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二何從山谷游復用塗字韻詩

作者:李彭 朝代:宋代

原文

水部諸郎蠆尾書,涪翁杖履傲當塗。

斑斑束筍門下士,梔貌蠟言嚬笑枯。

翰墨瀾翻縱壑魚,風采灑落鳳棲梧。

寄語南州雙白璧,從今價重百車渠。

詩詞問答

問:《喜二何從山谷游復用塗字韻詩》的作者是誰?答:李彭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水部

(1).官名。 魏 置水部郎, 晉 設水部曹郎, 隋 唐 至 宋 均以水部為工部四司之一, 明 清 改為都水司,掌有關水道之政令。相沿仍以水部為工部司官的一般稱呼。參閱《通典·職官五》、《歷代職官表》卷二。

(2).指 南朝 梁 文學家 何遜 。 遜 官至尚書水部郎,故稱。 宋 張擴 《次韻秦秘監山中觀梅》:“ 水部 五言誰舉似, 孤山 一徑久湮微。”參見“ 何水部 ”。

諸郎

(1).指郎官。《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魏其 已為大將軍後,方盛, 蚡 為諸郎,未貴,往來侍酒 魏其 ,跪起如子姓。”按《漢書》作“諸曹郎”。

(2).年輕子弟。 唐 元稹 《連昌宮詞》:“力士傳呼覓 念奴 , 念奴 潛伴諸郎宿。” 宋 辛棄疾 《鷓鴣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以送之》詞:“若教 王 謝 諸郎在,未抵 柴桑 陌上塵。”

蠆尾書

謂筆力遒勁的書法。

涪翁

(1). 東漢 人,精於醫,姓名不傳。《後漢書·方術傳下·郭玉》:“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漁釣於 涪水 ,因號 涪翁 。乞食人間,見有疾者,時下針石,輒應時而效,乃著《針經》、《針脈法》傳於世。”

(2). 宋 黃庭堅 別號。《愛日齋叢鈔》卷二引《復齋漫錄》:“ 山谷 謫 涪州 別駕,因自號 涪翁 。” 宋 范成大 《萬景樓》詩:“若為喚得 涪翁 起,題作西南第一樓。” 陳三立 《由崝廬寄陳芰潭》詩:“流傳文字一賞之,襟期 涪翁 有同調。”

杖履

(1).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 唐 李商隱 《為山南薛從事謝辟啟》:“方思捧持杖履,廁列生徒;豈望便上仙舟,遽塵蓮府。” 清 錢謙益 《祭都御史曹公文》:“儼觚稜之在望,撰杖履其奚從?”

(2).對老者、尊者的敬稱。 宋 蘇軾 《夜坐與邁聯句》:“樂哉今夕游,復此陪杖履。” 明 張煌言 《祭建國公鄭羽長鴻逵文》:“千里片鴻,經年尺鯉,北顧旌旗,南詢杖履。” 清 姚鼐 《復曹雲路書》:“賢從子謂杖履秋冬或來郡,然則不盡之意可面陳。”

(3).謂拄杖漫步。 唐 朱慶餘 《和劉補闕秋園寓興》之三:“逍遙人事外,杖履入杉蘿。” 清 曹寅 《讀梅耦長<西山>詩》詩:“杖履凌雲巔,行歌弔龍宅。”

當塗

見“ 當塗 ”。

亦作“ 當塗 ”。亦作“ 當途 ”。1.途中。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擒龐涓》:“南有 宋 ,北有 衞 ,當塗有市丘,是吾糧塗絶也。” 宋 蘇軾 《甘露寺》詩:“我欲訪 甘露 ,當途無閒官。” 清 孫枝蔚 《九日入城飲周伯衡觀察寓齋》詩:“當塗誰下 陳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

(2).擋路。《晉書·王濬傳》:“夫猛獸當塗,麒麟恐懼,況臣脆弱,敢不悚慄!”

