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因果·其五·真悟八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求因果·其五·真悟八首原文

迷者不知身是佛,惡想何曾沒。

悟人教道學無為。

猶自智狐疑。

眼見光花諸色相,便即生回向。

不解回心但執迷。

任性走東西。

詩詞問答

問:求因果·其五·真悟八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求因果·其五·真悟八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參考注釋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何曾

反問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會成為總統?

教道

同“ 教導 ”。《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山林藪澤,有能取蔬食、田獵禽獸者,野虞教道之。”《漢書·鄭崇傳》:“朕幼而孤,皇太太后躬自養育,免於襁褓,教道以禮,至於成人,惠澤茂焉。” 顏師古 註:“道讀曰導。” 明 羅貫中 《風雲會》第二折:“尊太后如母呵,您百官頓首聽教道。”

無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順其自然,沒必要有所作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罰

(3) 不要,不用

無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猶自

尚,尚自

現在提起那件事,猶自叫人心驚肉跳

狐疑

(1) 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聽且渡。後用以稱遇事猶豫不決

尚懷狐疑。——《資治通鑑》

(2) 又

狐疑之眾。

滿腹狐疑

眼見

(1).眼看;目睹。 唐 杜甫 《絕句漫興》之一:“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宋 程垓 《洞庭春色》詞:“多少事,有垂楊眼見,紅燭心知。”《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真是天翻地覆的事,若不眼見,説著也不信。” 魯迅 《集外集·文藝與政治的歧途》:“他又眼見他的朋友們,很多在戰場上犧牲掉。”

(2).猶眼界。 郭沫若 《巨炮之教訓》:“唉!我可憐這島邦的國民,他們的眼見未免太小。”

(3).分明;顯然。《水滸傳》第五八回:“那個穿紅的,眼見是 宋江 了;道妝的,必是軍師 吳用 。” 王西彥 《靜水裡的魚》:“不過,使他感到不安的是,省城既已撤退,戰爭眼見日益接近了。”

(4).很快;馬上。《紅樓夢》第三一回:“眼見有婆婆家了,還是那么著。”

諸色

各色,各種(事或物)。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語資》:“ 薛平 司徒嘗送太僕卿 周皓 ,上諸色人吏中,末有一老人,八十餘,著緋。”《水滸傳》第五五回:“且説 凌振 把套用的煙火藥料,就將做下的諸色火砲,並一應的砲石砲架,裝載上車。”《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既而戶部請自 紹興 十一年至十七年,諸色拖欠錢物,除形勢及公吏、卿司與上上有力之家未納數外,並與放免。從之。”

回向

佛教語。謂迴轉自己的功德,趨向眾生和佛果。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俱識還源,竝知回向。”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到京知夫行蹤》:“能吃酒,會噇齋,吃得醺醺醉,便去摟新戒。講經和回向,全然尷尬。”《西遊記》第一百回:“待交了經,就來與你回向也。”

(1).回首面向。《書·召誥》“面稽天若” 孔穎達 疏引 漢 鄭玄 曰:“面,猶迴向也。”

(2).佛教語。謂迴轉自己的功德,趨向眾生和佛果。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虛詞》之七:“歸心游太極,迴向入無名。” 倪璠 註:“《維摩詰經》:‘志當安住,方便迴向。’…… 僧肇 曰:‘迴彼雜行,向於一乘,此迴向心也。’” 隋 王胄 《臥疾閩越述淨名意詩》:“復藉大因緣,勉以深迴向。”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只有其中一篇《歸天返地》,視人生觀似乎和佛法的回向相仿佛。”

不解

(1).不能解開;不能分開。《楚辭·九章·哀郢》:“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漢 枚乘 《七發》:“ 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明 李贄 《過桃園謁三義祠》詩:“誰識 桃園 三結義,黃金不解結同心。”

(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漢 孔融 《論盛孝章書》:“向使 郭隗 倒懸而王不解,臨難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 柳青 《狠透鐵》:“有時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惡痛絕,好象結了不解之仇。”

(3).不止;不罷休。《漢書·五行志上》:“歸獄不解,茲謂追非,厥水寒, * 。”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謂釋有罪之人而歸無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七:“男家送去一床嗶嘰被,女家不要,非得麻花被不解。”

(4).不懂,不理解。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 唐 李白 《月下獨酌》詩之一:“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李筌 注《陰符經》,至‘禽獸之制在氣’經年不解,夢烏衣人教之,遂通其義。” 余開選 《獅子》:“‘你要幹啥?’ 王天明 不解地問。”

不懈怠。《詩·大雅·假樂》:“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回心

(1).改變心意。《漢書·禮樂志》:“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 宋 司馬光 《回心》:“何謂回心?曰:去惡而從善,捨非而從是。”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三折:“酒席中間,慢慢的勸他回心。”

(2).轉念。《紅樓夢》第九十回:“卻自己回心一想,他到底是嫂子的名分,那裡就有別的講究了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五回:“回心一想,我幾十年的老江湖,難道不及他一個小孩子。” 魯迅 《花邊文學·大雪紛飛》:“那么,回心一想,一定可以記得他們有許多賽過文言文或白話文的好話。”

回頭;改變心意。 晉 潘岳 《悼亡》詩之一:“僶仰恭朝命,迴心反初役。”《全唐詩》卷八六二載《示胡二郎歌》:“感君恩義言方苦,火急迴心求出路。”

執迷

(1).固執不悟。《舊唐書·王世充傳》:“四海之內,皆奉正朔,惟公執迷,獨阻聲教。”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一折:“我員外好是執迷也,將親兄弟教他另住,受著饑寒,今日上墳也不等他一等。”《封神演義》第九四回:“吾今奉天征討而誅 * ,公何得尚執迷如此,以逆天時哉!” 孫中山 《民報周年紀念演說詞》:“如果 滿 人始終執迷,仍然把持政權,制馭漢族,那就漢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視的。”參見“ 執迷不悟 ”。

(2).執著;著迷。 魯迅 《墳·燈下漫筆》:“聽說連一向執迷於現銀的鄉下人,也知道這既便當,又可靠。”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她為什麼這樣任性、這樣幼稚地執迷於某種不可能達到的理想呢?”

任性

聽憑秉性行事;放縱不約束自己

曹植更不守法,飲酒無節,任性而行,是一個純粹的文士

東西

(1)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詩詞推薦

求因果·其五·真悟八首原文_求因果·其五·真悟八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