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吳季延三首·其一

作者:何鞏道 朝代:明代

贈吳季延三首·其一原文

海上相逢似有期,虬須如雪為談詩。

名齊二陸登壇早,家在三吳入夢遲。

短榻偶從僧院寄,寸心惟許佛燈知。

九州踏遍芒鞋路,又向香山訪荔枝。

詩詞問答

問:贈吳季延三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何鞏道
問:贈吳季延三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贈吳季延三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何鞏道的名句有哪些?答:何鞏道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海上

(1).海邊;海島。《呂氏春秋·恃君》:“ 柱厲叔 事 莒敖公 ,自以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則食菱芡,冬日則食橡栗。”《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公孫弘 ﹞家貧,牧豕海上。”《後漢書·荀爽傳》:“﹝ 荀爽 ﹞後遭黨錮,隱於海上,又南遁 漢 濱。” 明 陸深 《春雨堂隨筆》:“予家海上,園亭中喜種雜花。”

(2).指湖濱。《文選·江淹<恨賦>》:“遷客 海 上,流戍 隴 陰。” 李善 注引《漢書》:“ 匈奴 乃徙 蘇武 北海 上無人處。”

(3).海面上。《漢書·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則方士爭言之。” 南朝 梁 沉約 《夕行聞夜鶴》詩:“愍海上之驚鳧,傷雲閒之離鶴。”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進士見寄次韻》:“意超海上鷹,運跼轅下駒。”

(4).指 上海 。猶言 滬 上。《海上花列傳》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來,南部煙花日新月盛。” 馮自由 《中國教育會與愛國學社》:“壬寅春,旅 滬 志士 餘杭 章炳麟 ……因聯絡 海 上有志之士,發起中國教育會為策動機關。” 王旡生 《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係》:“吾聞 海 上諸君子,發大願合大力,既賡續此報,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嘗不為之距躍三百,喜而不寐也。”

相逢

彼此遇見;會見

偶然相逢

虬須

亦作“虯須”。見“ 虬鬚 ”。

亦作“虯須”。亦作“虯鬚”。拳曲的鬍鬚。《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太祖 令曰:‘ 琰 雖見刑,而通賓客,門若市人,對賓客虬鬚直視,若有所瞋。’”《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引作“虯須”, 胡三省 注曰:“卷鬚也。”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虯鬚似 太宗 ,色映塞外春。”一本作“ 虬髯 ”。 唐 溫庭筠 《夜宴謠》:“虬須公子五侯客,一飲千鍾如建瓴。” 清 孫枝蔚 《馬食禾伐田家》詩:“碧眼虬鬚使我愁,向前長跪淚雙流。”

二陸

(1).指 晉 陸機 、 陸雲 兄弟。《晉書·陸雲傳》:“﹝ 陸雲 ﹞少與兄 機 齊名,雖文章不及 機 ,而持論過之,號曰‘二 陸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自新》:“乃自 吳 尋二 陸 , 平原 不在,正見 清河 。” 唐 高適 《酬裴員外以詩代書》:“兄弟真二 陸 ,聲華連八 裴 。”

(2).指 南朝 陳 陸瑜 、 陸琰 。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氏族·二陸》:“ 陳 陸瑜 、 琰 ,並以文學侍東宮,時人以二 陸 比二 應 。”

(3).指 南宋 陸九齡 、 陸九淵 兄弟。《宋史·陸九齡傳》:“與弟 九淵 相為師友,和而不同,學者號‘二陸’。”

(4).指 宋 陸細 、 陸傳 兄弟。 宋 王十朋 《會稽風俗賦》:“二 陸 棠棣,如 雲 與 衡 。” 周世則 註:“ 陸左丞佃 ,字 農師 ,弟 傳 ,字 岩老 ,俱有才名,比 晉 二 陸 。”

