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送灶

作者:杜文瀾 朝代:清代

木蘭花慢·送灶原文

聽千街響竹,趁宵半、送神歸。

正白馬迎初,黃羊薦後,風漾靈旗。

瓊卮漫教醉倒,怕曛曛、夜奏綠章遲。

知否天閽萬里,九門虎豹環司。

芳時。

彩燕絲雞。

中婦艷,少兒嬉。

笑因熱何人,踞觚憑我,媚奧奚為。

休辭歲盤草草,供梅花、聊當贈行詞。

好問和羹心事,炊香到處春回。

詩詞問答

問:木蘭花慢·送灶的作者是誰?答:杜文瀾
問:木蘭花慢·送灶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送神

(1).古代祭神,祭畢送之使去,謂之“送神”。《後漢書·禮儀志上》:“夜漏未盡七刻初納,進熟食,送神,還,有司告事畢。” 唐 韓愈 《柳州羅池廟碑》:“作《迎享送神詩》遺柳民,俾歌以祀焉。”《清嘉錄·念四夜送灶》引 清 郭麐 《送灶詞》:“千家送神爆竹齊,小兒索飯門東啼。”

(2).指驅送鬼神。 逯斐 《獵人小屋·椰林喜曲》:“一鑼鳴百鑼和,用來驅鬼送神。”

白馬

(1).白色的馬。《左傳·定公十年》:“ 公子地 有白馬四。公嬖 向魋 。 魋 欲之。”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明 高濂 《玉簪記·鬧會》:“分經來白馬,洗鉢起黃龍。” 方然 《白色花·報信者》:“我底白馬喲!大風來了,別讓細砂與你長長的鬃毛蒙住你底眼睛。”

(2).古代用白馬為盟誓或祭祀的犧牲。《史記·呂太后本紀》:“ 高帝 刑白馬盟曰:‘非 劉氏 而王,天下共擊之!’” 漢 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 禹 乃東巡,登 衡岳 ,血白馬以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騂毛白馬,珠盤玉敦,陳辭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

(3).古代以乘白馬表示有凶事。 唐 陳子昂 《祭孫府君文》:“白馬故人,青鳥送往。” 唐 李白 《古風》之三一:“白馬 華山君 ,相逢 平原里 。”參見“ 白馬素車 ”。

(4).見“ 白馬氐 ”。

(5).古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滑縣 北。《戰國策·趙策二》:“今 秦 以大王之力,西舉 巴蜀 ,併 漢中 ,東收兩 周 而西遷九鼎,守 白馬 之津。”《韓非子·初見秦》:“決 白馬 之口以沃 魏氏 ,是一舉而 三晉 亡,從者敗也。”

(6).古縣名。 春秋 衛國 曹 (一作“漕”) 邑 。故治在今 河南省 滑縣 東。《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二月, 紹 ( 袁紹 )遣 郭圖 、 淳于瓊 、 顏良 攻 東郡 太守 劉延 於 白馬 。”

(7).古驛名。 唐 末 朱全忠 殺 裴樞 等三十餘人於此,並用 李振 言,沉其屍於 黃河 ,驛由此著名。 清 鈕琇 《觚賸·虎丘題詩》:“ 虞山 錢宗伯 ( 錢謙益 )以譴歸,有題詩 虎丘 刺之者曰:‘……昔去尚寬沉 白馬 ,今來應悔賣 盧龍 。’”參見“ 白馬清流 ”。

(8).複姓。見《通志·氏族四》。

黃羊

(1).野生羊的一種。毛黃白色,腹下帶黃色,故名。生活在草原和沙漠地帶。《後漢書·陰識傳》:“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後,暴至巨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 唐 杜甫 《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詩:“黃羊飫不羶,蘆酒多還醉。”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一·黃羊》:“黃羊出 關 西、 西番 及 桂林 諸處。有四種,狀與羊同,但低小細肋。腹下帶黃色,角似羖羊。喜臥沙地,生沙漠。”

(2).因 東漢 陰識 用黃羊祭祀灶神致富,後世即用以為典,表示祭灶的供品。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庚子送灶即事>詩》:“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靈旗

亦作“ 靈旂 ”。 1.戰旗。出征前必祭禱之,以求旗開得勝,故稱。《史記·孝武本紀》:“其秋,為伐 南越 ,告禱 泰一 ,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以象天一三星,為 泰一 鋒,名曰‘靈旗’。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漢書·禮樂志》:“招搖靈旗,九夷賓將。” 顏師古 註:“畫招搖於旗以征伐,故稱靈旗。” 宋 岳珂 《桯史·吳畏齋謝贄啟》:“使靈旗再圖北指,詎不先出 峴 之師。” 清 許承欽 《錢塘江觀潮》詩:“靈旗百萬驅雷鼓,彊弩三千試水犀。”

