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原文
十載從軍建羽旄,鳳樓西去接臨洮。
三秋月照龍沙白,九日霜飛雁塞高。
夜夜孤鸞巢翡翠,年年戰馬迓蒲萄。
何人為掃燕然石,一曲鐃歌指大刀。
詩詞問答
問:擬古的作者是誰?答:李待問
問:擬古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待問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待問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豪韻
2. 《廣東歷代書法圖錄》一三四頁
參考注釋
從軍
舊時指參加軍隊
棄商從軍
羽旄
(1).樂舞時所執的雉羽和旄牛尾。《禮記·樂記》:“比音而樂之,及乾戚羽旄,謂之樂。” 鄭玄 註:“羽,翟羽;旄,旄牛尾。文舞所執。”《莊子·天道》:“鐘鼓之音,羽旄之容,樂之末也。” 宋 蘇軾 《九成台銘》:“使耳聞天籟,則凡有形有聲者,皆吾羽旄、乾戚、管磬、匏絃。”
(2).古時常用鳥羽和旄牛尾為旗飾,故亦為旌旗的代稱。《墨子·非攻中》:“今嘗計軍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撥劫,往而靡弊腐爛不反者,不可勝數。”《孟子·梁惠王下》:“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 宋 蘇軾 《送范純粹守慶州》詩:“羽旄照城闕,談笑安邊隅。” 清 陳夢雷 《秋興》詩之七:“期門護蹕繞城皋,萬乘 長楊 擁羽旄。”
鳳樓
(1).指宮內的樓閣。 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京洛篇》:“鳳樓十二重,四戶八綺窗。” 宋 張孝祥 《憶秦娥·上元游西山作》詞:“元宵節,鳳樓相對鰲山結。”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合殿雲濃留嫩草,千官花覆駐遊絲。鳳樓出入誰焚牘,會見英雄集柏池。”
(2).借指朝廷。 清 沉樹本 《大水嘆》詩之二:“誰繪洚洞圖,為民陳鳳樓。”
(3).指婦女的居處。 南朝 梁 江淹 《征怨》詩:“盪子從征久,鳳樓簫管閒。” 隋 江總 《簫史曲》詩:“來時兔月滿,去後鳳樓空。” 南唐 馮延巳 《鵲踏枝》詞:“幾度鳳樓同飲宴,此夕相逢,卻勝當時見。”
(4).指 五鳳樓 。 清 趙翼 《後園居詩》:“文章千古事,詎可以勢爭。何哉諸巨公,好以古學鳴。未便 鳳樓 造,先長牛耳盟。”參見“ 五鳳樓 ”。
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叩栧新秋月,臨流別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對月》詩:“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 清 陸圻 《與歌者陳郎》詩:“玉管謾吹秋月白,紅牙曾對綺筵新。” 殷夫 《放腳時代的足印》詩:“秋月的深夜,沒有蟲聲攪破寂寞,便悲哀也難和我親近。”
(2).秋季。《魏書·長孫嵩傳》:“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則 裕 首可不戰而懸。”《南齊書·州郡志上》:“土甚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觀濤,與 京口 對岸, 江 之壯闊處也。”
龍沙
泛指塞外沙漠之地
定遠慷慨,專功西遐,坦步蔥、雪,咫尺龍沙。——《後漢書·班超傳贊》
九日
(1).九個太陽。古代神話,謂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堯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見《楚辭·招魂》、《山海經·海外東經》。 三國 魏 曹植 《愁霖賦》:“攀扶桑而仰觀兮,假九日於 * 。” 晉 傅玄 《雜詩》:“暘谷發清曜,九日棲高枝。” 清 顧炎武 《書女媧廟》詩:“彎弓不射九日落,蒼蒼列象生毛羽。”
(2).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藝文類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吳均 《續齊諧記》:“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飲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龍山飲》詩:“九日 龍山 飲,黃花笑逐臣。” 元 丁鶴年 《登定海虎蹲山》詩:“東海十年多契闊,西風九日獨登臨。”
雁塞
亦作“鴈塞”。山名。《初學記》卷三十引 南朝 齊 劉澄之 《梁州記》:“ 梁州縣 界有 鴈塞山 ,傳雲此山有大池水,鴈棲集之,故因名曰 鴈塞 。”其地當在今 陝西 漢中 一帶。
亦作“鴈塞”。泛指北方邊塞。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山連鴈塞,野接龍坰。” 宋 裴湘 《浪淘沙·並門》詞:“雁塞説 並門 ,郡枕 西汾 ,山形高下遠相吞。”
