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倒和前韻贈一瓢道人原文
姑射真人簪玉蓮,不知瀛海幾桑田。
乾坤鉛汞元非藥,帝霸皇王別有天。
長嘆瞿壇皆玉眼,相傳桂父是毛仙。
坡山洞口休移杖,咫尺藤蘿混瘴煙。
詩詞問答
問:又倒和前韻贈一瓢道人的作者是誰?答:王漸逵
問:又倒和前韻贈一瓢道人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又倒和前韻贈一瓢道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漸逵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漸逵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姑射
(1).山名。在 山西省 臨汾縣 西,即古 石孔山 ,九孔相通。《山海經·東山經》:“ 盧其 之山……又南三百八十里,曰 姑射 之山,無草木,多水。” 郝懿行 箋疏:“《莊子·逍遙遊》篇云:‘藐 姑射 之山, 汾水 之陽’;《隋書·地理志》雲,‘ 臨汾 有 姑射山 ’。山在今 山西 平陽府 西。”按,《山海經·東山經》下文尚有 * 射山 、 南姑射山 ,所指已不可考;又《海內北經》有 列姑射 ,當為傳說中另一山名。
(2).《莊子·逍遙遊》:“藐 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後詩文中以“姑射”為神仙或美人代稱。 五代 王周 《大石嶺驛梅花》詩:“仙中 姑射 接 瑤姬 ,成陣清香擁路岐。” 宋 蘇軾 《楊康功有石狀如醉道士為賦此詩》:“海邊逢 姑射 ,一笑微俯首。” 元 張可久 《滿庭芳·歌者素娟》曲:“鉛華盡洗,南州瓊樹, 姑射 冰肌。” 清 張麟書 《早梅》詩:“夢寐難忘 姑射 姿,春山無伴每相思。”
真人
(1) 親身和活著的人
在銀幕上…但決非真人
(2) 道教稱有養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多用做稱號
玉蓮
(1).白蓮。 唐 杜牧 《華清宮》詩:“零葉翻紅萬樹霜,玉蓮開蘂暖泉香。” 元 貫雲石 《蟾宮曲》:“明月冷亭亭玉蓮,盪輕香散滿湖船。”
(2).白石雕成的蓮花。 唐 鄭嵎 《津陽門》詩:“刻成玉蓮噴香液,漱迴煙浪深逶迤。”
(3).指荷葉杯,酒杯之一種。 元 張可久 《寨兒令·桃源亭上》曲:“倒玉蓮,散金錢,先生醉騎鶴上天。”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瀛海
浩瀚的大海
桑田
(1).種植桑樹與農作物的田地。《詩·鄘風·定之方中》:“星言夙駕,説於桑田。”
(2).也專指植桑之田。 唐 韋應物 《聽鶯曲》詩:“伯勞飛過聲跼促,戴勝下時桑田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八回:“過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 肇慶 去巡閲,他便説出來要順便踏勘桑田。這個風聲傳了出去,嚇得那些承辦蠶桑的鄉紳,屎屁直流!”
(3).指桑田滄海的相互變化。 明 楊珽 《龍膏記·遊仙》:“看人間幾變桑田,忙提覺柱下仙官,早喚醒繡戶嬋娟,休戀著舞鏡飛鸞。” 清 吳偉業 《海戶曲》:“遂使 相如 夸陸海,肯教 王母 笑桑田。”參見“ 桑田滄海 ”。
(4).古地名。 虢 地。《左傳·僖公二年》:“ 虢公 敗 戎 於 桑田 。” 楊伯峻 註:“ 桑田 即今 河南省 靈寶縣 之 稠桑驛 。”
乾坤
(1) 天地
扭轉乾坤
(2) 男女
鉛汞
(1).鉛和汞。道家煉丹的兩種原料。 宋 蘇軾 《真一酒歌引》:“鉛汞以為藥,策易以候火,不如天造之真也。”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三折:“你那裡得熬煎鉛汞山頭火?你那裡覓醫治相思海上方?” 清 鄭燮 《燕京雜詩》之一:“不燒鉛汞不逃禪,不愛烏紗不要錢。”
(2).指煉丹。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贈別郭虛舟鍊師五十韻》:“專心在鉛汞,餘力工琴碁。” 清 王韜 《淞濱瑣話·倪幼蓉》:“女少長喜閲《道藏》書,且多妙解。於爐火鉛汞之事,獨不深信。”
(3).道教語。指先天元氣。 清 趙翼 《挽唐再可》詩:“丹元養鉛汞,胎息調龍虎。”
皇王
指古聖王。後亦泛指皇帝。《詩·大雅·文王有聲》:“四方攸同,皇王維辟。” 毛 傳:“皇,大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皇王施令,寅嚴宗誥。”《新唐書·劉蕡傳》:“雖臣之愚,以為未極教化之大端,皇王之要道。” 宋 范仲淹 《六官賦》:“克勤於邦,致皇王之道。”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古事相類》:“ 魏 東阿王 見 邯鄲淳 先傅粉裙襦,誦俳優小説數千言,繼乃正衣冠與論皇王大道。”豫劇《卷席筒》第一場:“聞聽今春皇王開科,孩兒近日在家溫習功課,準備進京赴考,望爹爹莫怪!”
長嘆
悠長的嘆氣
長嘆一聲
相傳
(1) 長期以來流傳下來的
相傳這事發生在北方
(2) 遞相傳授
桂父
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漢 劉向 《列仙傳·桂父》:“ 桂父 者 象林 人也,色黑而時白時黃時赤。 南海 人見而尊事之。常服桂及葵。” 晉 左思 《吳都賦》:“ 桂父 練形而易色, 赤須 蟬蛻而附麗。” 唐 皎然 《賦顏氏古今一事得晉仙傳送顏逸》詩:“曾看 顏 氏傳,多記 晉 時仙。卻憶 桐君 老,俱還 桂父 年。” 明 夏完淳 《郭景純<遊仙>》詩:“ 桂父 攀玉華,山圖呼碧落。”
山洞
山中自然形成的洞穴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藤蘿
紫藤( Wisteria sinensis )的通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