(3).執政;掌權。《韓非子·孤憤》:“當塗之人擅事要,則外內為之用矣。”《文選·郭璞<遊仙詩>之七》:“長揖當塗人,去來山林客。” 李善 註:“當塗,即當仕路也。” 清 劉獻廷 《懷古》詩:“請語當途人,治亂實此始。”

(4).指居要職、掌大權的人。《韓非子·三守》:“何謂三守?人臣有議當途之失,用事之過,舉臣之情。”《北史·劉仁之傳》:“善候當塗,能為詭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師友》:“義感當途,説動時主,懷全德以自達,裂山河以取貴,又其次也。” 清 黃軒祖 《游梁瑣記·三麻子》:“ 林贊虞 之去 汴 也,有人約各道賂當塗運動之。”

(5). 三國 魏 的代稱。《晉書·慕容暐載記論》:“自當塗紊紀,典午握符,推亡之功,掩 岷 吳 而可録,御遠之策,懷戎狄而猶漏。”《北齊書·王琳傳》:“故典午將滅, 徐廣 為 晉 家遺老;當塗已謝, 馬孚 稱 魏 室忠臣。” 林百舉 《悲憤》詩:“代 漢 當塗夙讖妖,塚中枯骨竟天驕。”參見“ 當塗高 ”。

(6).古縣名。 西漢 置,屬 揚州 九江郡 。相傳 夏禹 時為 塗山國 。《漢書·地理志上》:“ 當塗 ,侯國。”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 禹 所娶 塗山 侯國也。有 禹虛 。”

斑斑

斑點眾多的樣子

血跡斑斑

束筍

(1).成捆的竹筍。多以形容詩文稿卷積累之多。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詩:“ 崔侯 文章苦捷敏,高浪駕天輸不盡……深藏篋笥時一發,戢戢已多如束筍。”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張孟詞貢士》:“﹝ 孟詞 ﹞嘗欲取 宋 章如愚 《山堂考索》、 王伯厚 《玉海》刪益之為書,曰《山海精良》,未成稿如束筍。”

(2).竹筍。形容細尖之物。 宋 晁補之 《酬李唐臣贈山水短軸》詩:“ 齊 紈如雪 吳 刀裁,小毫束筍縑囊開。” 清 心清 《廿世紀女界文明燈彈詞·天足》:“三寸尖尖如束筍,一鉤入握要魂消。”

門下士

(1).指門客。 唐 韓愈 《送陸暢歸江南》詩:“我實門下士,力薄蚋與蚊。”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邑志載:公被戮,其門下士拾骨葬此。”

(2).猶門生。 宋 蘇軾 《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詩:“ 醉翁 門下士,雜遝難為賢。”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 李屏山 晚年多疑畏,見後進中異常者,必摩撫之。 雷公 希顏 本其門下士,後見其鋒鋩氣勢,恐其害己,甚憚之。”參見“ 門生 ”。

(3).學生,弟子。 宋 蘇軾 《<范文正公文集>敘》:“彼三傑(指 歐陽修 、 富弼 、 韓琦 )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於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願也哉!” 清 劉大櫆 《贈大夫閔府君墓志銘》:“遂以授徒為生,教授宗黨及 前溪 、 潯川 閒。其門下士數十百人,經其指畫,文辭學術,莫不循循然有儒者之風。”

梔貌蠟言

唐 柳宗元 《鞭賈》載,有富家子以五萬錢購一鞭,謂以巨款購此鞭,為愛其色黃而有光澤,持以誇示與 柳 。 柳 命僮僕燒湯洗之,則鞭之色澤盡失,現出枯乾蒼白的本色。乃知“嚮之黃者梔也,澤者蠟也。”因曰:“今之梔其貌,蠟其言,以求賈技於朝,當其分則善。一誤而過其分,則喜;當其分,則反怒,曰:‘余曷不至於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後因以“梔貌蠟言”指偽飾的面貌與言辭。 清 錢謙益 《故福建建寧府推官嘉善柯君墓志銘》:“余以老民野史,叨載筆之任,愾嘆於君臣父子間,庶幾使世之梔貌蠟言、囂肰相命者,知所以鏃厲而歸厚也。”亦作“ 梔言蠟貌 ”。 清 錢謙益 《<誠意錄>序》:“不誠之人……玉表而珉中,梔言而蠟貌,此其情偽不可以掩一室,其聲光不可以襲終朝,而況宇宙之大、終古之遠乎?”

