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遷都和議斥紛陳,一意于謙任智臣。
挾重雖雲祛恫喝,示輕終是薄君親。
侄隨見廢子隨棄,弟失其恭兄失仁。
宗社未亡真是幸,邱明誇語豈為淳。
詩詞問答
問:《題明景帝陵在玉泉山北登山可望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三
參考注釋
遷都
遷移國都
議斥
擬議斥逐。 明 馬從聘 《議處科場疏》:“夫禁例在前,公議在後,而諸生甘自蹈之,即照例議斥,原不為過。” 明 趙南星 《復京察拾遺疏》:“但其被指之事,多係居鄉,當官未聞顯過,遽難議斥,似應以浮躁降用者也。”
一意
(1).一個意思;同一意義。《荀子·正名》:“辭也者,兼異實之名,以論一意也。”《朱子語類》卷一一七:“聖賢立言垂教,無非著實。如‘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如‘尊德性而道問學’……等類,皆一意也。”
(2).同心;齊心。《韓非子·存韓》:“昔 秦 、 韓 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漢書·翟方進傳》:“君有 孔子 之慮, 孟賁 之勇,朕嘉與君同心一意,庶幾有成。” 南朝 梁 沉約 《秋白紵詞》:“雙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3).專心致志。 漢 班固 《 * 通·三軍》:“大夫將兵,出必不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繫心也。” 宋 曾鞏 《江都縣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誌》:“其夫嘆曰:‘我能一意自肆於官學,不以私累其志, 曾氏 助我也。’”《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家裡再留下兩個中用些家人支應門戶,我不過查查問問,便一意的用起功來。” 沙汀 《記賀龍》六:“ 賀龍 同志並不參加 周士第 周志和工兵負責同志的詳細問答,只一意上上下下地視察著。”
(4).猶執意,決心。 明 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秦檜主和》:“若一意主和,則和戰常在彼。” 許地山 《命命鳥》:“你瞧我的父親多么固執,他一意要我去當和尚。”
(5).個人意志。 郭沫若 《騎士》:“我恨我不是有槍階級,假如我手裡有兵,由得我的一意,我要把那些傢伙殺得一乾二淨!”參見“ 一意孤行 ”。
于謙
于謙(1398-1457) : 明代大臣。字廷益,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永樂進士。為官清廉耿直,土木之變後,任兵部尚書,擁立景帝,反對南遷,並調集大軍在北京城外擊退瓦剌軍。次年,瓦剌首領也先釋放英宗,他仍努力整頓軍隊,加強訓練以防備瓦剌。1457年,英宗發動政變,重登帝位,他被誣陷,慘遭殺害。萬曆年間平反昭雪,謚忠肅。智臣
智謀之臣。 漢 劉向 《說苑·臣術》:“明察幽,見成敗,早防而救之,引而復之;塞其閒,絶其源,轉禍以為福,使君終以無憂,如此者智臣也。”
恫喝
恐嚇。《明史·林公黼傳》:“諸奸又以危言恫喝,聞者惴惴。” 清 王韜 《琉事不足辨》:“﹝西人﹞時挾其所長以凌侮我,而恫喝我,跋扈飛揚,已非一日。”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導論三:“《周書》的十八篇中……用種種嚴厲的話去恫喝他們,那不完全是表示著把被征服了的民族當成奴隸使用嗎?”
君親
君王與父母。亦特指君主。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 晉 葛洪 《抱朴子·酒誡》:“臣子失禮於君親之前,幼賤悖慢於耆宿之坐。” 宋 王禹偁 《讓西京留守表》:“荷君親終始之分,近古殊無;守宮闕宗廟之司,非才莫可。” 清 傅鼎銓 《憶劍》詩:“陵社沉淪傷北極,孤提一劍答君親。”
宗社
宗廟和社稷,泛指國家
未亡
(1).指亡國的孑遺。 唐 韓愈 《曹成王碑》:“先王討 蔡 ,實取 沔 蘄 安 黃 ,寄惠未亡。”
(2).舊指婦女的丈夫死後,喪服未滿之時。 唐 白居易 《判得辛氏夫遇盜而死遂求殺盜者而為之妻或責其失貞行之節不伏》:“況居喪未卒,改適無文。苟失節於未亡,雖復仇而何有?”
(3).見“ 未亡人 ”。
真是
確實;的確
真是鬆了一口氣
邱明
指 左丘明 。 春秋 時 魯國 史官,著《春秋左氏傳》。《中國近代文論選·中國小說大家施耐庵傳》:“稗史氏又曰:世傳《水滸》成而 耐庵 盲目,以誨盜也。然則 邱明 作傳,以尊聖而盲目耶?”
標籤: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