嫵媚謠

作者:石寶 朝代:明代

嫵媚謠原文

嫵媚復嫵媚,不道李與桃。

阿嬌十四著繡袍,錦襦雙佩并州刀。

自從貞觀見天子,宮妝靚麗珠鞋高。

親挑佛燈誦佛語,邂逅君王淚如雨。

未央前殿恰垂簾,白馬道場齊抱杵。

提兵誰遣太法師,縳賊親煩長公主。

大雲經梵不足聽,天堂火發延御屏。

雨露新歸奉宸監,浮屠鬼戰金輪庭。

李花不開媚娘舞,海內紛紛爭好武。

道旁誰遇觸邪冠,骨肉不如岩下土。

詩詞問答

問:嫵媚謠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嫵媚謠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石寶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寶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明詩紀事 丙簽·卷九、熊峰集卷二

參考注釋

嫵媚

姿態美好可愛

嫵媚懺弱

不道

(1)

不料

不道 * 政府卻在十二月十八日通電各地軍政當局文里,又加上他們“搗毀機關、阻斷交通…”的罪名。——魯迅《“友邦驚詫”論》

(2)

無道

大逆不道

阿嬌

(1).指 漢武帝 陳 皇后 。《漢武故事》:“ 膠東王 數歲,公主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否?’長主指左右長御百餘人,皆雲不用,指其女:‘ 阿嬌 好否?’笑對曰:‘好,若得 阿嬌 作婦,當作金屋貯之。’長主大悅。” 宋 王安石 《明妃曲》之一:“君不見咫尺 長門 閉 阿嬌 ,人生失意無南北。”

(2).後常用借指妓女或外寵。 唐 孫棨 《題妓王福娘牆》詩之二:“寒繡衣裳餉 阿嬌 ,新團香獸不禁燒。” 明 無名氏 《霞箋記·霞箋題字》:“何必歌 蘇小 ,行雲知已遏,類鳴蜩,欲傍秦箏看 阿嬌 。” 郁達夫 《懷揚州--用姜白石<小紅低唱我 * >韻》:“亂擲黃金買 阿嬌 ,窮來 吳市 再吹簫。”參見“ 金屋藏嬌 ”。

(3).方言。子女。 清 郝懿行 《證俗文》卷四:“子女, 關中 謂之麆子,亦謂之阿嬌。《輟耕録》: 段繼昌 好飲,以錢遺之者盡送酒家,名酒曰黃嬌。蓋 關中 以兒女為阿嬌,故況之。”

并州刀

見“ 並刀 ”。

自從

介詞,表示過去的某段時間的起點

自從去年秋天到現在

觀見

看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燕王 ﹞謂 衛 人曰:‘客為棘削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觀見之。’” 元 鄭廷玉 《金鳳釵》第一折:“你可不觀見容顏便得知,有甚么不解其中意。”《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 翠蓮 走到爹媽面前,觀見二親滿面憂愁,雙眉不展。”《白雪遺音·七香車·十二月》:“佳人斜倚著欄桿站,觀見離南一羣雁。”

天子

古以君權為神所授,故稱帝王為天子

歸來見天子。——《樂府詩集·木蘭詩》

天子坐明堂。

宮妝

宮女的打扮裝束

靚麗

艷麗。 宋 蘇洵 《蘇氏族譜亭記》:“其輿馬赫奕,婢妾靚麗,足以盪惑里巷之小人。” 明 方孝孺 《菊趣軒記》:“覩園林之靚麗,無復隱居之適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豬嘴道人》:“兩人就視,見樓臺山水,花木靚麗。”

佛燈

供於佛前的燈火。 宋 蘇軾 《是日宿水陸寺寄北山清順僧》詩之一:“農事未休侵小雪,佛燈初上報黃昏。”《西遊記》第十七回:“萬籟聲寧,千山鳥絶。溪邊漁火息,塔上佛燈昏。” 清 龔自珍 《一痕沙·錄言》詞:“高閣佛燈青,替鈔經。”

邂逅

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見此邂逅。——《詩·唐風·綢繆》

邂逅發露,禍及知親。——《後漢書·杜根傳》

邂逅迷惑。——《三國志·管寧傳》

君王

古稱天子或諸侯

君王為人不忍。——《史記·項羽本紀》

君王與沛公飯。

如雨

(1).形容多。《詩·齊風·敝笱》:“ 齊 子歸止,其從如雨。” 毛 傳:“如雨,言多也。”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當此之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2).謂別後很難重逢,就像落下的雨不再回到天空。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風流雲散,一別如雨。”

