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山書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鄰山書屋原文

假山數百餘年久,久假烏知非故有。

書屋倚岩不計寬,忘筌真似居林藪。

行將蹕駐避暑莊,玉岑精舍當憑牖。

忽然自笑失拘墟,真假評量有是否。

詩詞問答

問:鄰山書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鄰山書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有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二

2. 山莊內書屋名

參考注釋

假山

園林中用石頭堆砌而成以供欣賞的小山

知非

(1).五十歲的代稱。《淮南子·原道訓》:“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謂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過失。後因以“知非”稱五十歲。 唐 白居易 《自詠》:“誠知此事非,又過知非年。”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余自少 陸機 作賦之二年,至過 蘧瑗 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鈕琇 《觚賸·除夜覘士》:“﹝ 陳楚產 ﹞齒踰知非,始補弟子員。”

(2).省悟以往的錯誤。 唐 趙嘏 《東歸道中》詩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寧調元 《東蛻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遙想待他年。”

故有

(1).固有。《淮南子·主術訓》:“用非其有,使非其人,晏然若故有之。”

(2).尚有。 宋 王安石 《孟子》詩:“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

書屋

供讀書的房子

不計

不計較;不考慮

不計成本

不計個人得失

忘筌

(1).忘記了捕魚的筌。比喻目的達到後就忘記了原來的憑藉。語出《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通“ 筌 ”。 晉 何劭 《贈張華》詩:“奚用遺形骸,忘筌在得魚。” 唐 韓偓 《感事三十四韻》:“ * 常獨泣,多士已忘筌。”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 劉 始大悟,不覺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將無使吾為忘筌忘蹄之人哉!’”

(2).引申喻不值得重視的事或物。 唐 劉禹錫 《春日書懷寄東洛白二十二楊八二庶子》詩:“曾向空門學坐禪,如今萬事盡忘筌。” 元 王禎 《農書》卷二二:“資爾屈伸功用畢,莫將良器等忘筌。”

真似

猶言酷肖(兼指神與形兩方面)。 元 蒲道源 《贈傳神李肖岩》詩:“畫師筆底要真似,妙想乃與天機通。”

居林

謂在家閒居。林,林下,退隱之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閣三·古道》:“ 蕭岳峯 大司馬其同年也,時 申 久居林, 蕭 已晉三孤。”

行將

不久就要;將要

行將為人所並。——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行將就道

避暑

(1) 到涼爽的地方度過炎熱的暑期

(2) 避免中暑

玉岑

(1).謂玉階。 晉 皇甫謐 《釋勸論》:“排閶闔,步玉岑,登紫闥,侍北辰。”

(2).對山的美稱。 宋 陸游 《扇子峽山腹有草閣小亭非俗人所居也》詩:“絶境慰人心,誰家住玉岑。”

(3).指雪山。 明 楊慎 《至後雪》詩:“白雪晃元陰,清都帶玉岑。”

精舍

(1) 講學的處所;收齋

(2) 僧道居住或說法布道的處所

(3) 指心,古人認為心是精神所居之處

忽然

突然地,動作、行為的發生或情況的變化來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撫尺一下。——《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天氣忽然冷了起來

拘墟

見“ 拘虛 ”。

評量

(1).量度;估量。《爾雅·釋言》“賦,量也” 晉 郭璞 註:“賦稅所以評量。” 郝懿行 義疏:“量者,《説文》云:‘稱輕重也。’……《周禮·序官》‘量人’註:‘量,猶度也。’……《魯語》云:‘賦里以入,而量其有無。’然則賦斂、賦稅即為量入,賦布、賦予即為量出。賦之為言橅也。橅,揣料。”

(2).評判衡量。 唐 澄觀 《華嚴經疏鈔懸談》卷二一:“今初語業為體者是標,語即聲也。謂佛語下,別顯其相,謂唱號言辭、評量論説。” 明 周履靖 《錦箋記·晝錦》:“我呵年當貌當,雙擁著 英皇 ,美風情一任千載評量。” 魯迅 《華蓋集·並非閒話(三)》:“去年,我曾向DF先生提議過,以為該有人搜羅了各處的各種定期刊行物,仔細評量,選印幾本小說集,來紹介於世間。”

是否

對不對;是不是。 宋 蘇軾 《申省乞不定奪役法議狀》:“乞取 孫尚書 及 軾 所議付臺諫給舍郎官,定其是否,然後罷其不可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我未曾到過外國,也不知他的説話,是否全靠得住。” 劉半農 《敲冰》詩:“請問人間:是否人人都有喝到的福?”

詩詞推薦

鄰山書屋原文_鄰山書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