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重華宮茶宴廷臣及內廷翰林用重刻淳化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初成響拓惠儒林,此事真宜聯席吟。

顧我臨池無所似,喜其據古尚堪尋。

三希伯仲開生面,九體準繩在正心。

詎獨誠懸明是道,佇哉當孰獻良箴。

詩詞問答

問:《立春日重華宮茶宴廷臣及內廷翰林用重刻淳化閣法帖頒賜群臣事聯句即席復得詩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

參考注釋

響拓

見“ 響搨 ”。

儒林

儒家學者之群

聯席

在同一張桌子上

聯席會議

臨池

《晉書·衛恆傳》:“ 漢 興而有草書…… 弘農 張伯英 者,因而轉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後因以“臨池”指學習書法,或作為書法的代稱。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有練實先書,臨池真盡墨。” 宋 蘇軾 《石蒼舒醉墨堂》詩:“不須臨池更苦學,完取絹素充衾裯。” 明 沉德符 《敝帚軒剩語·名臣通畫學》:“前代名臣能臨池者多矣,鮮有以畫名者。” 清 葉名灃 《橋西雜記·黃忠端書孝經卷》:“夫人善臨池,代公作行草,幾奪真。” 呂叔湘 《漢字和拼音字的比較》:“書法一項,確是一種藝術。但是這是要有寫字的天分的人,再加上十年臨池的工夫,才會有成就的。”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三:“日記抄得很工整,字型遒勁,也可作臨池之用。”

無所

(1).沒有地方;沒有處所。 漢 枚乘 《七發》:“今夫貴人之子,必宮居而閨處,內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無所。” 唐 韓愈 《祭張給事文》:“上不負汝,為此不祥,將死無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積數月,乞食無所,憔悴自歸。”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禮·考工記·輪人》:“無所取之,取諸圜也。” 鄭玄 註:“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後漢書·杜喬傳》:“先是 李固 見廢,內外喪氣,羣臣側足而立,唯 喬 正色無所回橈。”《通典·食貨九》:“ 後魏 初至 太和 錢貨無所用也。” 明 陳文燭 《<少室山房筆叢>序》:“大哉 孔子 !博學無所成名。” 瞿秋白 《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藝術的價值’也是美--抽象的美,無所附麗的美。”

據古

遵依古道。《漢書·貢禹傳》:“天子報曰:朕以生有 伯夷 之廉, 史魚 之直,守經據古,不阿當世。”《後漢書·宣秉張湛等傳贊》:“ 杜林 據古, 張湛 矜莊。”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給事中 陸質 、中書舍人 崔樞 ,積學懿文,守經據古,夙夜講習,庶協於中。”

伯仲

兄弟之間的老大和老二。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出世》表真名世,千載難堪伯仲間。——宋· 陸游《書憤》

開生面

(1).展現新的面目。 唐 杜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凌煙 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趙次公 註:“ 貞觀 中 太宗 畫 李靖 等二十四人於 凌煙閣 ,至 開元 時,顏色已暗,而 曹將軍 重為之畫,故云開生面。蓋因 左氏 : 狄 人歸 先軫 之元面如生也。”

(2).指在內容、形式、風格等方面有所創新。 清 劉廷璣 《在園雜誌》卷二:“ 杭永年 一倣 聖嘆 筆意批之,似屬效顰,然亦有開生面處。”參見“ 別開生面 ”。

九體

(1).謂祭牲分解的九個部分。《儀禮·特牲饋食禮》“屍俎:右肩、臂、臑、肫、胳、正脊二骨、橫脊、長脅二骨、短脅” 漢 鄭玄 註:“屍俎,神俎也。士之正祭禮九體,貶於大夫,有併骨二,亦得十一之名,合少牢之體數。” 李如圭 集釋:“肩、臂、臑、肫、胳、脊、脅為七體;特牲禮則增橫脊、短脅而九;少牢又增脡脊、代脅而十一。”

(2).指人體的九個組成部分。

準繩

(1) 測定物體平直的器具

(2) 引申為標準、準則

以法律為準繩

先王陳跡,後王準繩。——《舊唐書·經籍志序》

正心

(1).謂使人心歸向於正。語出《禮記·大學》:“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漢 董仲舒 《士不遇賦》:“雖矯情而獲百利兮,復不如正心而歸一善。” 宋 司馬光 《交趾獻奇獸賦》:“吾聞古聖人之治天下也,正心以為本。”

(2).公正無私之心。《管子·任法》:“臣有所愛而為私賞之,有所惡而為私罰之,倍其公法,損其正心,專聽其大臣者,危主也。”

誠懸

亦作“ 誠縣 ”。喻指處事公正明察。語本《禮記·經解》:“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 鄭玄 註:“衡,稱也;懸謂錘也。” 孔穎達 疏:“衡謂稱,衡縣謂稱錘;誠,審也。若稱衡詳審縣錘,則輕重必正。” 唐 劉夢得 《薦處士王龜》:“況遇相公持衡,敢有所啟;誠懸之下,輕重難欺。”

良箴

見“ 良鍼 ”。

詩詞推薦

立春日重華宮茶宴廷臣及內廷翰林用重刻淳化原文_立春日重華宮茶宴廷臣及內廷翰林用重刻淳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