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賦原文
永念暑雨煩,居然蹈憂沴。
寧謂生怨咨,甘為小人敝。
陰淫亦何患,臨觀大川逝。
竹屋雖小疏,補苴豈無計。
水性本就下,平川衍無勢。
壅隘何不勝,湫底何由濟。
河伯逢海若,足使誇洋裔。
池魚肆涵泳,洋洋旁軒砌。
流汗一已收,蕭騷撫輕袂。
安得趣東歸,舟航應不滯。
詩詞問答
問:重賦的作者是誰?答:沈遼
問:重賦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沈遼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遼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霽韻
2. 原作冷,據四庫本改
參考注釋
永念
念念不忘。《書·大誥》:“予永念曰:‘天維喪 殷 ,若穡夫,予曷敢不終朕畝。’”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勛高當年,而茅土弗及。撫事永念,胡寧可昧。” 明 何景明 《青石崖棧》詩:“慎爾千金驅,永念垂堂語。”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這么重的擔子,他居然挑著走了二十里
怨咨
亦作“ 怨訾 ”。怨恨嗟嘆。《書·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禮記·緇衣》引作“怨資”。 陳澔 集說:“資,《書》作咨,此傳寫之誤。”《逸周書·太子晉解》:“四荒至,莫有怨訾,乃登為帝。” 孔晁 註:“訾,嘆恨也。” 唐 皮日休 《原謗》:“是其怨訾恨讟,蓰倍於天矣。” 宋 陸游 《雨雪兼旬有賦》:“祁寒人怨咨,千載語猶驗。” 劉師培 《悲佃篇》:“如 趙甲 四十頃分給二十家, 甲 止得五十畝,寧不怨咨?”
小人
(1) 〈方〉
(2) 指子女
養這么一個小人就讓夫妻倆夠操勞的了
(3) 小孩兒
陰淫
(1).陰氣過分。《左傳·昭公元年》:“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菑,陰淫寒疾,陽淫熱疾。” 杜預 註:“寒過則為冷。”
(2).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荊 、 吳 、 鄭 、 衞 之聲,《韶》、《濩》、《武》、《象》之樂,陰淫案衍之音。”《元典章·刑部三·不道》:“外據南方陰淫之地似此淫祀極多,亦合通行禁止。”
亦何
何其;多么。 晉 葛洪 《神仙傳·陰長生》:“況仙人亦何急急,令聞達朝闕之徒,知其所云為哉!” 唐 杜甫 《鹿頭山》詩:“斯人亦何幸,公鎮踰歲月。” 清 方文 《宋遺民詠·趙子固孟堅》:“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川逝
河水流逝。喻時光消逝。語本《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三國 魏 應瑒 《西狩賦》:“時霜淒而淹埜,寒風肅而川逝。” 晉 葛洪 《抱朴子·窮達》:“齊通塞於一塗、付榮辱於自然者,豈懷悒悶於知希,興永嘆於川逝乎?” 北周 庾信 《周柱國楚國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秋風北原,日沒川逝。”
竹屋
用竹子作材料建造的房屋。亦泛指簡陋的小屋。 唐 黃滔 《楊狀頭啟》:“土風則竹屋玲瓏,煙水則葉舟蕩漾。” 宋 梅堯臣 《仲春同師直至壠山雪中宿穰亭》詩:“與子乘羸馬,夜投山家宿,風雪滿綈裘,燈火深竹屋。” 清 洪亮吉 《乾溝道中書所見》詩:“新緑填街馬過遲,幾家竹屋枕陂池。”
補苴
補綴,縫補。語本 漢 劉向 《新序·刺奢》:“今民衣敝不補,履決不苴。”引申為彌補缺陷。《明史·武宗紀贊》:“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 清 陳學泗 《紀事》詩:“漫議補苴停轉運,最憐剜肉賜全租。” 李大釗 《警 * 父老書》:“ 民國 肇造,邦基未安,方期舉我全國剛毅強國之人心,嘗膽臥薪之志氣,艱難締造,補苴彌縫。”
水性
(1) 指人在水中活動的能力
水性好
不識水性
(2) 水的深淺、流速等特點
了解水性
(3) 性情浮蕩,如水一樣隨勢而流,比喻婦女愛情不專一
水性楊花
平川
廣闊平坦之地
平川廣野
無勢
沒有勢力或權位;失勢。《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魏其 失 竇太后 ,益疏不用,無勢。”《史記·汲鄭列傳論》:“夫以 汲 鄭 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
何不
為什麼不——用反問語氣,表示應該或可以
你何不大膽試一試
湫底
積滯不暢。《左傳·昭公元年》:“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 杜預 註:“湫,集也;底,滯也;露,羸也。壹之則血氣集滯而體羸露。” 唐 李商隱 《為賀拔員外上李相公啟》:“某素無靈氣,夙昧攝生,乏 單豹 養內之功,闕 王吉 實下之效,湫底莫適,節宣失中。”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河伯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黃河水神《莊子·秋水》:“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釋文:“河伯姓馮,名夷,一名冰夷,一名馮遲”。因為渡河淹死,天帝封之為水神