夜夜
(1) 每夜
他和祖母夏天夜夜在這裡納涼
夜夜達五更。——《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又
夜夜不得息。
鸞巢
鸞鳳之巢。比喻仙境。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變宮調>之一》:“龍穴非難附,鸞巢欲可窺。” 倪璠 註:“言其攀龍附鳳,有仙焉之志也……《竹書》云:‘ 黃帝 時,鳳巢阿閣。’鸞、鳳通稱,故云鸞巢。”
翡翠
(1) 一種單斜晶系的矽酸鈉鋁組成的礦物,加工後即成為有價值的玉器
(2) 動物名。又名赤翡翠。屬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佛法僧目
戰馬
訓練後用來作戰的馬(主要供騎兵使用)
戰馬嘶鳴
蒲萄
(1).見“ 葡萄 ”。
(2).古代駿馬名。
人為
(1) 人造成
一種人為的裝飾品
(2) 人去乾、做
事在人為
燕然石
東漢 竇憲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記功。後以“燕然石”指建立邊功的記功碑。 唐 李昂 《從軍行》:“ 田疇 不賣 盧龍 策, 竇憲 思勒 燕然 石。” 唐 耿湋 《送王將軍出塞》詩:“更就 燕然 石,行看奏虜功。” 唐 李益 《統漢峰下》詩:“只今已勒 燕然 石,北地無人空月明。”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長史溉登琅邪城》詩:“懷紀 燕山 石,思開 函谷 丸。”
一曲
(1).水流彎曲處。《詩·魏風·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傳:“謂水曲流處。” 唐 劉禹錫 《送李尚書鎮滑州》詩:“ 黃河 一曲當城下,緹騎千重照路傍。”
(2).猶一彎。 劉半農 《游香山紀事詩》:“一曲橫河水,風定波光靜。”
(3).猶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楊倞 註:“一曲,一端之曲説。” 漢 桓寬 《鹽鐵論·論鄒》:“將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萬方,猶無準平而欲知高下,無規矩而欲知之圓也。”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倫,推崇世教,小藝片言之善,偏長一曲之材,皆欲養成,未嘗棄廢。” 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原善上》:“人雖得乎全,其間則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於一曲。”
(4).猶一縷。 唐 張泌 《題華嚴寺木塔》詩:“一曲晚煙浮 渭水 ,半橋斜日照 鹹陽 。”
一首樂曲。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濁酒一盃,彈琴一曲。”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頗通絲竹,彈得幾曲琵琶,當此夜深孤悶之時,我試理一曲消遣咱!” 沉祖棻 《高陽台·訪媚香樓遺址》詞:“青山幾點胭脂血,做千秋悽怨,一曲嬌嬈。” 艾青 《向太陽》詩:“我的靈魂,不論白日和黑夜,永遠的唱著一曲人類命運的悲歌。”
鐃歌
(1).軍中樂歌。傳說 黃帝 、 岐伯 所作。 漢 樂府中屬鼓吹曲。馬上奏之,用以激勵士氣。也用於大駕出行和宴享功臣以及奏凱班師。 南朝 宋 何承天 《朱路篇》:“三軍且莫喧,聽我奏鐃歌。” 唐 李白 《鼓吹入朝曲》:“鐃歌列騎吹,颯沓引公卿。”
(2).泛指軍歌。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焚券》:“譚笑青萍歸路遠,清笳萬里和鐃歌。” 清 方文 《偕蔣穆之登金山懷龍友先生》詩:“曾上 江 樓閲水師,鐃歌鼓吹譜新詞。” 曹亞伯 《武昌起義》:“擇日出師,當天誓眾。鐃歌初唱, 漢 幟齊張。”
(3).指凱歌。 清 汪廷訥 《種玉記·夷江》:“指日功成齊奏凱,大家拍馬聽鐃歌。” 清 趙翼 《從軍征緬甸》詩:“傳語健兒休笑我,凱旋時節要鐃歌。” 陳毅 《水調歌頭·四游良口》詞:“又看激湍隧引,地下廠房發電,軋軋奏鐃歌。”
大刀
(1).古代一種兵器,帶有長柄的刀。《晉書·劉曜載記》:“ 安 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執丈八蛇矛。”《三國演義》第六六回:“見 雲長 青巾緑袍,坐於船上,傍邊 周倉 捧著大刀。”
(2).指用作武器的短柄長刀。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章:“ 劉宗敏 一馬當先,一雙大刀在黃昏的煙靄與飛塵中閃著白光。”
(3).指刀幣,古代 齊國 的貨幣。 宋 梅堯臣 有《飲劉原甫家,原甫懷二古錢,勸酒。其一,齊之大刀,長五寸半;其一,王莽時金錯刀,長二寸半》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