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複詞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轉複詞原文

似與而取垂竿絲,淮陰背水勝趙師。

似明而暗問羊計,鉤距摘伏奸愈熾。

似貶而褒詼諧談,歸遺細君仁何慚。

似闇而彰錦尚絅,仲長樂志抗箕潁。

似退而進尺蠖伸,巧宦司馬慨安仁。

似愛而害搖木本,豫章范寧翻成損。

似是而非形影間,士季四本疑顧歡。

似真而偽涇渭濁,晉黃曾亦清流托。

似異而同芝蘭馨,韓范上殿何妨爭。

詩詞問答

問:轉複詞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轉複詞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八

參考注釋

垂竿

垂釣。 南朝 齊 謝朓 《始出尚書省》詩:“乘此終蕭散,垂竿深澗底。” 唐 韓愈 《獨釣》詩之一:“ 侯 家林館勝,偶入得垂竿。” 清 孫枝蔚 《善哉行》:“河冰三尺,枉用垂竿。”

鉤距

(1).亦作“ 鉤拒 ”。古代的一種兵器。《墨子·備穴》:“為鐵鉤距長四尺者,財自足,穴徹,以鉤客穴。” 岑仲勉 簡註:“既通敵穴,即以鐵鉤距鉤敵方作穴之工兵。 史樹青 等曾説:‘ 四川 出土的鐵器中,有 漢 鉤鑲一件,在《武梁祠石刻》中,我們曾見過這樣的武器, 劉熙 《釋名》説:“兩頭曰鉤,中央曰鑲,或推鑲或鉤引。”但據《墨子·魯問篇》説:“ 公輸班 作鉤距。”其作用是“退者鉤之,進者拒之”……我們推測就是展覽會中陳列的鉤鑲,鉤拒是它的別名而已。’”《墨子·魯問》:“ 公輸子 自 魯 南遊 楚 ,焉始為舟戰之器,作為鉤拒之備,退者鉤之,進者拒之。” 明 馮夢龍 《智囊補·兵智·楊銳》:“比寇至,船二百餘艘抵岸,為鉤距所破。” 魯迅 《故事新編·非攻》:“﹝ 公輸般 ﹞造了鉤拒,教 楚王 和 越 人打仗。”

(2).古代連弩車弩機的部件。《墨子·備高臨》:“筐大三圍半,左右有鉤距,方三寸。輪厚尺二寸。鉤距臂博尺四寸,厚七寸,長六尺。”

(3).輾轉推問,究得情實。《漢書·趙廣漢傳》:“﹝ 廣漢 ﹞尤善為鉤距,以得事情。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後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準,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鉤,致;距,閉也。使對者無疑,若不問而自知,眾莫覺所由以閉,其術為距也。”《舊五代史·晉書·安重榮傳》:“惟 重榮 自能鉤距,凡有爭訟,多廷辯之。” 梁啓超 《<史記·貨殖列傳>今義》:“行之以鉤距之法,用之以羅織之罪。”

(4).猶機謀。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 屏山 以為 李 有鉤距, 劉 談論鋒出,皆憚之。”《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元年》:“ 竦 娶 楊氏 ,頗工筆札,有鉤距。”

(5).指釣鉤。 唐 元稹 《估客樂》詩:“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鯨。鉤距不敢下,下則牙齒橫。” 傅尃 《釣詩》:“隈譚既失用,鉤距竟成虛。”

摘伏

猶折服。 宋 洪邁 《容齋五筆·嚴先生祠堂記》:“ 張伯玉 守 河陽 ,作《六經閣記》,先託游士及在職者各為之,凡七八本,既畢,並會於府。 伯玉 一一閲之,取紙書十四字,遍示客曰:‘ 六經閣 ,諸子、史、集在焉,不書,尊經也。’時 曾子固 亦預坐,驚起摘伏。”參見“ 折服 ”。

揭發隱秘的壞人壞事。 南朝 梁 何遜 《贈族人秣陵兄弟》詩:“時然臨下邑,摘伏信如神。”《舊唐書·玄宗紀上》:“內外官人被諸道按察使及御史所摘伏,鹹宜洗滌,選日依次敘用。”《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蒞任之後,摘伏發隱,不畏豪橫。”

