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雙井亭有感

作者:元本 朝代:元代

泊雙井亭有感原文

涼飆微動水雲收,鷗鷺無聲泊處幽。

露落梧桐雙井冷,月明砧杵萬家秋。

貪歡盡醉吳姬酒,長往誰同范蠡舟。

最憶多情鄭司馬,琵琶和淚上江州。

詩詞問答

問:泊雙井亭有感的作者是誰?答:元本
問:泊雙井亭有感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泊雙井亭有感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出處:御選元詩卷六十

參考注釋

涼飆

亦作“ 涼飇 ”。亦作“涼颷”。秋風。 漢 班婕妤 《怨歌行》:“常恐秋節至,涼飇奪炎熱。” 唐 王勃 《易陽早發》詩:“復此涼飆至,空山飛夜螢。” 宋 王安石 《回橈》詩:“柴荊散策靜涼飈,隱几扁舟 白下 潮。”

微動

(1) 快速而重複地切斷和閉合一個電路,使被驅動的電機緩緩轉動

(2) 微小的或開始的運動、刺激或情感

隨著風和輪子的微動,塵土就形成嗆人的棕色塵雲

水雲

(1).水和雲。多指水雲相接之景。 唐 戎昱 《湘南曲》:“ 虞帝 南遊不復還,翠蛾幽怨水雲間。” 唐 楊漢公 《明月樓》詩:“ 吳興 城闕水雲中,畫舫青簾處處通。” 南唐 李煜 《玉樓春》詞:“笙簫吹斷水雲開,重按《霓裳》歌遍徹。” 清 邵錦潮 《蒹葭》詩:“伊人不可即,悵望水雲邊。”

(2).水上方的雲。《淮南子·覽冥訓》:“水雲魚鱗。” 高誘 註:“水氣出雲似魚鱗。”

(3).指將要下雨的雲。 茅盾 《脫險雜記·太平凡的故事》:“雨漸小漸止,但滿山水雲,隨時會變成雨下來。”

無聲

沒有一點聲音

無聲無息

梧桐

一種落葉喬木,長柄葉呈掌狀分裂,開黃綠色單性花。木材質輕而堅韌,可制樂器等。種子可食,亦可榨油

左右種梧桐。——《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雙井

(1).古地名。在今 江西省 修水縣 西。為 宋 詩人 黃庭堅 ( 山谷 )家鄉。 宋 黃庭堅 《公擇用前韻嘲戲雙井》:“萬仞峯前 雙井 塢,婆娑曾占早春來。”

(2).借指 黃庭堅 。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 山谷 晚年作日録,題曰《家乘》……後百餘年, 史衛王 當國,乃有得之以獻者, 衛王 甚珍之。後 黃伯庸 帥 蜀 ,以其為 雙井 之族,乃以贐其行。”

(3).茶葉名。 宋 代 洪州 雙井鄉 所產。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上:“臘茶出於 劍 建 ,草茶盛於兩 浙 。兩 浙 之品,日注為第一。自 景祐 已後, 洪州 雙井白芽漸盛,近歲製作尤精。” 宋 蘇軾 《寄周安孺茶》詩:“未數日注卑,定知雙井辱。” 宋 蘇軾 《西江月·茶》詞:“龍焙今年絶品,谷簾自古珍泉。雪芽雙井散神仙。苗裔來從北苑。”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 元 袁士元 《和嵊縣梁公輔夏夜泛東湖》:“小橋夜靜人橫笛,古渡月明僧喚舟。”《水滸傳》第九回:“兩個教頭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從軍北征》詩:“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一出:“白苹紅蓼緑簑衣,青海灘頭一釣磯。只恐夜靜水寒魚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

砧杵

亦作“碪杵”。搗衣石和棒槌。亦指搗衣。 南朝 宋 鮑令暉 《題書後寄行人》詩:“砧杵夜不發,高門晝常關。” 唐 韋應物 《登樓寄王卿》詩:“數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寒雨中。” 宋 蘇軾 《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詩之二:“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無事屋廬深。” 元 商衟 《新水令》套曲:“愁聞砧杵敲,倦聽賓鴻叫。” 清 納蘭性德 《浪淘沙》詞:“野宿近荒城,碪杵無聲。”