海若
傳說中的海神。《楚辭·遠遊》:“使 湘靈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馮夷 。” 王逸 註:“ 海若 ,海神名也。” 洪興祖 補註:“ 海若 , 莊子 所稱 北海若 也。” 南朝 宋 鮑照 《望水》詩:“ 河伯 自矜大, 海若 沉渺莽。” 宋 王安石 《謝知江寧府第二表》:“秋水方至,因知 海若 之難窮。” 章炳麟 《訄書·原教下》:“ 海若 者,右倪之龜也,以為瀛之神。”
池魚
(1) 池中的魚
(2) 比喻無辜受累遭殃。如:池魚堂燕(比喻無辜受禍);池魚幕燕(比喻處境危險極易遭殃的人)
涵泳
(1).潛游。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羨輕魵之涵泳,觀翔鷗之落啄。”
(2).浸潤;沉浸。 唐 韓愈 《禘祫議》:“臣生遭聖明,涵泳恩澤。” 明 宋濂 《送劉永泰還江西序》:“今幸遭逢有道之朝,登崇俊良,凡有血氣者莫不涵泳歌舞於神化之中。” 清 譚嗣同 《<仁學>自序》:“吾自少至壯,遍遭綱倫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
(3).深入領會。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三:“正 淵明 詩意,詩字少意多,尤可涵泳。”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一:“ 西京 以還至六朝及 韓 柳 ,便須銓擇佳者,熟讀涵泳之,令其漸漬汪洋。”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緒論外編》二九:“熟繹上下文,涵泳以求其立言之指,則差別畢見矣。”
洋洋
(1) 形容眾多或豐盛
洋洋萬言
(2) 盛大
河水洋洋
(3) 廣遠無涯
牧野洋洋
(4) 美善
聲藹洋洋
洋洋德音
(5) 喜樂
喜氣洋洋
其喜洋洋者矣。——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6) 形容聲音響亮
鐘磬洋洋
流水聲洋洋
軒砌
殿堂前的台階。 唐 杜甫 《八哀詩·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重敘 東都 別,朝陰改軒砌。” 宋 王讜 《唐語林·政事上》:“﹝ 牛叢 ﹞後自司勛員外郎為 睦州 刺史,入謝,上命至軒砌。”
流汗
(1).淌汗。從毛汗腺中分泌出大量汗液。《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奴之病得之流汗數出。” 晉 左思 《吳都賦》:“流汗霢霂,而中逵泥濘。” 明 李東陽 《奉敕諭》:“盛暑鑠金,流汗成血,兼時倍力,困苦益增,又不若不督之為愈也。”
(2).形容羞愧不安到極點。《漢書·王莽傳上》:“臣見諸侯面言事於前者,未嘗不流汗而慙愧也。” 唐 柳宗元 《答貢士蕭纂欲相師書》:“不意足下曲見記憶,遠辱書訊,貺以高文,開其知思,而又超僕以宗師之位,貸僕以丘山之號,流汗伏地,不知逃匿。” 清 吳偉業 《臨江參軍》詩:“左右為流汗,天子知質直。”
蕭騷
(1) 形容風吹樹葉等的聲音
秋風蕭騷
(2) 形容景色冷落
得趣
(1).謂合乎禮之旨意。《文選·張衡<東京賦>》:“規遵王度,動中得趣。” 薛綜 註:“趣,意也……舉動合禮之意也。”
(2).領會情趣。 宋 林逋 《贈胡明府》詩:“一琴牢落倚松窗,孤澹無君得趣長。”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詩話·陶杜酒詩》:“ 陶淵明 詩‘酒能消百慮’, 杜子美 雲‘一酌散千憂’,皆得趣之句也。”
(3).獲得樂趣。有趣味。 清 捧花生 《畫舫餘談》:“各攤數十文於前,斤斤較量,汗流滿背,自以為得趣,旁觀者殊作惡也。”
東歸
指回故鄉。因 漢 唐 皆都 長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辭京返里多言東歸。 三國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唐 鄭谷 《送京參翁先輩歸閩中》詩:“解印東歸去,人情此際多。” 唐 鄭谷 《賀進士駱用錫登第》詩:“春榜到春晚,一家榮一鄉……好是東歸日,高槐蕊半黃。”
舟航
(1).船隻。《淮南子·主術訓》:“大者以為舟航柱樑,小者以為楫楔。” 晉 左思 《吳都賦》:“汎舟航於 彭蠡 ,渾萬艘而既同。” 唐 白居易 《登老君閣望洛城》詩:“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閒。” 清 余懷 《板橋雜記·珠市名妓》:“水閣外環列舟航如堵墻。”
(2).猶津梁。 南朝 梁 沉約 《答釋法雲書》:“實不刊之妙旨,萬代之舟航。” 唐 楊炯 《臥讀書架賦》:“濟筆海兮爾為舟航,騁文囿兮爾為羽翼。”
(3).拯濟。《宋書·武帝紀中》:“相國 宋王 天縱聖德,靈武秀世,一匡頽運,再造區夏,固以興滅繼絶,舟航淪溺矣。”
(4).比喻濟世的良才。《晉書·劉弘陶侃等傳贊》:“ 長沙 勤王,擁斾戎場。任隆三事,功宣一匡。繄賴之重,匪伊舟航。” 唐 楊炯 《<王勃集>序》:“幼有鈞衡之略,獨負舟航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