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天門開府江西二首·其二

作者:何吾騶 朝代:明代

原文

十年冰鑒自天官,八座新登大將壇。

文武競絿光節鉞,江湖襟帶靖波瀾。

令公勳業誰能並,開府清新和轉難。

為報壺漿諸父老,嶺雲不比豫章看。

詩詞問答

問:《送郭天門開府江西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何吾騶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何吾騶的名句有哪些?答:何吾騶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寒韻

參考注釋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冰鑒

(1) 古代盛凍的器具

(2) 指明鏡,比喻鑑別事物的眼力

(3) 指月亮

天官

(1).官名。《周禮》分設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總御百官。 唐 武后 光宅 元年改吏部為天官,旋復舊。後世亦稱吏部為天官。《續資治通鑑·宋孝宗淳熙十二年》:“今天官諸選,條目猥多,法例參錯,吏姦深遠。” 明 何景明 《送蕭文彧分教臨川序》:“廼復試於天官,去取加詳焉。”

(2).借指吏部尚書。 清 戴名世 《答趙少宰書》:“而足下出持節鉞,入貳天官。”評劇《鍘閣老》第十一場:“老夫不敢,還是天官大人先行。”

(3).泛指百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漢書·李尋傳》:“舉有德行道術通明之士充備天官。” 王先謙 補註:“天工人代,故官曰天官。”《文選·班固<東都賦>》:“天官景從,寢威盛容。” 李善 註:“ 蔡邕 《獨斷》:‘百官小吏曰天官。’”

(4).指官職。 唐 王維 《責躬薦弟表》:“久窮天官,每慙屍素。”

(5).天文;天象。《史記·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 學天官於 唐都 。”《史記》有《天官書》, 司馬貞 索隱:“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後漢書·崔瑗傳》:“ 瑗 因留遊學,遂明天官、歷數、《京房易傳》、六日七分。” 唐 王維 《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天官動將星, 漢 地柳條青。”

(6).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為天官、地官、水官。 宋 梅堯臣 《觀楊之美畫》詩:“天官乘車建朱旗,赤旛前亞風卷披。” 清 李漁 《奈何天·錫祺》:“小聖,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參見“ 天官賜福 ”。

(7).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只見班部叢中閃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天官,各各手捧文冊一卷。”

(8).指耳、目、口、鼻、形體等感覺器官。《荀子·天論》:“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荀子·正名》:“然則何緣而以同異?曰:緣天官。” 楊倞 註:“天官,耳、目、鼻、口、心、體也。謂之官,言各有所司主也。”

八座

亦作“ 八坐 ”。1.封建時代中央政府的八種高級官員。歷朝制度不一,所指不同。 東漢 以六曹尚書並令、僕射為“八座”; 三國 魏 、 南朝 宋 齊 以五曹尚書、二僕射、一令為“八座”; 隋 唐 以六尚書、左右僕射及令為“八座”。 清 代則用作對六部尚書的稱呼。後世文學作品多以指稱尚書之類高官。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坐,位列三台。”《醒世恆言·張廷秀逃生救父》:“ 廷秀 弟兄俱官至八座之位。”

(2).指八抬轎。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上·紅白盛事》:“先生( 阮元 )乘八座,行親迎禮。”

新登

(1).新近進用;新近擢升;新近及第。《左傳·哀公十六年》:“ 子伯季子 初為 孔氏 臣,新登於公。” 杜預 註:“升為大夫。” 唐 姚合 《寄李頻》詩:“珍重君名字,新登甲乙科。”

(2).穀物新熟。 宋 范成大 《次韻耿時舉王直之夜坐》:“隴上新登穀,江頭舊熄烽。”

大將

(1) 軍銜。將官的最高一級

(2) 比喻某一集團中的重要人物

(3) 高級將領的泛稱

當羅馬大將愷徹未到時。——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文武

(1).文德與武功;文治與武事。《詩·周頌·雝》:“宣哲維人,文武維後。” 鄭玄 箋:“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為之君故。”《呂氏春秋·不廣》:“文武盡勝,何敵之不服。”《史記·循吏列傳論》:“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