(3).悽苦貌。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湫兮如風,淒兮如雨。”

未央

未已;未盡

夜如何其?夜未央。——《詩·小雅·庭燎》

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楚辭·離騷》

此恨未央

前殿

正殿。《史記·秦始皇本紀》:“乃營作朝宮 渭 南 上林苑 中。先作前殿 阿房 。”《文選·揚雄<甘泉賦>》:“前殿崔巍兮, 和氏 靈瓏。” 李善 註:“前殿,正殿也。諸宮皆有之。《漢書》曰:‘ 未央宮 立前殿。’” 唐 王維 《扶南曲歌詞》之四:“拂曙朝前殿,玉墀多珮聲。” 趙殿成 箋註:“ 漢 時 長樂 、 未央 、 建章 、 甘泉 諸宮皆有前殿,即正殿也。《玉海》:‘ 周 曰路寢, 漢 曰前殿。’”

垂簾

(1).放下帘子。謂閒居無事。《南史·顧覬之傳》:“ 覬之 御繁以約,縣用無事。晝日垂簾,門階閒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李坤》:“蔡以《易》卜,垂簾都門。”

(2).指潛心致力,不預聞他事。《魏書·儒林傳·徐遵明》:“故能垂簾自精,下帷獨得,鑽經緯之微言,研聖賢之妙旨。”

(3).謂女後輔幼主臨朝聽政。《舊唐書·高宗紀下》:“自誅 上官儀 後,上每視朝, 天后 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聖’。” 宋 蘇轍 《龍川別志》卷下:“ 章獻皇后 崩, 呂公 以後遺令冊 楊太妃 為皇太后,且復垂簾,士大夫多不悅。”《清史稿·禮志七》:“ 文宗 崩, 穆宗 幼沖嗣位。御史 董元醇 奏請皇太后暫權朝政,稱旨,命王大臣等議垂簾儀制。”

(4).指垂下的帘子。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巖前懸石甚巨,當洞門,若樹屏,若垂簾。”

白馬

(1).白色的馬。《左傳·定公十年》:“ 公子地 有白馬四。公嬖 向魋 。 魋 欲之。”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明 高濂 《玉簪記·鬧會》:“分經來白馬,洗鉢起黃龍。” 方然 《白色花·報信者》:“我底白馬喲!大風來了,別讓細砂與你長長的鬃毛蒙住你底眼睛。”

(2).古代用白馬為盟誓或祭祀的犧牲。《史記·呂太后本紀》:“ 高帝 刑白馬盟曰:‘非 劉氏 而王,天下共擊之!’” 漢 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 禹 乃東巡,登 衡岳 ,血白馬以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騂毛白馬,珠盤玉敦,陳辭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

(3).古代以乘白馬表示有凶事。 唐 陳子昂 《祭孫府君文》:“白馬故人,青鳥送往。” 唐 李白 《古風》之三一:“白馬 華山君 ,相逢 平原里 。”參見“ 白馬素車 ”。

(4).見“ 白馬氐 ”。

(5).古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滑縣 北。《戰國策·趙策二》:“今 秦 以大王之力,西舉 巴蜀 ,併 漢中 ,東收兩 周 而西遷九鼎,守 白馬 之津。”《韓非子·初見秦》:“決 白馬 之口以沃 魏氏 ,是一舉而 三晉 亡,從者敗也。”

(6).古縣名。 春秋 衛國 曹 (一作“漕”) 邑 。故治在今 河南省 滑縣 東。《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二月, 紹 ( 袁紹 )遣 郭圖 、 淳于瓊 、 顏良 攻 東郡 太守 劉延 於 白馬 。”

(7).古驛名。 唐 末 朱全忠 殺 裴樞 等三十餘人於此,並用 李振 言,沉其屍於 黃河 ,驛由此著名。 清 鈕琇 《觚賸·虎丘題詩》:“ 虞山 錢宗伯 ( 錢謙益 )以譴歸,有題詩 虎丘 刺之者曰:‘……昔去尚寬沉 白馬 ,今來應悔賣 盧龍 。’”參見“ 白馬清流 ”。