諧談

詼諧的談話

細君

(1) 妻子的代稱

歸遺細君,又何仁也。——《漢書·東方朔傳》

(2) 妾

我家老爺…另娶兩位細君。——清· 李漁《奈何天》

仲長

(1). 漢 末 仲長統 的省稱。《文選·任昉<竟陵文宣王行狀>》:“良田廣宅,符 仲長 之言。” 李善 注引《後漢書》:“ 仲長統 ,字 公理 , 山陽 人也。少好學,博涉書記。每州郡召命,輒稱疾不就,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嘗論之曰:‘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竹木周布,足以息四體之役。’”

(2).複姓。 漢 有 仲長統 。見《後漢書·仲長統傳》。

樂志

舊時紀傳體史書中用以綜述音樂發展沿革、典章制度的篇章。《史記》有《樂書》,《晉書》、《宋書》、《南齊書》等有《樂志》,《隋書》、《舊唐書》有《音樂志》,《漢書》、《新唐書》、《元史》則與禮合併為《禮樂志》。

愉悅心志。《戰國策·趙策二》:“昔 舜 舞 有苗 ,而 禹 袒入 裸國 ,非以養欲而樂志也,欲以論德而要功也。” 晉 潘尼 《安石榴賦》:“華實並麗,滋味亦殊,可以樂志,可以充虛。”

箕潁

箕山 和 潁水 。相傳 堯 時,賢者 許由 曾隱居 箕山 之下, 潁水 之陽。後因以“箕潁”指隱居者或隱居之地。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徐幹》詩序:“少無宦情,有 箕 潁 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辭。” 唐 元稹 《表夏》詩之二:“心到物自閒,何勞遠 箕 潁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宋朝雜記下》引 宋 了宗 《滿江紅》詞:“三尺鱸魚真好膾,一瓢春酒宜閒飲,問此時,懷抱向誰論?惟 箕 潁 。” 清 王戩 《秋日游白茅寺次少陵韻》:“身尚依 迦葉 ,足真踐 箕 潁 。”參見“ 箕山之節 ”。

進尺

指採礦、鑽探等工作的進度。 李若冰 《在柴達木盆地》:“我們還和鑽井組挑戰哩!我們保證一定把鑽機用水供上,他們保證一定要進尺快,爭取早日完成任務!”《大慶戰歌·鐵人詩抄》:“鑽完進尺,原油呼嚕嚕地就往地面冒。”《人民日報》1969.3.4:“去年,全礦的原煤產量提前七十一天,開掘進尺提前一百一十九天完成了國家計畫。”

蠖伸

尺蠖之伸其體。比喻人生遇時,得以舒展抱負。 唐 元稹 《四皓廟》詩:“舍大以謀細,虯盤而蠖伸。” 明 吾丘瑞 《運甓記·剪髮延賓》:“孩兒,你須結納賢豪,廣延聲譽,倘得鵲起,庶可蠖伸。”

巧宦

善於鑽營諂媚的官吏。 晉 潘岳 《閒居賦》:“ 岳 嘗讀《汲黯傳》,至 司馬安 四至九卿,而良史書之,題以巧宦之目,未嘗不慨然廢書而嘆。” 唐 陳子昂 《題祀山烽樹贈喬十二侍御》詩:“ 漢 庭榮巧宦,雲閣薄邊功。” 嚴復 《救亡決論》:“又何怪委贄通籍之後,以巧宦為宗風,以趨時為秘訣。”

司馬

(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軍政和軍賦的長官。漢大將軍、將軍、校尉之屬官都有司馬,專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馬一人,位在別駕、長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貶謫及閒散官員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姓

安仁

安心於實行仁道。《論語·里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後漢書·張衡傳》:“吾子性德體道,篤信安仁。” 宋 范仲淹 《與韓魏公書》:“惟安仁樂道,無所陳請,此為高也。”