(2).特指武事、軍事。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臣僚之中,素有才識,可賜 孫 吳 之書,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詩·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萬邦為憲。” 朱熹 集傳:“非文無以附眾,非武無以威敵,能文能武,則萬邦以之為法矣。”《漢書·朱雲傳》:“ 平陵 朱雲 ,兼資文武。” 唐 韓愈 《舉馬摠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

(4).文臣和武將,文武官員。《南史·宋紀上·武帝》:“謁 漢 長陵 ,大會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濟 《奉詔賦蜀主降唐》詩:“滿城文武欲朝天,不覺鄰師犯塞煙。”《水滸傳》第九三回:“眾文武見殺了四個大臣,都要來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嚇著了一朝文武。”

(5).猶言溫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異錄·藥》:“火須文武、緊慢得中。”參見“ 文武火 ”。

(6). 周文王 與 周武王 。《詩·大雅·江漢》:“ 文 武 受命, 召公 維翰。” 鄭玄 箋:“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禮記·中庸》:“ 仲尼 祖述 堯 舜 ,憲章 文 武 。” 宋 蘇軾 《石鼓》詩:“勳勞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遠猶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辭,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詩書,無與之並者矣。”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幼學》:“張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競絿

《詩·商頌·長發》:“不競不絿,不剛不柔。” 毛 傳:“絿,急也。” 朱熹 集傳:“競,強;絿,緩也。”後因以施政緩急適當為“競絿”。 清 錢謙益 《父國聘贈承德郎太僕寺寺丞》:“操仁心以為質,匪剛柔而競絿。”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入境》:“夫心知其故,競絿寬猛。”

節鉞

符節和斧鉞。古代授予將帥,作為加重權力的標誌。《孔叢子·問軍禮》:“天子當階南面,命授之節鉞,大將受,天子乃東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天子假 太祖 節鉞,録尚書事。” 唐 張祜 《送周尚書赴滑台》詩:“鼓角雄都分節鉞,蛇龍舊國罷樓船。” 明 張煌言 《上行在陳南北機宜疏》:“蒙皇上綸綍頻頒,節鉞謬寄,臣感極生慚,憤極思奮。” 徐興業 《金甌缺》第一章:“年來多病,更是才疏力薄,但圖個太平無事,一旦卸肩,把西陲的金甌和全軍交還朝廷……豈可謬領節鉞,再當艱巨?”

襟帶

(1).衣襟和腰帶。《後漢書·蔡邕傳》:“ 邕 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 邕 自非寒暑節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

(2).謂山川屏障環繞,如襟似帶。比喻險要的地理形勢。 漢 張衡 《東京賦》:“苟民志之不諒,何雲巖險與襟帶。” 唐 楊炯 《後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 三秦 六輔之奧區,五嶽四瀆之襟帶。” 清 侯方域 《定鼎說》:“聞之正位居體者,以中夏為喉舌,不以關陲為襟帶也。”

(3).比喻切於實用,不可暫離之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夫《爾雅》者, 孔 徒之所纂,而《詩》《書》之襟帶也。” 唐 柳宗元 《送豆盧膺秀才南遊序》:“吾願子以《詩》《禮》為冠屨,以《春秋》為襟帶,以圖史為佩服,琅乎璆璜衝牙之響發焉。”

(4).比喻貼近之處。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上:“余少長 大梁 ,豢養於保抱之手,即 淮 泗 之間,近在襟帶,未嘗眼見身到。” 清 唐甄 《潛書·非文》:“古之善言者,根於心,矢於口,徵於事,博於典,書於策簡,采色焜燿。以此言道,道在襟帶;以此述功,功在耳目。”

(5).拱衛;控制。《魏書·任城王雲傳》:“時四中郎將兵數寡弱,不足以襟帶京師。” 唐 顏真卿 《謝荊南節度使表》:“竊以 荊南 巨鎮, 江 漢 上游,右控 巴 蜀 ,左聯 吳 越 ,南通五嶺,北走上都,寇賊雖平,襟帶尤切。” 清 薛福成 《籌洋芻議·藩邦》:“至如 朝鮮 襟帶海表,屏障中原,無 朝鮮 則 遼水 東西皆將受警。” 郭沫若 《南京印象》六:“高聳在山頭的一座城堡式的建築,襟帶雙江,俯瞰全市。”

