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虛齋六韻原文
高齋額養虛,其養定何於。
隔歲復臨此,當春正起予。
一空無不受,有欲更須除。
寧止聽言耳,應推敷政如。
雖然類知矣,尚在勉行諸。
五字成吟去,又消片刻餘。
詩詞問答
問:養虛齋六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養虛齋六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養虛齋六韻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魚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十
參考注釋
高齋
(1).高雅的書齋。常用作對他人屋舍的敬稱。 唐 孟浩然 《宴張別駕新齋》詩:“高齋徵學問,虛薄濫先登。” 明 徐禎卿 《在武昌作》詩:“高齋今夜雨,獨臥 武昌 城。” 蘇曼殊 《與高天梅論文學書》:“ 天梅居士 侍者:昨歲自 江戶 歸國,擬於桂花香里,趨叩高齋,而竟不果。”
(2). 唐 杜甫 書齋名。 唐 杜甫 《宿江邊閣》詩:“暝色延山逕, 高齋 次水門。” 宋 陸游 《東屯高齋記》:“ 少陵先生 晚游 夔州 ,愛其山川不忍去。三徙居皆名 高齋 。質於其詩,曰‘次水門’者, 白帝 城之 高齋 也;曰‘依藥餌’者, 瀼西 之 高齋 也;曰‘見一川’者, 東屯 之 高齋 也。故其詩又曰:‘ 高齋 非一處。’”
養虛
培養空虛之性。《齊丘子·道家九·儉化》:“儉於聽,可以養虛。”參見“ 養空 ”。
春正
正月。語出《春秋·桓公三年》:“春正月。” 漢 李尤 《平樂觀賦》:“四表交會,抱珍遠並,雜遝歸誼,集於春正。” 晉 張駿 《東門行》:“勾芒御春正,衡紀運玉瓊。” 徐念慈 《<小說林>緣起》:“《小説林》之成立,既二年有五月,同志議於春正發刊《小説林月刊社報》。”
起予
(1).《論語·八佾》:“子曰:‘起予者, 商 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 孔子 言 子夏 能發明我意,可與共言《詩》。”後因用為啟發自己之意。 唐 韓愈 《量移袁州張韶州端公以詩相賀因酬之》詩:“將經貴郡煩留客,先惠高文謝起予。” 宋 蘇軾 《答任師中家漢公》詩:“我時年尚幼,作賦慕 相如 。侍立看君談,精悍實起予。” 清 顧炎武 《與友人論學書》:“且以區區之見,私諸同志而求起予。”
(2).指啟發他人。《文選·應璩<與廣川長岑文瑜書>》:“ 周 征 殷 而年豐, 衛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應,甚於影響,未可以為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謹書起予。” 呂向 註:“恐其不致至誠,不知善否之應,故以書起發其章。”
一空
(1).一孔;一穴。指一個渠道,一個途徑。《商君書·靳令》:“利出一空者其國無敵,利出二空者國半利,用出十空者其國不守。”《韓非子·飭令》:“利出一空者,其國無敵。” 門無子 《韓子迂評》:“空,音孔。利出一空,利由一穴而出。”
(2).一點不剩。 唐 杜牧 《李給事》詩之一:“紛紜白晝驚千古,鈇鑕朱殷幾一空。”《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不勾幾日,行囊一空。” 巴金 《隨想錄·重來馬賽》:“我們買票搭船去 伊夫堡 ,再從那裡回到海濱時,魚差不多銷售一空。”
(3).彌滿天空。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寧止
(1).安樂。止,無實義。《詩·周頌·良耜》:“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2).安處。 漢 蔡邕 《讓高陽侯章》:“至德元功,器量宏大,猶且踧踖,無心寧止,況臣無功德而散怠茸闒,何以居之?”
(3).謂所當止。 明 李贄 《答周若莊書》:“苟所知未止,亦未為知止也……世固有終其身覓良師友,親近善知識,而卒不得收寧止之功者,亦多有之。”
聽言
謂聽取諫勸之言。《詩·大雅·桑柔》:“聽言則對,誦言如醉。” 鄭玄 箋:“見道聽之言,則應答之。” 高亨 註:“言,指諫勸的話。”《韓非子·揚權》:“聽言之道,溶若甚醉。”《後漢書·申屠剛傳》:“臣聞 成王 幼少, 周公 攝政,聽言下賢,均權布寵,無舊無新,唯仁是親。” 宋 劉炎 《邇言》:“聽言用諫之道,惟 文帝 得之。”
敷政
布政,施行教化。《詩·商頌·長發》:“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
雖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
片刻
一會兒,短暫時間
稍等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