(8).複姓。見《通志·氏族四》。

道場

道士或和尚做法事的場所,也指所做的法事

提兵

率領軍隊。 唐 武元衡 《兵行褒斜谷作》詩:“注意奏凱赴都畿,速令提兵還 石坂 。”《封神演義》第四三回:“自來提兵征伐多年,未嘗有挫鋒鋭;今日到此,失機喪師,殊為痛恨!”京劇《取南郡》第十四場:“ 牛金 、 曹純 恐非 周瑜 敵手,元帥還須提兵接應。”

法師

精通佛典之高僧

長公主

皇帝的姊妹或皇女之尊崇者的封號,儀服同藩王。後代僅為皇帝姊妹的封號。《漢書·昭帝紀》:“帝姊 鄂邑公主 益湯沐邑,為長公主,共養省中。”《後漢書·皇后紀下》:“ 漢 制,皇女皆封縣公主,儀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號長公主,儀服同蕃王。”《新唐書·高宗三女傳》:“ 高安公主 , 義陽 母弟也…… 神龍 初,進冊長公主。”《宋史·秦國大長公主傳》:“ 秦國大長公主 , 太祖 同母妹也。初適 米福德 , 福德 卒。 太祖 即位, 建隆 元年封 燕國長公主 。”《明史·公主傳序》:“ 明 制,皇姑曰大長公主,皇姊妹曰長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冊。”。《漢書·外戚傳上·孝景王皇后》:“長公主 嫖 有女,欲與太子為妃, 栗姬 妒,而 景帝 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得貴幸, 栗姬 日怨怒,謝長主,不許。”

雲經

(1).指傳說中 黃帝 受命時上天所授之圖籍。事本《左傳·昭公十七年》:“昔 黃帝氏 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 杜預 註:“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百官師長皆以云為名號。”《宋書·謝莊傳》:“時 河南 獻舞馬,詔羣臣為賦, 莊 所上其詞曰:‘天子馭三光,總萬宇,挹雲經之留憲,裁 河 書之遺矩。’”

(2).《大雲請雨經》的略稱。 宋 范成大 《再次喜雨詩韻》:“仙篆驅龍效水靈,佛螺吹梵演《雲經》。”

不足

(1)

不充足,不夠,滿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樂府詩集·陌上桑》

最愛湖東行不足。——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沒有

信心不足

(3)

少於,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5)

不值得,不必

天堂

(1)

(2) 某些宗教指正直者死後的靈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

死後進天堂

(3) 美好的生活環境

(4) 〈方〉∶指額頭

黃泥漿從他的天堂上、眼睛邊、嘴邊往下淌

御屏

皇帝用的屏風。 宋 田錫 《御覽序》:“可以銘於座隅者,書於御屏;可以用於帝道者,録為御覽。”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潘庭堅王實之》:“上怒不答,徑轉御屏。” 明 唐順之 《贈春岩王尹朝京》詩:“此行人共羨,名在御屏前。”

雨露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澤

歸奉

事奉。《宋書·王誕傳》:“﹝ 王誕 ﹞盡心歸奉,日夜不懈, 高祖 甚委仗之。”

浮屠

亦作“ 浮圖 ”。1.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佛陀,佛。《後漢書·西域傳·天竺》:“其人弱於 月氏 ,脩浮圖道,不殺伐,遂以成俗。” 李賢 註:“浮圖,即佛也。”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浮屠者,佛也。 西域 天竺 有佛道焉。佛者, 漢 言覺。將悟羣生也。”《新唐書·狄仁傑傳》:“後將造浮屠大像,度費數百萬。”

(2).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教。 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浮屠害政,桑門蠹俗。風驚霧起,馳盪不休。”《新唐書·李夷簡傳》:“﹝ 夷簡 ﹞將終,戒毋厚葬,毋事浮屠。” 清 惲敬 《香山先生家傳》:“論曰:先生之學,雜於浮圖、老氏。”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喇嘛﹞則又似與浮屠同出,其髠首不蓄髮亦同。”

(3).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和尚。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夫 文暢 ,浮屠也。” 宋 王禹偁 《柳贊善寫真贊》序:“﹝ 柳宜 ﹞堂有母,思見其面而不得歸,浮圖 神秀 為寫其真,使其弟持還,以慰倚門之望。”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若有浮屠,持鉢而倚於門閭,是曰空相之廬。”

