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祭歷代帝王廟禮成述事原文
昨年四庫閱全書,祀典於心未愜諸。
將謂聖言已遵畢,孰知廷議反成虛。
重加考訂俾全入,用潔馨香侑定居。
敢以古稀謝躬祭,曰欽曰監並殷予。
詩詞問答
問:仲春祭歷代帝王廟禮成述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仲春祭歷代帝王廟禮成述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仲春祭歷代帝王廟禮成述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三
2. 向閱旨意皇祖實錄增祀遵歷代帝王意諭謂彼時諸臣已奉德秩祀無遺是以乙未年躬祭帝王廟詩有但匪墮宗均入祀仁皇奕代著金科之句及昨歲閱大清通禮並檢閱紅本始知崇祀者尚少而於前後五代則全無反闌入後漢之桓靈甚不愜於懷因敕大學士九卿等更議增晉元帝明元帝成帝康帝穆帝哀帝簡文帝宋文帝孝武帝明帝齊武帝陳文帝宣帝元魏道武帝明帝太武帝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唐憲宗後唐明宗周世宗金哀宗凡二十五帝其桓靈則徹出之以昭公論用符前訓
參考注釋
昨年
去年。 明 張居正 《陳六事疏》:“即如昨年,皇上以虜賊內犯,特勑廷臣,集議防虜之策。” 魯迅 《集外集拾遺·今春的兩種感想》:“昨年 東北 事變詳情我一點不知道。”
四庫
我國古代宮廷藏書的地方,分庫收藏經、史、子、集四部類圖書
全書
(1).內容完整,並無殘缺的書。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但既殘缺,非復全書。” 宋 曾鞏 《<新序>目錄序》:“ 劉向 所集次《新序》三十篇; 隋 唐 之世,尚為全書,今可見者十篇而已。”
(2).指整部書。 清 康熙 《御製<佩文韻府>序》:“於五十年十月全書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萬八千餘頁。”
(3).由許多人合編的叢書。如:《四庫全書》。
(4).指一人的全集。如:《曾子全書》。
(5).就某一專題進行全面闡述所編次的書。如:《農政全書》。
祀典
(1).記載祭祀儀禮的典籍。《國語·魯語上》:“凡禘、郊、祖、宗、報,此五者國之典祀也……非是,不在祀典。”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修張良廟教》:“夫盛德不泯,義存祀典。” 宋 蘇軾 《奏乞封太白山神狀》:“伏見當府 郿縣 太白山 ,雄鎮一方,載在祀典。”
(2).祭祀的儀禮。 南朝 宋 顏延之 《皇太子釋奠會作詩》:“敬躬祀典,告奠聖靈。” 唐 陳羽 《明水賦》:“神靈是享,祀典攸傳。”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元氏封龍山頌》:“ 元氏 在 後漢 為 常山 相治,故相與長史,得為境內之山陳請祀典。”《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八回:“須知我是受了煌煌祀典,只有諭祭是派員拈香的。”
未愜
猶不滿意。《隋書·禮儀志一》:“帝既受 周 禪,恐黎民未愜,多説符瑞以耀之。”
孰知
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荀子·禮論》:“孰知夫禮義文理之所以養情也!” 唐 杜甫 《垂老別》詩:“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 唐 韓愈 《復志賦》:“窺前靈之逸跡兮,超孤舉而幽尋,既識路又疾驅兮,孰知餘力之不任。”
廷議
(1).在朝廷上商議或發表議論。《後漢書·方術傳上·郭憲》:“時 匈奴 數犯塞,帝患之,乃召百僚廷議。” 唐 韓愈 《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公卿廷議以轉運使不得其人,宜選才幹之士往換之。”
(2).指朝廷上的議論。 清 李慈銘 《庚午書事》詩:“夷酋方喪魄,廷議急和戎。”
考訂
考核訂正。 宋 秦觀 《謀主》:“將有天下之事,未嘗不先於謀。故考訂卿士之議,參酌庶人之言,所以謀之於明也。” 元 揭傒斯 《孔氏譜序》:“拜 曲阜 林廟,且因以考訂其譜諜,而收其所未續者。”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若必考訂其文法,是責明於垢鑒矣。” 劉師培 《論近世文學之變遷》:“昔 陽湖 孫氏 ,分著述與考據為二:以考訂經史者為考據,抒寫性靈者為著作。”
考據訂正。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其源委、授受、歲月攷訂,邈不可求。” 清 姚鼐 《<泰山道里記>序》:“比有 岱宗 之游,過 聶君 山居,迺索其書讀之。其攷訂古今,皆詳覈可喜。”
潔馨
清潔而芳香。 宋 戴復古 《僮約》詩:“衣裳脫著勤收管,飲食烹炰貴潔馨。”
定居
使在一個地方固定居住下來
使難民在農場定居落戶
定居於北京的德國人
古稀
稱人年七十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
古稀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