木本

莖的木質部發達、比較堅硬的特性

豫章

古書上記載的一種樹名。有的記載說即今之樟樹

楩楠豫章。——《墨子·公輸》

似是而非

表面看來似乎對,而實際上並非如此的

世多似是而非,虛偽類真。——漢· 王充《論衡·死偽》

形影

(1) 物體和身影

形影不離

(2) 身體的影子

她的形影不時地出現在他的腦海中

涇渭

(1).指 涇水 和 渭水 。《詩·邶風·谷風》“ 涇 以 渭 濁,湜湜其沚” 毛 傳:“ 涇 渭 相入而清濁異。”《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大王之國,四塞以為固,北有 甘泉 、 谷口 ,南帶 涇 渭 。”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儀王粲》詩:“山岑高無極, 涇 渭 揚濁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若擇源於 涇 渭 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馭文采矣。” 唐 杜甫 《驄馬行》:“晝洗須騰 涇 渭 深,夕趨可刷 幽 並 夜。”

(2).古人謂 涇 濁 渭 清(實為 涇 清 渭 濁),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優劣清濁,事物的真偽是非。《晉書·外戚傳·王濛》:“夫軍國殊用,文武異容,豈可令 涇 渭 混流,虧清穆之風。” 唐 劉知幾 《史通·采撰》:“況古今路阻,視聽壤隔,而談者或以前為後,或以有為無。 涇 渭 一亂,莫之能辨。”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胸中自有 涇 渭 ,皮里自具《春秋》。”《新華月報》1980年第9期:“他是非分明,有 涇 渭 。”

清流

(1).清澈的流水。《漢書·補樂志》:“ 鄭 衛 之聲興則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樸家給,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豈不難哉!” 晉 左思 《吳都賦》:“樹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蔭耽耽,清流亹亹。” 宋 蘇軾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書》:“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內江石壁魚》:“後破之,乃有一魚躍出,其中泓然清流也。”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環溪 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

(2).喻指德行高潔負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國志·魏志·桓階陳羣等傳評》:“ 陳羣 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 宋 歐陽修 《朋黨論》:“ 唐 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 昭宗 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 黃河 ,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 唐 遂亡矣。” 清 顧炎武 《梓潼篇贈李中孚》:“讀書通大義,立志冠清流。” 李大釗 《混充牌號》:“社會上有一二清流學者,很得大眾的信仰。”

(3).晚 清 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政治派別的名稱。他們評議時政,上疏言事,彈劾大臣,指斥宦官,對外反對列強蠶食,對內主張整飭紀綱。 中 法 戰爭前後,清流繁衍為前後兩輩。前清流奉軍機大臣 李鴻藻 為魁首,後清流以戶部尚書 翁同龢 為支柱。 光緒帝 親政後,他們以擁帝相標榜,稱為帝黨,以別於當權的後黨。

(4).比喻政治清明。《後漢書·楊震傳》:“臣伏惟陛下以邊境未寧,躬自菲薄,宮殿垣屋傾倚,枝柱而已,無所興造,欲令遠近鹹知政化之清流, 商邑 之翼翼也。”

芝蘭

芝草和蘭草皆香草名。古時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環境的美好等

芝蘭之室

韓范

(1). 唐 韓愈 為著名古文家,卒謚“文”。 宋 范仲淹 亦以能文著稱,卒謚“文正”。後世因以“韓范”並稱之。 明 張居正 《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贈太保謚襄毅楊公墓志銘》:“ 李 郭 無文, 韓 范 無武,公也兼之。”

(2). 宋 名臣 韓琦 和 范仲淹 的並稱。《宋史·韓琦傳》:“ 琦 與 范仲淹 在兵間久,名重一時,人心歸之,朝廷倚以為重,故天下稱為‘韓范’。” 宋 王十朋 《觀國朝故事》詩之二:“朝廷起 韓 范 ,節制閫外師。”

何妨

(1) 為什麼不

何妨一試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你何妨試一試

詩詞推薦

  • 次韻朱婿實甫見壽

    馬廷鸞宋代〕南華參透解天刑,夜夜心香禱玉衡。紫蓋十年違帝闕,青山九瑣夢雲京。緇郎寧忍忘天佑,白傅空令羨普明。人以
    轉複詞原文_轉複詞的賞析_古詩文
  • 野園