嚬笑

(1).皺眉和歡笑。指喜怒哀樂情感的流露。《韓非子·內儲說上》:“吾聞明主之愛一嚬一笑……今夫袴豈特嚬笑哉!袴之與嚬笑相去遠矣。” 宋 李演 《聲聲慢》詞:“嚬笑人生悲樂,且聽我尊前,漁歌樵曲。” 清 唐孫華 《和友人惜別》詩之二:“心靈暗地窺嚬笑,膽怯幽蹤怕是非。”

(2).皺眉嗤笑。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引》:“匪直寄大方之嚬笑,抑以為博雅之前驅雲。”

翰墨

原指筆、墨,借指文章、書畫

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曹丕《典論·論文》

瀾翻

(1).亦作“ 瀾飜 ”。水勢翻騰貌。《宣和畫譜·董羽》:“﹝ 董羽 ﹞畫水於玉堂北壁,其洶湧瀾飜,望之若臨煙江絶島間。”

(2).比喻言辭滔滔不絕。 唐 韓愈 《記夢》詩:“絜攜陬維口瀾翻,百二十刻須臾閒。” 宋 蘇軾 《戲用晁補之韻》:“知君忍飢空誦詩,口頰瀾翻如布穀。” 清 錢謙益 《漳浦劉府君合葬墓志銘》:“先母授二子書,瀾翻成誦,乃令就塾。”

(3).形容筆力或文章氣勢奔放跌宕。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三:“ 蘇 黃 米 薛 筆勢瀾翻,各有趨向。” 清 趙翼 《甌北詩話·黃山谷詩》:“ 東坡 隨物賦形,信筆揮灑,不拘一格。故雖瀾翻不窮,而不見有矜心作意之處。”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金聖歎》:“下筆益機辨瀾翻,常有神助。” 黃質 《題朱生君實延齡遺墨》詩:“虛齋兀坐訥不言,文詞脫手如瀾翻。”

縱壑魚

(1).縱游於川壑中的魚。語出 漢 王褒 《聖主得賢臣頌》:“千載一會,論説無疑,翼乎如鴻毛遇順風,沛乎若巨魚縱大壑。”後遂以“縱壑魚”比喻身處順境,所至如意。 唐 杜甫 《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詩:“昔如縱壑魚,今如喪家狗。”

(2).用以比喻身心自得。 宋 蘇軾 《游廬山次韻章傳道》:“塵容已似服轅駒,野性猶同縱壑魚。”

風采

美好的儀表舉止;神采

風采動人

灑落

(1) 分散地落下

淚珠灑落在衣襟上

(2) 灑脫

為人襟度灑落

兩個男教員中,一個叫宮少尼的…很是灑落雅致,滿身風流。—— 馮德英《苦菜花》

(3) 責備;冷淡;怠慢

又見 賈母王夫人都在這裡,不敢灑落 寶玉。——《紅樓夢》

鳳棲梧

詞牌名。即《蝶戀花》。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四:“ 蜀路 泥溪驛 , 天聖 中,有女郎 盧氏 者,隨父往 漢州 作縣令,替歸,題於驛舍之壁。其序略云:‘登山臨水,不廢於謳吟,易羽移商,聊舒羈思。因成《鳳棲梧》曲子一闋,聊書於壁。’”

寄語

傳話給某人

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陸游《漁家傲·寄仲高》

寄語故人

南州

(1).泛指南方地區。《楚辭·遠遊》:“嘉南州之炎德兮,麗桂樹之冬榮。” 姜亮夫 校註:“南州猶南土也,此當指 楚 以南之地言。”《晉書·羊祜傳》:“南州人征市日,聞 祜 喪,莫不號慟。” 清 吳偉業 《庚子八月訪同年吳有調有感賦贈》詩之四:“南州師友江天笛, 北固 知交午夜砧。” 葉葉 《庚戌紀事》詩之十三:“二月南州春已深,紅綿花下午沉沉。”

