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正月廿五日)·其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夜雨(正月廿五日)·其二原文

五日前雲作,未霏誠惜哉。

巡漕御史處,馳驛奏章來。

雖曰二三寸,亦資麰麥培。

拈毫籌近遠,慰惜兩情催。

詩詞問答

問:夜雨(正月廿五日)·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夜雨(正月廿五日)·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夜雨(正月廿五日)·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灰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十八

2. 正月廿五日

參考注釋

日前

過去幾天;前幾天

御史

(1)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糾察的官吏

御史前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 又

顧召趙御史。

御史詣學宮。—— 清· 張廷玉《明史》

(3) 又

御史齊康。

馳驛

駕乘驛馬疾行。《魏書·邢巒傳》:“司徒 崔浩 對曰:‘ 穎 臥疾在家。’ 世祖 遣太醫馳驛就療。” 唐 高適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北雁送馳驛,南人思飲冰。” 清 林則徐 《奉旨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傳牌稿》:“照得本部堂奉旨馳驛前往 廣東 查辦 海口 事件,並無隨帶官員供事書吏。”

奏章

臣子向帝王呈遞的意見書

二三

(1).謂不專一;反覆無定。《書·鹹有一德》:“德唯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 孔 傳:“二三,言不一。”《晉書·慕容垂載記》:“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 宋 文天祥 《羅融齋墓志銘》:“不以利害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這事斷要死爭,二三不得的。”

(2).約數,不定數。表示較少的數目,猶言幾。《國語·吳語》:“﹝ 越王 ﹞曰:‘ 勾踐 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 漢 王褒 《僮約》:“日暮以歸,當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滸傳》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 石楠 《張玉良傳》:“她一定會興奮得兩頰泛上荷紅,上面滴灑著二三點露珠。”

(3).約數,不定數。謂二成或三成。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4).約數,不定數。謂第二或第三。 宋 陳亮 《謝張侍御啟》:“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數。”

(5).約數,不定數。猶言再三,多次。《百喻經·婦詐稱死喻》:“婦於後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

(6).即六。《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 張銑 註:“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

麰麥

大麥。《孟子·告子上》:“今夫麰麥,播種而耰之,其地同,樹之時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時,皆孰矣。” 趙岐 註:“麰麥,大麥也。”亦泛指麥。《梁書·元帝紀》:“麰麥兩穗,出於 南平 之邦。” 宋 曾鞏 《喜晴》詩:“眼明意豁萬事快,預喜來年麰麥豐。”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三:“歲漕五等,曰正兌,米入京倉……曰麰麥,入京倉,供內府之用。”

拈毫

見“ 拈毫弄管 ”。

近遠

(1).指親近或疏遠的人。《漢書·公孫弘傳》:“其性意忌,外寬內深。諸常與 弘 有隙,無近遠,雖陽與善,後竟報其過,殺 主父偃 ,徙 董仲舒 膠西 ,皆 弘 力也。”

(2).近處和遠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颯秣建國》:“進止威儀,近遠取則。其王豪勇,鄰國承命。” 清 宋之繩 《梅花》詩:“漠漠凍雲連近遠,荒荒野月照清寒。”

(3).謂遠近的程度。 晉 木華 《海賦》:“徒識觀怪之多駭,乃不悟所歷之近遠。”《敦煌變文集·李陵變文》:“ 李陵 問:‘火去此門近遠?’左右報言:‘火去此間一里。’” 宋 陳克 《謁金門》詞:“訊息不知郎近遠,一春長夢見。”

(4).偏義複詞。謂遠。 元 無名氏 《替殺妻》楔子:“不多近遠有個員外,待要結義小人做兄弟。” 元 無名氏 《千里獨行》楔子:“[ 張虎 云:] 張飛 言道, 曹丞相 軍馬,偌近遠來到這裡,人困馬乏,他要今晚夜間,領兵來偷營刼寨。”

兩情

(1).指雙方的心思、責任心。《晉書·賀循傳》:“今不明部分,使所在百姓與軍家雜其徼備,兩情俱墮,莫適任負,故所以徒有備名而不能為益者也。”

(2).指雙方的感情、情意。 唐 權德輿 《古離別》:“雞鳴東方曙,夙駕臨通逵。欲出強移步,欲留難致辭。兩情不得已,念此留何為。” 宋 秦觀 《鵲橋仙》詞:“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那小員外與女兒兩情廝投,好説得著。”

詩詞推薦

夜雨(正月廿五日)·其二原文_夜雨(正月廿五日)·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