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風自清而月自白,閣臨冰沼印空澄。
無邊佳趣於斯會,應節何須更放燈。
詩詞問答
問:《再題安瀾園十詠·其三·無邊風月之閣》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蒸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二
參考注釋
自白
(1) 把自己的意圖說明白;自我吹噓
(2) 披露隱私或內心情況的聲明,多為書面陳述
無邊
沒有邊際
無邊界框
佳趣
美妙的情趣
山谷幽邃,別有佳趣
於斯
同“ 於此 ”。《楚辭·漁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孫謀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嘗從事於斯矣。”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時值龍顏,則當年控三傑。 漢 之得材,於斯為貴。”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國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
應節
(1).應合節拍。《列子·湯問》:“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又指蝦蟆及諸行蟲燕雀之屬,使舞,應節如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2).適應節令。《後漢書·郎顗傳》:“王者崇寬大,順春令,則靁應節,不則發動於冬,當震反潛。” 三國 魏 曹丕 《讓禪令》:“風雨應節,禎祥觸類而見。”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放燈
(1).指農曆正月元宵節燃點花燈供民游賞的風俗。放燈之期,代有不同,約在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之間。 宋 江休復 《江鄰幾雜誌》:“京師上元,放燈三夕, 錢氏 納土進錢買兩夜,今十七,十八兩夜燈,因 錢氏 而添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畿輔·元夕放燈》:“禮部上疏,援引前例請旨,許來年新正民間放燈凡十晝夜,蓋比之 宋 初 錢俶 買宴增三日之外,又展二日。”
(2).指放河燈。 明 劉侗 於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場》:“﹝七月﹞十五日,諸寺建盂蘭盆會,夜於水次放燈,曰放河燈。”《儒林外史》第四回:“眾和尚喫完了齋,洗了臉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燈,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鬧了三晝夜,方纔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