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倪元鎮雲林圖

作者:姚文奐 朝代:元代

題倪元鎮雲林圖原文

昔從雲林游,靈光散霞外。

回薄萬古情,逍遙五□態。

臨流以濯纓,息陰為解帶。

浩歌激清商,參參動天籟。

詩詞問答

問:題倪元鎮雲林圖的作者是誰?答:姚文奐
問:題倪元鎮雲林圖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姚文奐的名句有哪些?答:姚文奐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雲林

(1).隱居之所。 唐 王維 《桃源行》:“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金 張斛 《還家》詩:“雲林無俗恣,相對可終老。” 清 陳大章 《送胡卜子南歸》詩:“白雉岡頭荒圃在,未妨述作老雲林。”

(2). 漢 宮館名。《漢書·外戚傳上·孝宣霍皇后》:“ 霍後 立五年,廢處 昭臺宮 ,後十二歲,徙 雲林館 ,乃 * 。”《晉書·外戚傳序》:“遂使 悼後 遇 雲林 之災, 愍懷 濫 湖城 之酷。”

(3).指 雲夢澤 。《文選·枚乘<七發>》:“游涉乎 雲林 ,周馳乎蘭澤。” 劉良 註:“ 雲林 、 雲夢澤 也。”

(4). 元 代畫家 倪瓚 的別號。 清 侯方域 《倪雲林<十萬圖>記》:“壬辰過 陽羨 之 亳村 , 定道人 出所藏 雲林 《十萬圖》相示,皆有 雲林 自跋。” 清 納蘭性德 《憶江南》詞:“ 江 南好,真箇到 梁溪 。一幅 雲林 高士畫,數行泉石故人題。”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余掃墓山中,檢有巒紋可觀之石……用 宜興 窰長方盆疊起一峯,偏於左而凸於右,背作橫方紋,如 雲林 石法,巉巖凹凸,若臨江石磯狀。”

靈光

(1) 神異之光

那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西遊記》

(2) 指畫在神像頭部的光輝

(3) 〈方〉∶頂用;好

他的羽毛球打得真靈光

這藥不靈光

霞外

(1).雲外,高遠之處。 唐 崔湜 《江樓夕望》詩:“ 楚 山霞外斷, 漢水 月中平。” 宋 楊萬里 《雪巢賦》:“ 赤城 兮霞外, 天台 兮雲表。”

(2).謂與世隔絕,遠離塵俗。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亭亭物表,皎皎霞外。” 唐 宋之問 《答田徵君》詩:“傳聞 潁陽 人,霞外漱靈液。” 明 宋濂 《曾君石表辭》:“府君被服儼雅,揮麈談笑,皦然如霞外人。”

回薄

(1).謂循環相迫變化無常。《鶡冠子·世兵》:“精神回薄,振盪相轉。”《文選·賈誼<鵩鳥賦>》:“萬物回薄,振盪相轉,雲蒸雨降,糾錯相紛。” 李周翰 註:“回薄振盪,相轉無常。” 唐 李白 《古風》之五二:“青春流驚湍,朱明驟回薄。不忍看秋蓬,飄揚竟何托。” 宋 王安石 《上李仲偃運使啟》:“歲時回薄,氣候沍寒。” 清 劉大櫆 《天道上》:“天地也,日星也,山川也,人物也,相與回薄於宇宙之間。”

(2).盤旋迴繞。《宋書·符瑞志下》:“紫氣從 景陽樓 上層出,狀如煙,回薄良久。” 宋 葉適 《石洞書院記》:“君又蔭茂密以崇其幽,植芳妍以絢其陽,左右面勢,彼此回薄。”

(3).指迂迴繞行。 明 方孝孺 《勉學詩》:“ 黃河 西北來,雲自 崑崙 坵,經行非一山,回薄半九州。”