貪歡

亦作“ 貪驩 ”。貪戀歡樂。《敦煌曲·喜秋天》:“何處貪歡醉不歸,羞向鴛衾睡。”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詞:“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宋 王令 《寄洪與權》詩:“貪驩不知久,歲律忽移再。”

盡醉

盡情醉酒。 唐 杜甫 《雨過蘇端》詩:“濁醪必在眼,盡醉攄懷抱。”《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老伯酒量極高的,當日同先君吃半夜,今日也盡醉纔好。”

吳姬

吳 地的美女。 唐 王勃 《採蓮曲》詩:“蓮浦夜相逢, 吳 姬 越 女何丰茸。” 宋 蘇軾 《王伯敭所藏趙昌花·梅花》詩:“殷勤小梅花,仿佛 吳 姬面。”《 * 詞話》第二三回:“出則錦衣駿馬,歸時 越 女 吳 姬。” 清 貝青喬 《自編軍中紀事詩》:“重見 吳 姬村店裡,太平軍士滿壚頭。”

長往

(1).一去不返。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冰山》:“﹝ 張彖 ﹞後登第為 華陰 尉,嘆曰:‘丈夫有凌雲蓋世之志,拘於下位,若立身於矮屋中,使人抬頭不得。’遂拂衣長往。”《西湖二集·灑雪堂巧結良緣》:“兄途中謹慎,早早到家,有便再來,勿為長往。”

(2).指避世隱居。 晉 潘岳 《西征賦》:“悟山潛之逸士,卓長往而不反。” 唐 王度 《古鏡記》:“又將遍游山水,以為長往之策。” 明 何景明 《與何粹夫書》:“先生乃復欲憤世自遂,長往之情得矣!”

(3).死亡的婉詞。 南朝 宋 顏延之 《吊張茂度書》:“豈謂中年,奄為長往!”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神奇》:“俄頃,又舉頭顧 希文 曰:‘亦無鬼神,亦無恐怖。’言訖遂長往。”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愚民含忿輕生》:“見其幼弟氣尚未絶,灌救得生。其餘六人則已長往。”

范蠡

春秋末年政治家、軍事家。字少伯,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出身微賤。仕越為大夫,擢上將軍。他與文種協助勾踐著手重建國家。經過長期準備,逐步為滅吳作好準備。前484年,吳王已殺謀臣伍子胥,勾踐欲發兵攻吳,為他勸止。次年,吳王夫差率國精銳北上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與晉國爭霸,只留老弱殘兵與太子在國看守,他認為是進攻吳國良機,便與勾踐率師伐吳,大獲全勝。後游齊國。至陶,改名陶朱公,經商致富。晚年放情太湖山水,愛好養魚。著《計然篇》、《養魚經》。其言論還見於《國語·越語下》和《史記·貨殖列傳》等

多情

重感情;富於感情,多指重愛情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宋· 柳永《雨霖鈴》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司馬

(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軍政和軍賦的長官。漢大將軍、將軍、校尉之屬官都有司馬,專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馬一人,位在別駕、長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貶謫及閒散官員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姓

琵琶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築”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製,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上江

(1).多指 長江 的上流地區。《北史·崔仲方傳》:“ 上江 水軍,鼓行以前,雖恃九江五湖之險,非德無以為固。”《隋書·郇王慶傳》:“ 上江 米船,皆被抄截,士卒飢餒,半菽不充。” 唐 劉長卿 《奉送盧員外之饒州》詩:“天書萬里至,旌旆 上江 飛。”《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元年》:“朕方欲歸,正為 上江 米船未至,今與汝歸耳。” 胡三省 註:“ 夏口 以上為 上江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六回:“你今番回去,等過了年,便到 上江 一帶去查看。”

(2).又因 長江 從 安徽 流入 江蘇 ,故舊稱 安徽 為 上江 , 江蘇 為 下江 。今 浙江省 的 金華 、 衢州 一帶,居 浙江 上游,舊時也稱 上江 。

(3).水名。《史記·夏本紀》“ 三江 既入, 震澤 致定” 唐 張守節 正義:“ 三江 者,在 蘇州 東南三十里,名 三江口 …… 江 東南上七十里至 白蜆湖 ,名曰 上江 ,亦曰 東江 。”

(4).水名。 廣東省 稱 鬰水 ( 西江 )為 上江 , 瀧水 為 下江 。參見“ 西江 ”。

詩詞推薦

泊雙井亭有感原文_泊雙井亭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