(4).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阿育王 起浮屠於佛泥洹處,雙樹及塔今無復有也。” 宋 蘇軾 《薦城禪院五百羅漢記》:“且造鐵浮屠十有 * ,高百二十尺。” 清 李漁 《蜃中樓·傳書》:“你慈悲救苦,俺稽首皈依,勝造個七級浮屠。”

(5).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舊時稱傘或旗的頂子。因其形似塔頂,故名。《金史·儀衛志下》:“傘制,皇太子三位妃皆青羅表紫里、金浮圖。”《明史·流賊傳·李自成》:“標營白幟黑纛, 自成 獨白鬃大纛銀浮屠。”

(6).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博戲中擲骰子所成的一種貴彩。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 章郇公 守 洪州 ,嘗因晏客,擲骰賭酒。乃自默占,如異日登台輔,即成貴采。一擲得佛面浮圖,遂緘秘其骰,至為相猶在。” 宋 袁文 《瓮牖閒評》卷六:“又博家以一二三四五六投子為浮圖……藉此名以名投子者,豈以一二三四五六為自細至粗如浮圖之狀也歟?”

戰金

謂金光閃動。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詞:“鸂鶒戰金紅掌墜,翠雲低。”戰,一本作“ 顫 ”。

海內

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抱,因而稱國境以內為海內

海內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大亂。——《資治通鑑》

紛爭

(1) 爭執

(2) 憤怒的、厲害的、吵鬧的或長時間的爭論或吵架

觸邪冠

即獬豸冠。神獸獬豸,能觸奸邪。古代為法冠之飾。 唐 劉長卿 《爪洲驛餞張侍御》詩:“風生趨府步,筆偃觸邪冠。”參見“ 獬豸冠 ”。

骨肉

(1) 身體

骨肉歸復於土。——《禮記》

(2) 骨和肉

(3) 比喻至親

親生骨肉

骨肉關係

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此之謂骨肉之親。——《呂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說他無緣無故築什麼萬里長城,害得人家骨肉分離。——《孟姜女》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下土

(1).大地。《詩·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臨下土。” 唐 張喬 《試月中桂》詩:“根非生下土,葉不墜秋風。” 明 何景明 《九詠》:“下土幽暗而嶮巇兮,需光澤之照臨。”

(2).四方;天下。《書·舜典》:“帝釐下土,方設居方。” 孔 傳:“言 舜 理四方,諸侯各設其官居其方。”《國語·吳語》:“余心豈忘憂恤,不惟下土之康靖。” 韋昭 註:“不但憂四方,乃憂王室也。”《後漢書·仲長統傳》:“故下土無壅滯之土,國朝無專貴之人。” 宋 曾鞏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其淵謀遠略,必中事幾,善訓嘉謨,可為世則者,傳聞下土,雖僅得其一二,已足以度越眾慮,非可闚測,可謂有君人之德大。” 魯迅 《無題》詩:“下土惟 秦 醉,中流輟 越 吟。”

(3).指人間。《詩·小雅·小旻》:“旻天疾威,敷於下土。”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五:“ 豫章 人 劉廣 ,年少未婚,至田舍,見一女子,云:‘我是 何參軍 女,年十四而夭,為 西王母 所養,使與下土人交。’ 廣 與之 * 。” 前蜀 貫休 《陽春曲》:“何不卻辭上帝下下土,忍見蒼生苦苦苦!” 清 魏源 《雜詩》之四:“維帝高冥冥,安聞下土怨。”

(4).偏遠的地方。《漢書·劉輔傳》:“臣等愚,以為 輔 幸得託公族之親,在諫臣之列,新從下土來,未知朝廷體,獨觸忌諱,不足深過。” 漢 王符 《潛夫論·三式》:“細民冤結,無所控告,下土邊遠,能詣闕者,萬無數人,其得省治,不能百一。”《魏書·朱長生傳》:“ 高車 主 阿伏至羅 責 長生 等拜, 長生 拒之曰:‘我天子使,安肯拜下土諸侯!’”

(5).低洼之地。《書·禹貢》:“厥土惟壤,下土墳壚。” 孔 傳:“高者壤,下者壚。”一說,下等土地。 孫星衍 注引 馬融 曰:“ 豫州 地有三等,下者墳壚也。”

猶入土。指埋葬。 宋之的 《故鄉》:“老的下土的時候,使了財主五吊錢,幾年沒還上,咱祖上留下來的這幾間破草房跟西河沿那八分菜田地,都出給財主了。”

詩詞推薦

嫵媚謠原文_嫵媚謠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