(6).代稱防衛或監察之事。 漢 蔡邕 《故太尉喬公廟碑》:“ 循王 悝 , 桓帝 同產,以懷逆謀,黜封 癭陶王 。以公長於襟帶,拜 鉅鹿 太守。 悝 畏怖明憲,檢於靜息。”

波瀾

(1) * 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起)。——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2) 多用於比喻

文章波瀾起伏

令公

對中書令的尊稱。中 唐 以後,節度使多加中書令,使用漸濫。《魏書·高允傳》:“於是拜 允 中書令,著作如故…… 高宗 重 允 ,常不名之,恆呼為令公。” 唐 趙璘 《因話錄》卷一:“禮緣人情,令公(指 郭子儀 )勛德不同常人,且又為國姻戚,自令公始,亦謂得宜。”《楊家府演義·太宗招降令公》:“ 太宗 見令公表表威儀,昂昂意氣,恰似猛虎形狀,乃大喜曰:‘朕得 太原 ,何如得令公也!’遂賜姓 楊 。” 清 惲敬 《吳城令公廟壁記》:“稱令公者,自 唐 之中葉,節度使累加中書、尚書令,其下皆以令公稱之,如 六代 之稱令君,後遂為節度使之稱也。”

勳業

功業。《三國志·魏志·傅嘏傳》:“子志大其量,而勳業難為也,可不慎哉!” 唐 李頎 《贈別張兵曹》詩:“勳業河山重,丹青錫命優。”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於身,勳業皆其末跡也。” 阿英 《戎行兼言藝文事》:“將軍只手定 蘇北 ,勳業爭傳 大江 南。”

開府

(1).古代指高級官員(如三公、大將軍、將軍等)成立府署,選置僚屬。《後漢書·董卓傳》:“ 傕 ( 李傕 )又遷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 三國 魏 阮籍 《辭蔣太尉辟命奏記》:“開府之日,人人自以為掾屬。”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 史君 開府未浹旬,欲戴綸巾揮白羽。”

(2).指有權開府的官員。 唐 杜甫 《春日憶李白》詩:“清新 庾開府 ,俊逸 鮑參軍 。”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九:“ 無咎 ( 晁無咎 )云:‘疑 宋開府 鐡石心腸。’”

(3).特指 庾信 。 宋 歐陽修 《答判班孫待制見寄》詩:“惟恨 江淹 才已盡,難酬 開府 句清新。”

(4).府兵軍職。 西魏 和 北周 時全國府兵分屬於二十四軍,每軍設一開府,兵額約二千人。參閱《北史·李弼等傳論》、《新唐書·兵志》。

清新

(1) 清爽新鮮

一股清新的空氣

(2) 清美新穎

氣調清新

壺漿

茶水、酒漿。以壺盛之,故稱。《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國子執壺漿。” 唐 李白 《丁督護歌》:“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元 張憲 《岳鄂王歌》:“義旗所指人不驚,王師到處壺漿迎。” 明 張居正 《黃馬》詩:“揚鞭渡 淮淮水 清, 金陵 父老壺漿迎。” 臧克家 《自己的寫照》五:“一腳踏遍了千古的戰場,沿途的民眾愛戴我們,大道兩旁斷不了壺漿。”參見“ 壺漿簞食 ”。

諸父

(1).古代天子對同姓諸侯、諸侯對同姓大夫,皆尊稱為“父”,多數就稱為“諸父”。《詩·小雅·伐木》:“既有肥羜,以速諸父。”《管子·四稱》:“獠獵畢弋,暴遇諸父,馳騁無度,戲樂笑語。”

(2).指伯父和叔父。《莊子·列禦寇》:“如而夫者,一命而呂鉅,再命而於車上儛,三命而名諸父,孰協 唐 許 也。” 成玄英 疏:“諸父,伯叔也。”《漢書·王莽傳上》:“又外交英俊,內事諸父,曲有禮意。” 唐 韓愈 《祭十二郎文》:“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彊而早世。” 宋 周紫芝 《竹坡詩話》:“ 李京兆 諸父中,有一人嘗為 博 守者,不得其名,其人極廉介。”

不比

不同於,有差異,不可相比

不想今年不比往年。——劉半農《擬擬曲》

豫章

古書上記載的一種樹名。有的記載說即今之樟樹

楩楠豫章。——《墨子·公輸》

詩詞推薦

送郭天門開府江西二首·其二原文_送郭天門開府江西二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