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章原文
河督馳驛章,戄然心為悸。
問知四百里,徐乃定惕意。
卻報得甘霖,謬稱聖德致。
過情不虞譽,所鄙素予志。
況其得雨日,正值回獵際。
迤南稱其佳,在北愁其滯。
設雲頌所感,應誰當其罪。
以水旱論政,從弗諉大吏。
若以定賢否,諱災應不啻。
惟戒其諱災,有災勤賑濟。
盡心而已矣,示懷吟五字。
詩詞問答
問:驛章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驛章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四十二
2. 初聞河督蘭第錫報至慮系河工要務頗為心悸及加披閱乃報沿河地方得雨情形惴思方定
參考注釋
河督
河道總督的省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八回:“河督先坐到轎子裡,然後把那描金朱漆盤,放在轎里扶手板上。”《清史稿·河渠志一》:“部議以此段工程,向由巡撫督率地方官兼管,河督恐呼應不靈。”
馳驛
駕乘驛馬疾行。《魏書·邢巒傳》:“司徒 崔浩 對曰:‘ 穎 臥疾在家。’ 世祖 遣太醫馳驛就療。” 唐 高適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北雁送馳驛,南人思飲冰。” 清 林則徐 《奉旨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傳牌稿》:“照得本部堂奉旨馳驛前往 廣東 查辦 海口 事件,並無隨帶官員供事書吏。”
戄然
驚貌;驚懼貌。《戰國策·魏策三》:“ 秦王 戄然曰:‘國有事,未澹下兵也,今以兵從。’” 諸祖耿 集注引 金正煒 曰:“戄之與懼,澹之與贍,古並通用。” 漢 劉向 《說苑·敬慎》:“大敗 齊 師,獲 齊頃公 ,斬 逢醜父 。於是戄然大恐。”《南史·王僧辯傳》:“賓客皆前稱頌功德, 僧辯 戄然。”《明史·張信傳》:“ 成祖 戄然起立,召諸將定計起兵,奪九門。” 清 東軒主人 《述異記·投詞城隍》:“未幾果病……祈一籤,首句云:‘昔年相許今已諧。’已戄然,鹹知必不免矣。”
問知
向有知識的人請教。《韓非子·解老》:“眾人不肯問知聽能,而聖人強以其禍敗適之,則怨。”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甘霖
久旱後下的雨;及時雨
甘霖三尺透,病體十分輕。——元· 方回《次韻金漢臣喜雨》
做甚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元· 關漢卿《竇娥冤》
聖德
亦作“ 聖惪 ”。猶言至高無上的道德。一般用於古之稱聖人者。也用以稱帝德。《史記·五帝本紀》:“ 昌意 娶 蜀山氏 女,曰 昌僕 ,生 高陽 , 高陽 有聖惪焉。”《後漢書·李固傳》:“四海欣然,歸服聖德。” 唐 杜甫 《哀王孫》詩:“竊聞天子已傳位,聖德北服南單于。” 明 宋濂 《送劉永泰還江西序》:“聖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那 周公 姓 姬 名 旦 ,是 周文王 少子,有聖德,輔其兄 武王 伐 商 ,定了 周 家八百年天下。”《清史稿·禮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聖德,纂述成書,光華萬世,羣臣歡忭,禮當慶賀。”
過情
(1).超過實際情形。《孟子·離婁下》:“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孫奭 疏:“虛聲過實,君子恥之。” 宋 陳師道 《上林秀州書》:“言不足以盡意,名不可以過情。” 明 馮夢龍 《永團圓·齊館訊因》:“我為解俘囚叩謁油幢,荷知己過情褒奬。” 清 曾國藩 《復賀耦庚中丞書》:“乃甫涉向道之藩,遽釣過情之譽,是再辱也。”
(2).超越常情。 宋 王珪 《皇太后付中書門下還政書》:“皇帝踐祚之始,銜哀過情。” 元 楊載 《次韻黃子久喜晴三十韻呈汪知府》:“善對慙鳴鶴,能歌愧飯牛。過情蒙許與,彌月為淹留。” 清 陳確 《示友帖》:“此等饋遺,最是天理上事。特今人罕能行之,反以為過情耳。” 柳亞子 《<燕子龕遺詩>序》:“往還書問,好以粉紅箋作蠅頭細楷,造語亦絶俊,恆多悲戚及過情之談。蓋 蘇長公 一肚皮不合時宜,藉此發洩耳。”
不虞
(1)
(2)
意料不到
不虞之譽
(3)
出乎意料的事
以備不虞
(4)
不憂慮,不擔心
不虞匱乏
雨日
一天降雨達0.1毫米以上(包括0.1毫米)的日子
正值
適逢。 戰國 楚 宋玉 《諷賦》:“臣嘗出行,僕飢馬疲,正值主人門開。”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二:“去為 龍城 戰,正值胡兵襲。”《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牛奶奶 上了轎,一直喊到縣前去,正值 向知縣 出門,就喊了冤。”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我的種痘》:“正值我在講書的時間內,校醫前來種痘了。”
誰當
何人。當,語助詞。《後漢書·五行志一》:“ 桓帝 之初,天下童謡曰:‘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穫者婦與姑。’” 唐 岑參 《陪狄員外早秋登府西樓因呈院中諸公》詩:“兵馬休戰爭,風塵尚蒼茫。誰當共攜手,賴有冬官郎。” 宋 王安石 《彎碕》詩:“永懷 少陵 詩:‘菱葉淨如拭’。誰當共新甘,紫角方可摘。”
(1).何為,為什麼。 唐 沉佺期 《擬古別離》詩:“奈何生別者,戚戚懷遠遊。遠遊誰當惜,所悲會難收。”
(2).安得,怎得。 唐 劉長卿 《酬李侍御登岳陽見寄》詩:“誰當北風至,為爾一開襟。” 唐 韋應物 《三月三日寄諸弟兼懷崔都水》詩:“對酒始依依,懷人還的的。誰當 曲水 行,相思尋舊跡。”
水旱
(1) 水澇和乾旱
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過十之一二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2) 水陸
水旱交界
論政
議論政事。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上在東宮,嘗與諸侍讀並 叔文 論政。”《宋史·張方平傳》:“朕欲卿與 韓絳 共事,而卿論政不同。”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四節:“ 孔子 之論政,雖有所謂大同之世,太平之治,其所雅言者,總不出上天下澤,羣臣大防。”
大吏
指大官
督撫大吏爭上符瑞。——《明史·海瑞傳》
以定
猶言一定,必定。《水滸傳》第十四回:“我看那廝不是良善君子,以定是醉了,就便睡著。”《水滸傳》第二一回:“我猜著你倆箇多時不見,以定要早睡,收拾了罷休。”《水滸傳》第二九回:“﹝ 武松 ﹞心中自忖道:‘這箇大漢,以定是 蔣鬥神 了。’”按以上三例之“以定”,一本均作“一定”。
不啻
(1)
不止;不只
工程所需,不啻萬金
視百年、百數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2)
如同
人民盼望解放軍,不啻大旱之望雲霓
雖連城拱壁不啻也。——《聊齋志異·促織》
(3)
不過
比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賑濟
用財物救濟
賑濟災民
盡心
為別人用盡心思
盡心盡力
而已
——用在陳述句末,表示限止語氣,相當於“罷了”,常跟“只”、“不過”、“僅僅”等連用,對句意起沖淡作用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己。——《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示懷
表示恩德。《宋史·樂志十一》:“扞 齊 護 楚 ,宣威示懷。”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