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原文
林斷山明竹隱牆, 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轉斜陽。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詩詞問答
問:鷓鴣天的作者是誰?答:蘇軾
問:鷓鴣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鷓鴣天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蘇軾的名句有哪些?答:蘇軾名句大全
蘇軾鷓鴣天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遠處樹林盡頭,有座高山清晰可見;近處叢生的翠竹圍繞在屋舍旁。院落旁有一長滿衰草的小池塘,蟬聲四起,叫聲亂成一團。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上下翻飛,滿池荷花,映照綠水,散發出柔和的芳香。
在鄉村的野外,古城牆的近旁,我手拄藜杖徐徐漫步,轉瞬已是太陽西落。昨天夜裡三更時分,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場好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涼。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
林斷山明:樹林斷絕處,山峰顯現出來。
翻空:飛翔在空中。
紅蕖(qú):荷花。
古城:當指黃州古城。
杖藜 :拄著藜杖。杜甫《漫興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藜:一種草本植物,這裡指藜木拐杖。
殷勤:勞駕,有勞。
浮生:意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題鶴林寺僧舍》:“偶經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
詩文賞析
此詞為東坡貶謫黃州時所作,是他當時鄉間幽居生活的寫照 。詞中所表現的 ,是作者雨後游賞的歡快、閒適心境。
上片寫景,寫的是夏末秋初雨後村舍周圍的景色。
開頭兩句,由遠而近,描繪自己身處的具體環境:遠處鬱鬱蔥蔥的樹林盡頭 ,有高山聳入雲端 ,清晰可見。近處,叢生的翠竹,像綠色的屏障,圍護在一所牆院周圍 。這所牆院,正是詞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個池塘,池邊長滿枯萎的衰草。蟬聲四起,叫聲亂成一團。在這兩句詞中,既有遠景,又有近景;既有動景,又有靜景;意象開闊,層次分明。作者運用擬人、擬物手法,傳神地運用“斷”、“隱”、“明”這三個主觀色彩極強的形容詞 ,把景物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三四兩句,含意更深邃。在宏廓的天空,不時地能看到白鳥在飛上飛下,自由翱翔。滿池荷花,映照綠水,散發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頗有些詩情畫意;並且詞句對仗,工整嚴密。芙蕖是荷花的別名。“細細香”,描寫得頗為細膩,是說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撲鼻的濃烈香氣,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這兩句寫景有色有香,有動有靜,空中與地上兩組景象相得益彰,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麗圖卷。
過片寫作者太陽西下時手拄藜杖緩步游賞,表現他自得其樂的隱逸生活。這三句似人物素描畫,通過外部形象顯示其內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最後兩句,是畫龍點睛之筆。詞句的大意是:天公饒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時分下了一場好雨,使得他又度過了涼爽的一天 。“殷勤”二字,是擬人化手法 。“浮生”二字,化用《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這兩句,抒發了作者乘興游賞的盎然喜情。
這首詞先寫作者游賞時所見村景,接著才點明詞中所寫之游賞和游賞所見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發自己雨後得新涼的喜悅 。這種寫法 ,避免了平鋪直敘,讀來婉轉蘊藉,回味無窮。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王充《論衡·卷二十三·薄葬篇》
- 夫兩貴之不能相事,兩賤之不能相使,是天數也。荀子《荀子·王制》
- 因可勢,求易道。韓非及後人《韓非子·觀行》
- 綺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處醉黃花。
-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洪應明《菜根譚·概論》
- 知莫大乎棄疑,行莫大乎無過,事莫大乎無悔。荀子《荀子·議兵》
- 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劉安及其門客《淮南子·說山訓》
- 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 數人世相逢,百年歡笑,能得幾回又。何夢桂《摸魚兒·記年時人人何處》
-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