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鬧掃裝成嚲鬢窩,一枝斜掠不須多。
邊旁早有微醺者,那藉生紅酒面波。
詩詞問答
問:《題鄒一桂聯芳譜即用其韻·玉簪·其十三·金盞》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歌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八十五
參考注釋
鬧掃
亦作“ 鬧埽 ”。 唐 代宮女梳的一種髮髻。 唐 張氏女 《夢王尚書口授吟》:“鬟梳鬧掃學宮妝,獨立閒庭納夜涼。” 明 王志堅 《表異錄·士庶》:“鬧埽,髻名。” 清 王丹林 《銀塘曲》詩:“團扇承恩夏日長,晚裝鬧掃追微涼。”
一枝
(1).一根枝杈。《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晉 張華 《鷦鷯賦》:“其居易容,其求易給,巢林不過一枝,每食不過數粒。”後用以比喻棲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詩:“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宋 曾鞏 《次道子中書問歸期》:“一枝數粒身安穩,不羨雲鵬九萬飛。” 清 方文 《廬山·玉簾泉》詩:“小樓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於細長的東西。《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等到望見過往的客商到了,一枝響箭便算個號令,大家纔不約而同的下山。” 老舍 《趙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項微俯,拿了一枝香菸。”
(3).一支。一個支派。《景德傳燈錄·元安禪師》:“ 石頭 一枝,看看師滅矣。” 宋 秦觀 《次韻邢敦夫秋懷》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聞。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剎院寺祖墳,是東門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無地,遂葬其傍。”
(4).一支。猶言一隊。《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正遇著 范 賊一枝游兵,劫奪行李財帛,將人口追得三零四散。”《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臣當引一枝兵,為 蔡 鄉導。”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邊旁
(1).靠近邊界的地方。《爾雅·釋詁下》“疆、界、邊、衛、圉,垂也” 晉 郭璞 註:“疆埸、竟界、邊旁、營衛、守圉,皆在外垂也。”
(2).猶旁邊。《敦煌變文集·董永變文》:“ 董仲 長年到七歲,街頭由喜(遊戲)道邊旁。” 清 楊潮觀 《信陵君義葬金釵》:“幸喜得揚兵西上,奈怕強 秦 似虎狼,仍袖手在邊旁。” 沙汀 《催糧》:“那個等在邊旁的 劉老三 忽然煩躁起來。”一本作“旁邊”。
(3).猶偏旁。 明 劉若愚 《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其楷書筆法似 沉度 ,而草書則從 張顛 懷素 ,間雜以篆籀邊旁。”
微醺
稍有醉意。《宋史·邵雍傳》:“旦則焚香燕坐,晡時酌酒三四甌,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 清 方文 《梅朗三招同劉長倩龔孟章集天逸閣》詩:“置酒此高閣,羣花發幽叢,微醺立池上,仰視天宇空。” 魯迅 《三閒集·怎么寫》:“寂靜濃到如酒,令人微醺。”
酒面
(1).飲酒後的面色。 宋 梅堯臣 《牡丹》詩:“時結游朋去尋玩,香吹酒面生紅波。” 金 元好問 《杏花》詩之二:“帽簷分去家家喜,酒面飛來片片春。”
(2).指杯內酒的表面。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早春雪中作吳體見寄》:“竹根乍燒玉節快,酒面新潑金膏寒。” 宋 朱敦儒 《減字木蘭花》詞之一:“斫魚作鮓,酒面打開香可酢。”
(3).舊時酒令的前部分。行令前斟滿杯,未飲而先行之令稱為“酒面”。飲而後行之令稱“酒底”。《紅樓夢》第二八回:“説完了,喝門杯,酒面要唱一個新鮮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風一樣東西。”《紅樓夢》第六二回:“ 湘雲 便説:‘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舊詩,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還要一句時憲書上有的話:共總成一句話;酒底要關人事的果菜名。’”參見“ 酒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