(2).神靈的旗子。 唐 劉禹錫 《七夕》詩之一:“河鼓靈旗動, 嫦娥 破鏡斜。” 宋 文天祥 《代酹解星文》:“靡靈旗兮風翩翩,舉天瓢兮酌天泉。” 明 屠隆 《綵毫記·遊玩月宮》:“五雲車,靈旗導,七寶宮,鸞輿到。” 清 譚嗣同 《桃花夫人廟神弦曲》之一:“帝子靈旗千里遙,渚宮玉露苹花泣。”

(3).道教法器之一。用以驅邪鎮鬼。 宋 王珪 《依韻和王室徽奉安中太乙神像》:“妖氛自逐靈旂捲,瑞穀常登御廩蕃。”

瓊卮

玉制的酒器。亦用作酒器或酒的美稱。

曛曛

昏黃貌。 唐 張祜 《訪許用晦》詩:“遠郭日曛曛,停橈一訪君。”

天閽

(1).天帝的守門人。《楚辭·遠遊》:“命天閽其開關兮,排閶闔而望予。”《宋書·禮志三》:“麾天閽,使啟關,謁紫宮,朝 太一 。”

(2).天宮之門。 元 薩都剌 《避暑烏石山飲天章台》詩之二:“題詩向天閽,奎光射瑤席。”

(3).帝王宮殿的門。 唐 蔣防 《藩臣戀魏闕》詩:“恩波懷 魏 闕,獻納望天閽。”《宋史·孟昶傳》:“抗手疏以陳誠,伏天閽而請命。” 清 陳夢雷 《耿又朴年兄以三絕句見慰走筆步韻志感》:“索米 長安 亦聖恩,途窮難望叩天閽。”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九門

(1).禁城中的九種門。古宮室制度,天子設九門。《禮記·月令》:“﹝季春之月﹞田獵、罝罘、羅罔、畢翳、餧獸之藥,毋出九門。” 鄭玄 註:“天子九門者,路門也、應門也、雉門也、庫門也、皋門也、城門也、近郊門也、遠郊門也、關門也。”後用以稱宮門。 唐 盧綸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覽詩卷因以見示》詩:“九門洞啟延高論,百辟聯行挹大儒。” 唐 韓愈 《賀雨表》:“中使才出於九門,陰雲已垂於四野。”

(2).指宮禁。 唐 王維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詩:“九門寒漏徹,萬井曙鐘多。” 宋 王讜 《唐語林·識度》:“月餘,九門內勾出數十萬貫。” 宋 張孝祥 《浣溪沙》詞:“宮柳垂垂碧照室,九門深處五雲紅。”

(3).借指天子。 唐 戴叔倫 《送崔拾遺峒江淮訪圖書》詩:“九門思諫議,萬里採風謡。”

(4).指舊 北京 外城的九個門。 明 史玄 《舊京遺事》:“京師大城一重,周四十五里,城九門周正如印。南頭 正陽 崇文 宣武 三門;東頭 朝陽 東直 二門;西頭 阜城 西直 二門;北頭 德勝 安定 二門。”

(5).天門。 唐 李白 《梁甫吟》:“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叩關閽者怒。” 宋 梅聖俞 《冬雷》詩:“欲扣九門陳,恨身無鳥羽。”

(6).借指九天。 唐 錢起 《秋霖曲》:“聖主旰食憂元元,秋風苦雨暗九門。” 前蜀 韋莊 《終南山二十韻》:“雨侵諸縣黑,雲破九門青。”

豹環

北周 衛士所持長刀上的環形飾物。亦借指這種長刀。《隋書·禮儀志七》:“﹝ 後周 ﹞左右宗侍……皆服金塗甲,左執豹環,右執貔環長刀,並金塗飾。”

芳時

良辰;花開時節。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游役去芳時,歸來屢徂諐。” 宋 歐陽修 《減字木蘭花》詞:“愛惜芳時,莫待無花空折枝。” 明 劉基 《感遇》詩之二:“芳時良可惜,此物何足數。”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八:“芳時易過,駒隙年光。”

彩燕

舊俗,立春日剪彩綢為燕飾於頭部。見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 清 陳維崧 《清江裂石·人日送大鴻由平陵宛陵之皖桐》詞:“彩燕粘鷄鬭酒天,輕軟到釵鈿。”