(2).指 豫章郡 。《後漢書·徐稺傳》:“ 徐稺 字 孺子 , 豫章 南昌 人也……及 林宗 有母憂,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廬前而去。眾怪,不知其故。 林宗 曰:‘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 元 張養浩 《詠史詩·朱震》:“如何當日 陳蕃 榻,止為 南州 孺子 懸。”

(3).借指 徐稺 。 清 宋琬 《韓子新歸中州詩以贈之》:“邑宰聞生來,下榻如 南州 。”

(4).指 南陽 。《後漢書·王常傳》:“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 宜秋 ,後會 昆陽 ,幸賴靈武,輒成斷金。 更始 不量愚臣,任以 南州 。” 李賢 註:“謂以廷尉行 南陽 太守。”

(5).指兩 粵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黃櫱山》詩:“ 南州 饒奇怪,赤縣多靈仙。” 唐 杜甫 《從人覓小胡孫許寄》詩:“人説 南州 路,山猿樹樹懸。” 仇兆鰲 注引 顧宸之 曰:“兩 粵 為 南州 路。”

(6).古代州名。 唐 武德 二年,初置 南州 , 宋 改 南川縣 。即今 四川省 南川縣 。

白璧

平圓形而中有孔的白玉。《管子·輕重甲》:“ 禺氏 不朝,請以白璧為幣乎?”《史記·滑稽列傳》:“於是 齊威王 乃益齎黃金千溢,白璧十雙,車馬百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鮑丘水》:“ 北平 徐氏 有女, 雍伯 求之,要以白璧一雙。” 宋 劉過 《念奴橋·留別辛稼軒》詞:“白璧追歡,黃金買笑,付與君為主。”

從今

從現在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先生之壽,從今以往者四十三歲。” 宋 郭應祥 《玉樓春》詞:“從今對酒與當歌,空惹離情千萬緒。”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從今經懺無心禮,專聽春雷第一聲。” 杜鵬程 《延安人》:“從今向後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處長,是什麼模樣?”

車渠

(1).車輪;車轍。《尚書大傳》卷二:“﹝ 散宜生 ﹞之 江 淮 之浦,取大貝,如車渠。” 前蜀 貫休 《夢遊仙詩》之三:“車渠地無塵,行至 瑤池 濱。”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車渠》:“車者,車也;渠者,轍跡也。 孟子 謂城門之軌者是也。”

(2).一種海中生物。殼甚厚,略呈三角形,表面有渠壟如車輪之渠,故名。肉可食,殼可入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二·車渠》:“車渠,大蛤也。大者長二三尺,闊尺許,厚二三寸。殼外溝壟如蚶殼而深大,皆縱文如瓦溝,無橫文也。殼內白皙如玉。”

(3).玉石之類。 西域 七寶之一。 唐 杜甫 《謁文公上方》詩:“金篦刮眼膜,價重百車渠。” 仇兆鰲 註:“《廣雅》:車渠,石之次玉。《廣志》:車渠,出 大秦 及 西域 諸國。”

(4).酒杯名。 漢 王粲 《車渠椀賦》:“待君子之宴坐,覽車渠之妙珍。” 南朝 梁簡文帝 《答張纘謝示集書》:“車渠屢酌,鸚鵡驟傾。” 明 楊慎 《丹鉛總錄·瑣語六》:“車渠、鸚鵡皆指酒杯。俗傳:車渠為杯,注酒滿過一分,不溢。嘗試之,信然。”

(5).古國名。在今 高棉 南部或 越南 東南部。《北史·真臘國傳》:“南接 車渠國 ,西有 朱江國 。”

詩詞推薦

喜二何從山谷游復用塗字韻詩原文_喜二何從山谷游復用塗字韻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