(1).循環變化。《文選·賈誼<鵩鳥賦>》:“萬物迴薄兮,振盪相轉。” 李善 註:“斯則萬物變化,烏有常則乎。《鶡冠子》曰:‘……精神迴薄,振盪相轉。’” 唐 駱賓王 《疇昔篇》:“意氣風雲倏如昨,歲月春秋屢迴薄。上苑頻經柳絮飛,中園幾番梅花落。” 清 沉謙 《引聲歌》:“大化迴薄,與仙者鄰。”

(2).縈繞。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忽有一洲自生,沙流迴薄。” 南朝 宋 鮑照 《歲暮悲》詩:“晝色苦沉陰,白雪夜迴薄。” 清 鈕琇 《觚賸·石言》:“萬里滄江,一峽束之,秀氣迴薄,靈液潛滋,是生石寶。”

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

逍遙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濯纓

洗濯冠纓。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後以“濯纓”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師利贊》:“體絶塵俗,故濯纓者高其跡。” 唐 白居易 《題噴玉泉》詩:“何時此巖下,來作濯纓翁。” 前蜀 韋莊 《題潁源廟》詩:“臨川試問 堯 秊事,猶被封人勸濯纓。”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詩》之五:“塵容愧濯纓,詠歸聞扣榜。”

息陰

(1).猶息影。《文選·謝靈運<還舊園作見顏範二中書>詩》:“衛生自有經,息陰謝所牽。” 李善 註:“息陰即息影。” 唐 竇參 《湖上閒居》詩:“避影將息陰,自然知音稀。”參見“ 息影 ”。

(2).乘陰涼。《文選·謝靈運<道路憶山中>詩》:“濯流激浮湍,息陰倚密竿。” 呂向 註:“謂倚密竹以就陰也。”

(3).猶濃陰。 明 陳子龍 《春郊》詩:“緒風吹息陰,青翠迷衣裳。”

解帶

(1).謂出仕。語出《後漢書·周磐傳》:“居貧養母,儉薄不充。嘗誦《詩》至《汝墳》之卒章,慨然而嘆,乃解韋帶,就孝廉之舉。” 李賢 註:“以韋皮為帶,未仕之服也。求仕則服革帶,故解之。” 唐 王勃 《別盧主簿序》:“惟高明之捧檄,屬吾人之解帶。”

(2).解開衣帶。表示熟不拘禮,或表示閒適。《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亮 深謂 備 雄姿傑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納。” 南朝 梁 沉約 《游沉道士館》詩:“開衿濯寒水,解帶臨清風。” 唐 白居易 《常樂里閒居》詩:“誰能讎校閒,解帶臥吾廬。” 宋 梅堯臣 《西禪院竹》詩:“解帶欲忘歸,壺觴歡自足。”

浩歌

放聲高歌,大聲歌唱。《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唐 杜甫 《玉華宮》詩:“憂來藉草坐,浩歌淚盈把。”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二九:“ 陶潛 詩喜説 荊軻 ,想見《停雲》發浩歌。” 魯迅 《野草·墓碣文》:“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

清商

(1).商聲,古代五音之一。古謂其調淒清悲涼,故稱。《韓非子·十過》:“公曰:‘清商固最悲乎?’ 師曠 曰:‘不如清徵。’”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夫五聲八音,清商流徵,損聰者也。” 唐 杜甫 《秋笛》詩:“清商欲盡奏,奏苦血霑衣。”

(2).謂秋風。 晉 潘岳 《悼亡詩》:“清商應秋至,溽暑隨節闌。” 元 范梈 《奉同元學士賦贈鄧提舉之官江浙》詩:“況值杪秋令,清商動涼幕。” 龔爾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鈍庵不至書寄用淵明九日閒居韻》:“清商發林際,颯颯動秋聲。”

參參

長貌。《後漢書·張衡傳》:“脩初服之娑娑兮,長余珮之參參。”《文選·束晳<補亡詩·華黍>》:“芒芒其稼,參參其穡。” 李善 註:“參參,長貌。” 唐 韓愈 《南山詩》:“參參削劍戟,煥煥銜瑩琇。”

天籟

自然界的聲音,物自然而然發出的聲音。如風聲、鳥聲、流水聲等

詩詞推薦

題倪元鎮雲林圖原文_題倪元鎮雲林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