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放勛巍盪未言學,教胄命夔始有虞。
夏序殷宗因遞述,文豐武鎬豈相殊。
橋圜莫作徒觀者,廷獻應為有用儒。
卻憶永平稱億萬,雖雲善善略鄰誣。
詩詞問答
問:《上丁釋奠後臨新建辟雍講學得近體四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三
2. 後漢紀稱明帝永平二年上始率群臣恭養三老五更於辟雍饗射禮畢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問難於前冠帶縉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云云所記未免失寔臨雍盛典觀聽雖多然縉紳冠帶何至億萬人之多且圜橋之間豈能容而人多擁擠亦必觀聽有所不及史傳之誣往往類是
參考注釋
放勛
見“ 放勛 ”。
亦作“ 放勛 ”。帝 堯 名。《書·堯典》:“曰若稽古, 帝堯 曰 放勛 。” 陸德明 釋文引 馬融 云:“ 放勛 , 堯 名。” 蔡沉 集傳:“放,至也……勛,功也。言 堯 之功大而無所不至也。”《史記·五帝本紀》:“帝 堯 者, 放勛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唐 皮日休 《河橋賦》:“迨乎 放勛 之世, 重華 之年,其水懷山,其波浸天。” 明 張居正 《承天大志紀贊·龍飛紀》:“開泰運,恢帝紘,視 放勛 有光焉。” 章炳麟 《哀韓賦》:“惟 放勛 之焦嶢兮,四凶終其天祿。”
教胄
(1).《書·舜典》:“帝曰:‘ 夔 !命汝典樂,教胄子。’” 孔 傳:“胄,長也。謂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以歌詩蹈之舞之,教長國子,中和祗庸孝友。”《說文》引作“教育子”,《史記·五帝本紀》作“教稺子”。 王引之 曰:“凡未冠者,通謂之稺子。稺子即育子,故曰:‘命汝典樂,教育子’ 西漢 經師如 夏侯 、 歐陽 必有訓育子為稺子者,故 史公 以稺代育,蓋有所受之。育、胄古聲相近,作胄者假借字耳…… 馬 注曰:‘胄,長也,教長天下之子弟。’訓胄為長,始與 史公 異義。然雲‘教長天下之子弟’,則是以教胄二字連讀而訓為教長。”見《經義述聞·尚書上》。後以“教胄”謂向後學講解經義。 南朝 梁 蕭統 《謝敕參解講啟》:“將應讓齒,反降教胄之恩。”
(2).謂教育國子。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耆儒教胄,龍種傳經,古元子入學遺法也。”
宗因
佛教因明學說中的第一和第二支。借指佛學邏輯。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上》:“簷外垂青豆,經中發白蕖,縱辯宗因袞袞,忘言理事如如。”
遞述
謂依次繼承。 唐 皮日休 《題叔孫通傳》:“故三王迭作,五帝更制, 夏 殷 易置, 文 武 遞述。”
作徒
(1).被判徒刑而罰作勞役的人。《漢書·成帝紀》:“壬午,行幸初陵,赦作徒。” 顏師古 註:“徒人之在陵作役者。”《資治通鑑·宋孝武帝大明三年》:“赦作徒、繫囚。”
(2).泛指服勞役的人。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轎釋名》:“ 禹 行九州山川險阻八年之久,必不當與作徒同步行。”
有用
可以利用、有價值、耐用
食物對動物有用,濕潤對植物有用
億萬
極言其數之多
億萬人民
善善
方言。輕易,隨便。《醒世姻緣傳》第五七回:“那人家善善的肯分與他便罷;若稍有些作難,他便拿了把刀要與人斫殺拚命。”《醒世姻緣傳》第九七回:“你怎么問他要得回來?他就肯善善的還與你不成?”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上丁釋奠後臨新建辟雍講學得近體四首·其二原文_上丁釋奠後臨新建辟雍講學得近體四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