    薛能唐代〕野園無鼓又無旗,鞍馬傳杯用柳枝。嬌養翠娥無怕懼,插人頭上任風吹。
    轉複詞原文_轉複詞的賞析_古詩文
  • 賀中齋黃大卿得子

    何夢桂宋代〕聞說南山孕鳳雛,嶄然頭角嶔{上山下欺}。月宮仙桂托根異,海島蟠桃生子遲。七秩高年堂上父,一生足事膝間
  • 小至三詩呈景回制乾並簡同官

    吳潛宋代〕六十三餘七十翁,頗從靜里得些工。陰陽理向塵塵見,天地心於物物同。荔挺生來元不死,葭灰塞處自能通。古今
    轉複詞原文_轉複詞的賞析_古詩文
  • 金焦葉

    王玉峰明代〕我只見鬧嚷嚷人撩煙亂。密匝匝千回萬轉。一營營鳴鈴震鐸。一個個埋鍋造飯。
  • 游清涼寺

    乾隆清代〕去歲曾禮清涼山,今朝乃謁清涼寺。既曰清涼應一真,吾所知者已有二。其不知者想更多,旋於蘇文悟其義。譬如
  • 書意示子孫

    陸游宋代〕我閱人間久,深知理惡盈。孳孳訓來裔,堇堇作儒生。仕勿卑曹掾,書才記姓名。茆茨不啻足,此外盡浮榮。
  • 答長沙丁秀才書

    齊己唐代〕月月便車奔帝闕,年年貢士過荊台。如何三度槐花落,未見故人攜捲來。
    轉複詞原文_轉複詞的賞析_古詩文
  • 揚州送人

    劉綺莊唐代〕桂楫木蘭舟,楓江竹箭流。故人從此去,望遠不勝愁。落日低帆影,歸風引棹謳。思君折楊柳,淚盡武昌樓。
    轉複詞原文_轉複詞的賞析_古詩文
  • 江岸獨步

    劉兼唐代〕醉卓寒筇傍水行,漁翁不會獨吟情。龜能顧印誰相重,鶴偶乘軒自可輕。簪組百年終長物,文章千古亦虛名。是非
    轉複詞原文_轉複詞的賞析_古詩文
  • 聽蟬

    孔武仲宋代〕畏日流金不斷聲,松風澗水助泠泠。我來蕭散無餘事,得倚籃輿細細聽。
    轉複詞原文_轉複詞的賞析_古詩文
  • 灞橋柳

    王士禎清代〕灞橋楊柳碧毿毿,曾送征人去漢南。今日攀條憔悴絕,樹猶如此我何堪。
  • 和蛾眉亭

    趙希逢宋代〕兩山相挾作眉彎,不似橫雲照眼寒。料想當年余半額,至今留得與人看。
    轉複詞原文_轉複詞的賞析_古詩文
  • 滿庭芳(壽)

    張元乾宋代〕梁苑春歸,章街雪霽,柳梢華萼初萌。非煙非霧,新歲樂昇平。京兆雍容報政,金狨過、九陌塵輕。朝回處,青霄
  • 滿庭芳 己卯七月十一日得穎

    吳景奎元代〕露洗新秋,天浮灝氣,桐孫初長庭隅。繃裁紅錦,門左記垂弧。白髮萱親笑道,於今見、四葉喜榮敷。天台路,吾
  • 送錢齊玥倅蘇州二首

    蔡肇宋代〕一尉東南屈指中,雍容車騎舊兒童。郎君扇枕家中晚,侍史焚香省戶空。十里浮梁晴臥蝀,一江春水淨磨銅。三年
  • 用前人示諸兒韻

    陳著宋代〕世事紛游塵,薄俗囂鬭鶉。手足誰魯衛,肝膽多越秦。獨君先君子,父事吾先人。我得從之游,義與同胞鈞。上而
  • 陳清叔晚菊

    趙文宋代〕物生何用出世早,春風紅紫今枯槁。東籬瀟灑一枝秋,向來埋沒不如草。人生涉世亦如此,風雪林中要耐老。陳君
  • 煮泉石

    王洋宋代〕頑石連卷裹綠苔,人傳桑薴手親開。誰言天地無情物,卻解殷勤喚客來。
    轉複詞原文_轉複詞的賞析_古詩文
  • 東林寺

    芮燁宋代〕修竹長林羅水車,梵王家近葛仙宮。耳聞清磬是非靜,心領菩提名利空。啖棗尚知前世事,拈花還遇上機翁。抽簪
轉複詞原文_轉複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