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叔輓詞二首·其一

作者:蘇過 朝代:宋代

李方叔輓詞二首·其一原文

廣文流落坐才名,世為長沙惜賈生。

明主愛才非忍棄,大鈞播物豈能爭。

空嗟抱藝頻三黜,不待驚人試一鳴。

賴有遺編照千古,賢於萬戶寫銘旌。

詩詞問答

問:李方叔輓詞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蘇過
問:李方叔輓詞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李方叔輓詞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蘇過的名句有哪些?答:蘇過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文流

文士之流輩。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輕薄之徒﹞師 鮑照 終不及‘日中市朝滿’;學 謝朓 ,劣得‘黃鳥度青枝’,徒自棄於高明,無涉於文流矣。” 唐 周賀 《春日居寄友人》詩:“除憶文流外,何人更可言。”《北史·胡叟傳》:“ 順陽 等數子,稟 叟 奬示,頗涉文流。”

落坐

坐下。 老舍 《四世同堂》四九:“四爺看大家都坐下,自己也落坐。”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我們才落坐,她們都一哄出去了,門外是一路的笑聲。”

才名

(1).才華與名望。《三國志·魏志·賈詡傳》:“是時, 文帝 為五官將,而 臨菑侯 植 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 宋 陸游 《讀李杜詩》:“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風塵。” 清 黃景仁 《夜坐述懷呈思復》詩:“似水才名難療渴,投閒芳序易消魂。”

(2).指兼有才華與名望。《北齊書·文襄紀》:“至於才名之士,鹹被薦擢。”

長沙

中國湖南省省會,城市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245.9萬(1982),其中市區人口107萬,位於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京廣鐵路線上。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機械、紡織和食品加工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湘繡聞名中外

賈生

指 漢 賈誼 。 漢 桓寬 《鹽鐵論·箴石》:“ 賈生 有言曰:‘懇言則辭淺而不入,深言則逆耳而失指。’” 唐 杜甫 《久客》詩:“去國哀 王粲 ,傷時哭 賈生 。” 呂志伊 《過黔楚界喜晴》詩:“既倒狂瀾難遽挽,上書徒抱 賈生 憂。”

明主

賢明的君主。《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史記·刺客列傳》:“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他原是 妲己 的舅公的干女婿,做著祭酒,因為知道天命有歸,便帶著五十車行李和八百個奴婢,來投明主了。”

鈞播

尊長的教化。 宋 曾鞏 《明州到任謝兩府啟》:“誓在糜捐,用酬鈞播。” 宋 陸游 《除直華文閣謝丞相啟》:“神無方,易無體,心獨運於道樞;尺有短,寸有長,士悉歸於鈞播。”

豈能

怎能;哪能

我豈能反對?

三黜

(1).三次被罷官。《論語·微子》:“ 柳下惠 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2).形容宦途不利。 唐 柳宗元 《祭穆質給事文》:“形軀獲宥,三黜無虧。” 宋 張元乾 《次江子我遷居韻》:“平生自省宜三黜,老去何心望九遷。”

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來,他就走了

驚人

令人驚奇

他們的經濟情況以驚人的速度得到改善

遺編

(1).指前人留下的著作。《舊唐書·章懷太子賢傳》:“往聖遺編,鹹窮壼奧。” 宋 蘇轍 《寄題蒲傳正學士閬中藏書閣》詩:“更把遺編觀得失,君家舊物豈須猜。” 明 黃哲 《過梁昭明太子墓》詩:“遺編軼正雅,曠代殊徽音。” 清 杜濬 《詠史得謝皋》:“所以 晞髮翁 ,遺編燦星斗。”

(2).指散佚的典籍。 唐 盧照鄰 《樂府雜詩序》:“通儒作相,徵博士於諸侯;中使驅車,訪遺編於四海。” 清 戴名世 《<天籟集>序》:“頃余有志於先朝文獻,欲勒為一書,所至輒訪求遺編,頗畧具。”

(3).釋卷;放下書籍。 明 袁宏道 《送葉使君還朝序》:“雖紛龐業雜之中,而幽閒自得,手不遺編。”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萬戶

(1).一萬戶。《史記·高祖本紀》:“諸將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亦指萬人。 宋 陳師道 《贈魏衍》詩之二:“寧須萬戶權輕重,不待千篇一已多。”

(2).萬家;萬室。萬,極言其多。 漢 班固 《西都賦》:“張千門而立萬戶,順陰陽以開闔。” 唐 李白 《子夜吳歌》之三:“ 長安 一片月,萬戶擣衣聲。”

(3).官名。 金 初設定, 元 代相沿,為世襲官職。萬戶為“萬夫之長”,總領於中央的樞密院;駐於各路者,則分屬於行省。設萬戶府以統領千戶所,諸路萬戶府各設達魯花赤一員,萬戶一員。又有海道運糧萬戶府,設官與諸路萬戶府同。參閱《元史·百官志七》。

銘旌

豎在靈柩前標誌死者官職和姓名的旗幡。多用絳帛粉書。品官則借銜題寫曰某官某公之柩,士或平民則稱顯考顯妣。另紙書題者姓名粘於旌下。大斂後,以竹槓懸之依靈右。葬時取下加於柩上。《周禮·春官·司常》:“大喪,共銘旌。” 唐 李白 《上留田行》:“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於此舉銘旌。” 清 蔣士銓 《臨川夢·哱叛》:“銘旌字,誰結個靈堂掛?” 郭沫若 《滿江紅·天外人歸》詞:“高樹銘旌三叩首,跪參飛彈孤哀樣。”

詩詞推薦

李方叔輓詞二首·其一原文_李方叔輓詞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