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經筵原文
講學文華例仲春,經書次第幾端陳。
夫乾易矣夫坤簡,成物知焉成已仁。
紬繹從知位中理,贊參惟仰至誠神。
漫言故事循禮典,修業輝光勉日新。
詩詞問答
問:仲春經筵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仲春經筵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仲春經筵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八十四
2. 是日經筵書題成已仁也成物知也經題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參考注釋
學文
(1).學習文化知識。《論語·學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南朝 宋 鮑照 《侍郎報滿辭閣疏》:“釋擔受書,廢耕學文。”《隋書·高祖紀下》:“武力之子俱可學文,人間甲杖悉皆除毀。”
(2).學習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如:他原是學文的,後來改學理。
仲春
春季中期,指陰曆二月
經書
指儒家經典,如《易經》、《書經》、《詩經》、《春秋》等
次第
依一定順序,一個挨一個地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之一)》
次第花開
幾端
猶開端;機會。 明 李東陽 《通達下情題本》:“﹝陛下﹞特降綸音,令內外各衙門開查弊政,遠近歡動,稱頌聖明,以為太平之幾端在於此。”
成物
(1).指地。地養育萬物,故云。《史記·樂書》:“窮高極遠而測深厚,樂著大始而禮居成物。” 裴駰 集解:“成物謂地也。” 司馬貞 索隱:“言地能成萬物,故成物謂地也。”
(2).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禮記·中庸》:“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參見“ 成己成物 ”。
(3).成品,物品。 梁啓超 《論中國之將強》:“工既漲,則成物價亦漲。” 段荃法 《楊老固事略》十二:“有用無用,安起來放屋裡,總是一件成物。”
紬繹
理出頭緒。也作“抽繹”
中理
猶正理。《南史·隱逸傳上·顧歡》:“夫中理唯一,豈容有二?”
(1).切合事理。《呂氏春秋·懷寵》:“必中理,然後説;必當義,然後議。”《後漢書·李固傳》:“其言有中理,即時施行,顯拔其人,以表能者。”《北齊書·文襄帝紀》:“ 神武 試問以時事得失,辨析無不中理。” 明 何景明 《與李空同論詩書》:“辭艱者意反近,意苦者辭反常,色澹黯而中理,披慢讀之,若搖鞞鐸耳。”
(2).符合腠理。 漢 桓寬 《鹽鐵論·繇役》:“屠者解分中理,可橫以手而離也。”
至誠
極為誠懇;誠心誠意
至誠待人
其言多痛切,發於至誠。——《漢書·楚元王傳》
漫言
(1).散言,宣言。《列子·黃帝》:“於眾中漫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賞百金。’眾皆競應。” 張湛 註:“漫,散也。”
(2).隨便地說。 明 徐渭 《擬上督府書》:“不逾兩日,而有司者已報班師矣。此非生愚之漫言也。”
(3).莫言;別說。 清 魏源 《寰海後十章》詩之四:“漫言孤注投壺易,萬古 澶淵 幾 寇萊 。” 郭沫若 《訪日雜詠·吊千代松原》:“ 千代松原 不見松,漫言巨害自微蟲。”
故事
(1) 舊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奉行故事
虛應故事
(2)
(3) 掌故,典故
(4) 舊事,先例
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之下矣!——宋· 蘇洵《六國論》
(5) 用作講述的事情,凡有情節、有頭有尾的皆稱故事
民間故事
英雄故事
(6) 文藝作品中用來體現主題的情節,故事梗概
循禮
遵守禮法。《戰國策·趙策二》:“然則反古未可非,而循禮未足多也。”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約之以禮矣,不循禮,則待之以流殺之法。”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稍不循禮,即遭呵禁。”
修業
業,古人讀書寫字的版。本指研讀書籍,引申為修營功業。現指(學生)在校學習或研究學術
修業不息版。——《管子·宙合》
君子進德修業。——《易·乾·文言》
輝光
(1) 輝光放電管中,由於電極間產生稀薄氣體放電現象而在陰極附近產生的光
(2) 光輝華采
日新
日日更新。《易·繫辭上》:“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孔穎達 疏:“其德日日增新。”《禮記·大學》:“ 湯 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晉 張華 《勵志詩》:“進德脩業,暉光日新。” 宋 王禹偁 《答張知白書》:“如足下之文實亦鮮得,況可畏之年,日新之業,僕安敢測其涯涘乎?” 鄭觀應 《易言·火器》:“惟火器既日出日新,購用宜慎之又慎。”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仲春經筵原文_仲春經筵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