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舍弟宗一原文
零落殘紅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後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詩詞問答
問:別舍弟宗一的作者是誰?答:柳宗元
問:別舍弟宗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別舍弟宗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柳宗元的名句有哪些?答:柳宗元名句大全
柳宗元別舍弟宗一書法欣賞
詩文賞析
越江,即粵江,此處指柳江。
【簡析】: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從柳州(今廣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縣)去,柳宗元寫了這首詩送別。全詩蒼茫勁健,雄渾闊遠,感慨深沉,感情濃烈,抒發了詩人政治上生活上鬱郁不得志的悲憤之情。
詩的一、三、四聯著重表現的是兄弟之間的骨肉情誼。一聯開篇點題,點明別離,描敘兄弟惜別之情。“越江”,即粵江,這裡是指柳江。兩句意思是說:自己的心靈因長期貶謫生活的折磨,已經成了“零落殘魂”;而這殘魂又遭逢離別,更是加倍黯然神傷。在送兄弟到越江邊時,雙雙落淚,依依不捨。
第三聯是景語,也是情語,是用比興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對照。“桂嶺”,在今廣西賀縣東北,這裡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嶺。“桂嶺瘴來雲似墨”,寫柳州地區山林瘴氣瀰漫,天空烏雲密布,象徵自己處境險惡。“洞庭春盡水如天”,遙想行人所去之地,春盡洞庭,水闊天長,山川阻隔,相見很難了。
詩的最後一聯,說自己處境不好,兄弟又遠在他方,今後只能寄以相思之夢,在夢中經常夢見“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帶的煙樹。“煙”字頗能傳出夢境之神。詩人說此後的“相思夢”在“郢樹煙”,情誼深切,意境迷離,具有濃郁的詩味。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詩話》中提出非議說:“夢中安能見郢樹煙?‘煙’字只當用‘邊’字。”清代馬位則認為:“既雲夢中,則夢境迷離,何所不可到?甚言相思之情耳。一改‘邊’字,膚淺無味。”(《秋窗隨筆》)近人高步瀛也說:“‘郢樹邊’太平凡,即不與上復,恐非子厚所用,轉不如‘煙’字神遠。”(《唐宋詩舉要》)後二說有理。“煙”字確實狀出了夢境相思的迷離惝惚之態,顯得情深意濃,十分真切感人。
這首詩所抒發的並不單純是兄弟之間的骨肉之情,同時還抒發了詩人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貶竄南荒的憤懣愁苦之情。詩的第二聯,正是集中地表現他長期鬱結於心的憤懣與愁苦。從字面上看,“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報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對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觀實寫,因為他被貶謫的地區離京城確有五、六千里,時間確有十二年之久。實際上,在“萬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這些詞語裡,就已經包藏著詩人的抑鬱不平之氣,怨憤悽厲之情,只不過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跡,讓人“思而得之”罷了。我們知道,柳宗元被貶的十二年,死的機會確實不少,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災,差一點被燒死。詩人用“萬死”這樣的誇張詞語,無非是要渲染自己的處境,表明他一心為國,卻被長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蠻荒”之地,這該是多么不公平、多么令人憤慨呵!
南宋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戌、遷謫、行旅、別離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柳宗元的這首詩既敘“別離”之意,又抒“遷謫”之情。兩種情意上下貫通,和諧自然地熔於一爐,確是一首難得的抒情佳作。
(賈文昭)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聞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相示也戴聖《禮記·儒行》
- 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 不如歸去下簾鉤,心兒小,難著許多愁吳淑姬《小重山·謝了荼蘼春事休》
-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李毓秀《弟子規·信》
- 惠遠祠前晉溪水,翠葉銀花清見底。
-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 夜吟敲落霜紅,船傍楓橋系。
- 半壁橫江矗起,一舟載雨孤行。歸莊《錦堂春·半壁橫江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