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渚春濤原文
牛渚磯頭望眼開,桃花浪暖積成堆。
隨風怒卷半山雪,帶雨遙轟徹夜雷。
照水已憐溫嬌去,乘潮疑有子胥來。
瞿塘三峽應相似,會擬乘槎覽勝回。
詩詞問答
問:牛渚春濤的作者是誰?答:李汶
問:牛渚春濤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牛渚春濤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出處:明詩紀事 甲簽·卷六
參考注釋
牛渚磯
在今 安徽省 馬鞍山市 西南 長江 邊,為 牛渚山 北部突出於 長江 中的部分,又名 采石磯 ,是溝通 大江 南北的重要津渡。為 晉 溫嶠 燃犀、 袁宏 高詠以及傳說 唐 李白 捉月溺水處。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誌·記太平州牛渚磯》:“至 採石鎮 渡夾登 牛渚磯 。俯見 大江 ,閔然犀之取禍;傍顧荒臺,痛捉月之殞身;遙瞻西岸,思 樊若水 之獻策。”參見“ 犀照牛渚 ”、“ 牛渚詠 ”、“ 捉月 ”。
望眼
遠眺的眼睛;盼望的眼睛。 宋 岳飛 《滿江紅》詞:“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請糧被搶》:“嗟命薄,嘆年艱,含羞忍淚向人前,只恐公婆懸望眼。” 明 劉基 《驀山溪·晚春》詞:“無計網春暉,漫贏得、遮人望眼。登高凝睇,欲寄一封書,鴻路阻。” 清 吳偉業 《觀蜀鵑啼劇有感》:“花發春江望眼空,杜鵑聲切畫簾通。” 李廣田 《山水》:“住在山圈裡的人很不容易望到天邊……因為亂山遮住了你們的望眼。”參見“ 望眼欲穿 ”。
桃花浪
(1).猶桃花汛。 唐 杜甫 《春水》詩:“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 宋 張元乾 《滿江紅》詞:“春水迷天,桃花浪,幾番風惡。”參見“ 桃花汛 ”。
(2).傳說河津桃花浪起,江海之魚集聚 龍門 下,躍過 龍門 的化為龍,否則點額暴腮。見 辛氏 《三秦記》。後遂以比喻春闈。 宋 辛棄疾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詞:“ 禹門 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六:“ 鮑 氏 安國 、 安行 、 安世 兄弟,三科連中,故 程文昌 伯禹 贈之詩,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古今小說·趙伯昇茶肆遇仁宗》:“來年三月桃花浪,奪取羅袍轉故鄉。” 清 李漁 《慎鸞交·悲控》:“虧你做中流砥柱桃花浪,不似那跳 龍門 的個個顛狂。”
成堆
眾多事物聚集在一起。形容數量很多。 唐 李山甫 《牡丹》詩:“曉露精神妖欲動,暮煙情態恨成堆。” 茅盾 《子夜》十四:“女工們就像黃昏時候的蚊子,成堆起轟。”
隨風
(1).卦象名。《易·巽》:“《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孔穎達 疏:“隨風《巽》者,兩風相隨,故曰‘隨風’。風既相隨,物無不順。” 高亨 註:“本卦是兩《巽》相重,《巽》為風,然則本卦卦象是風與風相隨而吹也。按《象傳》又以風比君上之教命,隨風乃比教命重申。”
(2).任憑風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黃帝》:“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乾殼。”《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汎淫泛濫,隨風澹淡。與波搖盪,奄薄水渚。” 郭璞 註:“皆鳥任風波自縱漂貌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自志》:“蓋有漏根因,未結人天之果;而隨風盪墮,竟成藩溷之花。”
(3).比喻隨俗從眾。《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雖雅知 惲 者,猶隨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 呂向 註:“言 會宗 猶復隨口如風之靡草,亦何求稱善之譽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自非不待 文王 之豪傑,有不隨風草偃哉!風之既成,賢君相三紀挽之不足;風之將變,一狂士敗之有餘。”
半山
山腰
而半山居(停著)霧若帶然。——清· 姚鼐《登泰山記》
徹夜
整夜;一夜
徹夜苦讀
乘潮
(1).謂趁著潮水行船。 唐 劉方平 《採蓮曲》:“採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元史·張弘范傳》:“ 弘范 麾一軍乘潮而戰,不克, 李恆 等順潮而退。”
(2).順著潮水。 明 劉元卿 《賢奕編·觀物·泉海巨魚》:“ 泉海 有魚,乘潮入港,潮退不得出。”
(3).引申為隨大流。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別字”說開去》:“它能夠使一部分的有志於改革者遲疑一下子,從招潮者變為乘潮者。”
子胥
春秋 楚 大夫 伍員 的字。 楚平王 殺其父 奢 兄 尚 ,其經 宋 鄭 入 吳 ,助 闔廬 奪取王位,整軍經武。不久,攻破 楚國 ,掘 楚平王 之墓,鞭屍三百。 吳王 夫差 時,因力諫停止攻 齊 ,拒絕 越國 求和,而漸被疏遠。後 夫差 賜劍命 * ,並以鴟夷革盛其屍浮於 江 上。《莊子·盜跖》:“ 比干 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禍也。”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此詩人所以傷而作, 比干 子胥 遺身而忘禍也。” 唐 李白 《行路難》詩:“ 子胥 既棄 吳 江上, 屈原 終投 湘水 濱。” 明 許自昌 《水滸記·義什》:“那區區保正,真成一擲賭乾坤。效漁人縱 子胥 星奔,驅馳傳信,早見馬足起紅塵。” 楊超 《就義詩》:“留得 子胥 豪氣在,三年歸報 楚王 仇!”
瞿塘
見“ 瞿唐峽 ”。
三峽
“長江三峽”的簡稱,即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在長江上游,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與湖北省宜昌縣南津關之間,長193公里
相似
相類;相像
相似三角形
豕與亥相似。——《呂氏春秋·慎行論》
乘槎
亦作“ 乘楂 ”。乘坐竹、木筏。傳說天河與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見有浮槎去來,不失期,遂立飛閣於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織女、牽牛。此人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 郡訪 嚴君平 則知之。”後至 蜀 ,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時。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藝文類聚》卷八引“查”作“楂”。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也載有類似的傳說: 漢 張騫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乘槎經月,到一城市,見有一女在室內織布,又見一男子牽牛飲河,後帶回織女送給他的支機石。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序》:“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飇道阻, 蓬萊 無可到之期。” 宋 蘇軾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豈知乘槎天女側,獨倚雲機看織紗。” 清 孔尚任 《岸桴記》:“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後用以比喻奉使。 唐 杜甫 《有感》詩之一:“乘槎斷訊息,無處覓 張騫 。” 清 汪懋麟 《得舟次二隻琉球使還訊息》詩之一:“聞道乘槎客,安流實快哉。” 清 黃遵憲 《遠歸》詩:“且圖傍岸牽舟住,競説乘槎犯斗還。”參見“ 星槎 ”、“ 浮槎 ”。
覽勝
觀賞美麗的景色
中華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