登壇

(1).登上壇場。古時會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將,多設壇場,舉行隆重的儀式。《三國志·魏志·臧洪傳》:“昔 張景明 親登壇喢血,奉辭奔走,卒使 韓牧 讓印,主人得地。”《文選·陸倕<石闕銘>序》:“命旅致屯雲之應,登壇有降火之祥。” 李善 註:“登壇,祭天也。”《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然而杜門不用,登壇受譏。” 李善 註:“《江表傳》曰:‘ 權 既即尊位,請會百官,歸功 周瑜 ……’然登壇,即位之時也。”《後漢書·獻帝紀》“皇帝遜位, 魏王 丕 稱天子” 李賢 注引 晉 袁曄 《獻帝春秋》:“乃為壇於 繁陽 故城, 魏王 登壇,受皇帝璽綬。”《晉書·謝安傳》:“及 宋 受禪, 謝晦 謂 劉裕 曰:‘陛下應天受命,登壇日恨不得 謝益壽 奉璽紱。’”《史記·淮陰侯列傳》 唐 司馬貞 索隱述贊:“君臣一體,自古所難。相國深薦,策拜登壇。” 唐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海》詩:“位重登壇後,恩深弄印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撫兵》:“建牙吹角不聞喧,三十登壇眾所尊。”

(2).走上講台。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懷德公吳明徹墓志銘》:“始弘就館之禮,即受登壇之策。” 唐 杜牧 《送太昱禪師》詩:“結社多高客,登壇盡小師。”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詞采》:“ 陽明 登壇講學,反復辨説良知二字。”

(3).借指某種事物開始出現。 魯迅 《熱風·隨感錄三十九》:“人格的平等,也是一種外來的舊理想;現在‘經驗’既已登壇,自然株連著化為妄想。”

在三

《國語·晉語一》:“‘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則致死焉。” 韋昭 註:“三,君、父、師也。”後以“在三”為禮敬君、父、師的典故。 晉 桓溫 《薦譙元彥表》:“故有洗耳投淵,以振玄邈之風;亦有秉心矯跡,以敦在三之節。”《北齊書·徐之才傳》:“既為汝師,又為汝公,在三之義,頓居其兩。” 唐 蕭穎士 《江有歸舟》詩序:“尊道成德,嚴師其難哉。故在三之禮,極乎君親,而師也參焉。” 清 納蘭性德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書》:“夫師豈易言哉!古人重在三之誼,並之於君、親。”

入夢

指睡著( zháo ),有時也指別人出現在自己的夢中

短榻

低矮的臥榻。 明 何景明 《雨夜》詩:“短榻孤燈里,清笳萬井中。”《紅樓夢》第五三回:“東邊單設一席,乃是雕夔龍護屏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俱全。”

僧院

佛教寺廟、寺院的總稱

寸心

(1) 微小的心意

略表寸心

(2) 心;心裡

得失寸心知

佛燈

供於佛前的燈火。 宋 蘇軾 《是日宿水陸寺寄北山清順僧》詩之一:“農事未休侵小雪,佛燈初上報黃昏。”《西遊記》第十七回:“萬籟聲寧,千山鳥絶。溪邊漁火息,塔上佛燈昏。” 清 龔自珍 《一痕沙·錄言》詞:“高閣佛燈青,替鈔經。”

九州

(1) 中國的別稱

(2) 日本四主島中最南的島

芒鞋

亦作“ 芒鞵 ”。用芒莖外皮編織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唐 張祜 《題靈隱寺師一上人十韻》:“朗吟揮竹拂,高揖曳芒鞋。” 宋 蘇軾 《宿石田驛南野人舍》詩:“芒鞵竹杖自輕軟,蒲薦松牀亦香滑。”《西遊記》第四三回:“芒鞋踏破山頭霧,竹笠沖開嶺上雲。” 聞一多 《死水·大鼓師》:“一角斜陽倒掛在檐下,我躡著芒鞋,踏入了家村。”

香山

(1).山名。(1)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龍門山 之東。 唐 白居易 曾在此築石樓,自號 香山居士 。(2)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相傳 吳王 種香處。下有采香徑。(3) 北京市 西郊 西山 山嶺之一。主峰 鬼見愁 ,形勢峻拔。名勝古蹟有 碧雲寺 、 靜宜園 、 雙清別墅 、 香山寺 、 朝陽洞 等。園林清幽,景色宜人。為京郊遊覽勝地。

(2). 洛陽 龍門山 上 香山寺 的省稱。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記》:“ 洛 都四郊,山水之勝, 龍門 首焉; 龍門 十寺,觀游之勝, 香山 首焉。”參見“ 香山寺 ”。

荔枝

一種常綠喬木( Litchi chinensis ),偶數羽狀複葉,花小,無花瓣,呈綠白或淡黃色,果實熟時紫紅色,果味甘美,營養豐富,是我國特產

詩詞推薦

贈吳季延三首·其一原文_贈吳季延三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