈奴傳上》:“﹝左賢王﹞病死,其子 先賢撣 不得代,更以為日逐王。日逐王者賤於左賢王。”《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今聖德隆盛,威靈外覆,日逐舉國而歸德,單于稱臣而朝賀。” 呂向 註:“日逐、單于,皆 匈奴 名。”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丹書錫誓,既崇日逐之封;赤芾疏榮,仍懋秩訾之賞。”

(2).每天。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銷恨花》:“帝與 貴妃 日逐宴於樹下。”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三折:“你如今多大年紀?日逐柴米,是那個供給你?”《儒林外史》第一回:“﹝ 王冕 ﹞就買幾本舊書,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陰樹下看。”

埃塵

(1).塵土。《後漢書·光武帝紀上》:“瞰臨城中,旗幟蔽野,埃塵連天,鉦鼓之聲聞數百里。” 唐 孟郊 《羅氏花下奉招陳侍御》詩:“眼見枝上春,落地成埃塵。” 宋 歐陽修 《同年秘書丞陳動之輓詞》之一:“富貴聲名豈足論,死生榮辱等埃塵。”

(2).喻塵世。 漢 張衡 《歸田賦》:“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唐 白居易 《奉和晉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師感悅發中斐然成詠》:“鸞鳳翱翔在寥廓,貂蟬蕭灑出埃塵。” 宋 范成大 《西江有單鵠行》:“方知翅翎俊,可以凌埃塵。”

(3).地面上。多見於戲曲。《再生緣》第五八回:“送出儀門登了轎,忙忙的,攔軒一拱到埃塵。”京劇《盜宗卷》:“[ 張蒼 唱] 張蒼 撩袍跪埃塵,拜謝我主的爵祿恩。”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惜春

惋惜春光。 宋 辛棄疾 《摸魚兒》詞:“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愁人

(1).令人發愁。《楚辭·九歌·大司命》:“結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願若今兮無虧。”

(2).心懷憂愁的人。 晉 傅玄 《雜詩》:“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 宋 張先 《酒泉子》詞:“亭柳霜凋,一夜愁人窗下睡。” 清 納蘭性德 《滿江紅》詞之三:“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一篇:“酒是只有增長愁人的憤懣。”

十分

(1) 很,甚,非常,極其

十分高興

十分難過

(2) 達到極端的程度

十分驚恐

(3) 總是;老是

十分在衙門中也不方便。——《 * 》

(4) 十全十美;十足

看那婦人,雖無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動人的顏色。——《水滸傳》

潤澤

(1) 雨露滋潤;不乾枯

寡人只望三尺雨足矣,他說久旱不能潤澤,又多下了二寸。——《西遊記》

(2) 使滋潤

用油潤澤輪軸

東畝

謂使田壟東西向。《左傳·成公二年》:“ 賓媚人 致賂。 晉 人不可,曰:‘必以 蕭同叔子 為質,而使 齊 之封內盡東其畝。’” 楊伯峻 註:“ 晉 在 齊 之西,若 齊 之壟畝多為南北向,則溝渠與道路亦多南北向,於 晉 之往東向 齊 進軍,地形與道路有所不利,故 晉 以‘盡東其畝’為媾和條件之一。” 鄭澤 《夏日感興次鈍根韻即以奉寄》:“ 齊 封懼東畝,亦可懲驕泰。”

波濤

(1) 江湖海中的 * 浪

(2) 一種大涌浪,尤指出現在外海的

閃爍著陽光的波濤上下翻騰

長舊

謂長輩與老者。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渭水一》:“訪其川居之士,雲其鄉中父老作童兒時,已聞其長舊傳此,當是數百年骸矣。”

泥塗

亦作“ 泥塗 ”。亦作“ 泥途 ”。1.污泥;淤泥。《莊子·田子方》:“棄隸者,若棄泥塗,知身貴於隸也。” 宋 曾鞏 《序越州鑑湖圖》:“每歲農隙當僦人濬湖,積其泥塗,以為丘阜。”

(2).泥濘的道路。《六韜·勵軍》:“出隘塞,犯泥塗,將必先下步。” 唐 高適 《苦雨寄房四昆季》詩:“泥塗擁城郭,水潦盤丘墟。” 清 南潛 《聽雨》詩:“前宵松月疑塵夢,明日泥塗聽屐聲。” 應修人 《梅雨後第一回曉游的路上要荷、舜、彥們 * 》詩:“朝霞雖淡了曉星雖沉,露草瀼瀼的泥塗渾渾。”

(3).比喻卑下的地位。《左傳·襄公三十年》:“ 武 不才,任君之大事,以 晉國 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塗久矣, 武 之罪也。” 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泥途斂翮,空自望丹霄。”《紅樓夢》第九十回:“同在泥塗多受苦,不知何日向清虛!” 郭沫若 《恢復集·我看見那資本 * 》:“但一回念到我的妻兒五口,我只好還是曳尾於泥塗。”

(4).污濁。亦指視為污濁;輕賤。 宋 范仲淹 《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既而動星象,歸江湖,得聖人之清,泥塗軒冕,天下孰加焉?”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六:“自謂‘銀艾非吾事’,可見其泥塗軒冕之意。”

(5).比喻災難、困苦的境地。亦指陷入災難、困苦之中。 南朝 梁 何遜 《與建安王謝秀才箋》:“州民泥塗, 何遜 死罪。”《水滸後傳》第三八回:“凡人遭逢橫禍,便當申救,使出泥塗。” 郭孝成 《民國各團體之組織》第二節:“而公亦慨然欲以慈仁怛惻之懷,拯吾數百兆困離庶民於泥塗;而登之袵席。”

見“ 泥塗 ”。

城角

(1).猶城邊。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詩·望曉》:“街心若流水,城角如斷岸。”

(2).古代日暮於城上吹笳報時,稱城角。 前蜀 韋莊 《飲散呈主人》詩:“更聞城角暮,煙雨不勝愁。”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詩詞推薦

和濟叔春日原文_和濟叔春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