古代立春日的一種應節飾物。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立春日悉翦綵為燕以戴之,帖‘宜春’二字。” 唐 李遠 《立春日》詩:“釵斜穿綵燕,羅薄翦春蟲。” 清 納蘭性德 《浣溪沙·庚申除夜》詞:“竹葉樽空翻綵燕,九枝燈炧顫金蟲。”

中婦

(1).指后妃。《大戴禮記·千乘》:“是以母弟官子鹹有臣志,莫敢援於外大夫,中婦私謁不行,此所以使五官治執事政也。” 孔廣森 補註:“《毛詩序》曰:后妃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

(2).次子之妻。《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長安有狹斜行》:“三子俱入室,室中自生光。大婦織綺紵,中婦織流黃。” 明 唐順之 《弟婦王氏墓志銘》:“弟婦姓 王 氏……余父 永州 守 有懷 翁之中婦,余弟郡學生 正之 之妻也。” 清 季麒光 《田婦行》:“大婦前行中婦隨,少婦紅顏能荷耜。”

(3).指妻子。 唐 盧照鄰 《橫吹曲辭》:“寄書謝中婦,時看鴻雁天。” 唐 李賀 《惱公》詩:“月明中婦覺,應笑畫堂空。” 葉蔥奇 註:“中婦,指其妻。” 清 龔自珍 《行路易》詩:“中婦豈不姝?座客豈不都?”

少兒

(1).小兒。《方言》第一:“ 朝鮮 、 洌水 之間,少兒泣而不止曰咺。” 郭璞 註:“少兒,猶言小兒。”

(2).少年和兒童。《中國青年報》1983.2.24:“ 趙雪君 一心撲在少兒教育上。”

踞觚

謂倚著灶角。語本《南華逸編》:“ 仲尼 讀《春秋》, 老聃 踞灶觚而聽。” 柴萼 《梵天廬叢錄·袁昶》:“少寇 吳公 昔嘗與予踞觚語此,引為深憂。” 周作人 《知堂回想錄·三味書屋》:“ 李越縵 有一篇《城西老屋賦》,寫家塾情狀的有一段很好,其詞曰:‘予之童騃,踞觚而讀。’”

媚奧

語出《論語·八佾》:“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奧,內也,以喻近臣也。灶,以喻執政也。”後用以喻阿附權貴。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紹興二年四月》:“尚慮進用之人,才可勝德,心則媚奧,潛效偏私,浸成離間,將見分朋植黨,互相傾搖。”

辭歲

舊俗農曆除夕,親友間互相拜謁祝福,家人叩拜尊長互祝平安等,謂之“辭歲”。 明 劉侗 於奕正 《帝京景物略·城東內外》:“﹝除夕夜﹞家長幼畢拜,已,各自拜,曰辭歲。已,藂坐食飲,曰守歲。”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十二月·歲暮雜務》:“除夕為尊親師長辭歲,歸而盥沐,祀祖祀神接灶。”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辭歲》:“凡除夕,蟒袍補褂走謁親友者,謂之辭歲。家人叩謁尊長,亦曰辭歲。新婚者,必至岳家辭歲,否則為不恭。” 巴金 《家》十五:“ 覺新 和他的三個叔父都坐轎子出去拜客‘辭歲’。”

草草

馬虎;簡陋從事;不細緻或不全面;慌亂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他草草收拾了一下,背著包就往東站趕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贈行

臨別相贈。《漢書·段會宗傳》:“雖然,朋友以言贈行,敢不略意。” 顏師古 註:“贈行謂將別相贈也。” 唐 李白 《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詩:“相國 齊 晏子 ,贈行不及言。” 清 查慎行 《送楊致軒赴淮上並簡總河尚書陳滄洲》詩:“贈行意盡此,或勝酒一巵。”

好問

勤於向人請教。《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故曰:‘力行近乎仁,好問近乎智,知恥近乎勇。’” 宋 蘇軾 《杭州謝表》之一:“臣猥以末技,日奉講帷……方陛下好問之初,遽以疾去,推之理數,可謂奇窮。”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至於‘六經’‘四書’所載,多聞多見……好問好察,是皆明白求於事為之際。”

和羹

(1).配以不同調味品而製成的羹湯。《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孔 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陽書》:“貝錦以繁采發華;和羹以鹽梅致旨。”後用以比喻大臣輔助君主綜理國政。 唐 錢起 《陪郭令公東亭宴集》詩:“不愁懽樂盡,積慶在和羹。”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二:“舉朝水火和羹苦,於野玄黃戰血重。”

(2).喻宰輔之職。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門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心事

心裡盤算、思慮的事(多指感到為難的)

到處

各處;處處

陪客人到處參觀

到處找他

詩詞推薦

木蘭花慢·送灶原文_木蘭花慢·送灶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