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六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七夕六韻原文

白帝蕭秋屆,黃姑佳會傳。

推遷自天運,離別亦神仙。

何處曝衣閣,誰家乞巧筵。

屏張雙兔鼓,盒閉小蛛錢。

那覓龜龍鏡,宜親翰墨篇。

高吟杜工部,早著祖生鞭。

詩詞問答

問:七夕六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七夕六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七夕六韻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四十二

參考注釋

白帝

(1).古神話中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 唐 賈公彥 疏:“五帝者,東方 青帝 靈威仰 ,南方 赤帝 赤熛怒 ,中央 黃帝 含樞紐 ,西方 白帝 白招拒 ,北方 黑帝 汁光紀 。”《史記·封禪書》:“ 文公 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於 鄜衍 ……於是作 鄜畤 ,用三牲郊祭 白帝 焉。”《晉書·天文志上》:“西方 白帝 , 白招矩 之神也。” 清 曹寅 《巫峽石歌》:“或疑 白帝 前, 黃帝 後, 灕堆 倒決 玉壘 傾;風喣日暴幾千載,旋渦聚沫之所成。”

(2).“白帝子”的略語。 唐 李白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詩:“ 赤精 斬 白帝 ,叱吒入 關中 。”參見“ 白帝子 ”。

(3).古城名。故址在今 四川省 奉節縣 東 瞿塘峽 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江 水又東逕 魚復縣 故城南,故 魚國 也…… 公孫述 名之為 白帝 ,取其王色。”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詩:“朝辭 白帝 彩雲間,千里 江陵 一日還。” 清 《蟂磯孫夫人廟》詩:“悲銜 白帝 生睽隔,恨切 蒼梧 死別離。”

(4). 東漢 公孫述 曾改 魚復縣 為 白帝 ,後因以為 述 的代稱。 清 顧炎武 《大漢行》:“ 隗王 白帝 何為平, 扶風 馬生 真丈夫。”

黃姑

(1).牽牛星。《玉台新詠·歌辭之一》:“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吳兆宜 注引《歲時記》:“河鼓、黃姑,牽牛也。皆語之轉。” 唐 元稹 《決絕詞》之二:“已焉哉,織女別黃姑,一年一度暫相見,彼此隔河何事無。” 清 吳偉業 《無題》詩之一:“天邊恰有黃姑恨,吹入蕭郎此夜吟。”

(2).指臘梅。 宋 楊萬里 《次東坡先生蠟梅韻》:“梅花已自不是花,冰塊謫墮玉皇家。不餐煙火更餐蠟,化作黃姑瞞造物。”

佳會

(1).指男女歡會。 宋 柳永 《曲玉管》詞:“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 明 劉基 《七月七日》詩:“百年佳會幾今宵,脈脈相看一水遙。”《花月痕》第十五回:“今日何夕?正露涼煙淡,雙星佳會。”

(2).高雅的聚會。 明 莫是龍 《筆麈》引 宋 黃庭堅 帖:“近有佳會,率以故不得佳,豈食料禁不批放耶?” 明 袁宏道 《和鍾君威花字》詩:“良朋遞指引,佳會屢停車。” 清 陳夢雷 《擬古十九首·今日良宴會》詩:“佳會再難遇,置酒在高堂。”

推遷

(1).推移變遷。 晉 陶潛 《榮木》詩序:“日月推遷,已復九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唐 駱賓王 《螢火賦》:“委性命兮幽玄,任物理兮推遷。” 宋 陸游 《自嘲》詩:“歲月推遷萬事非, 放翁 可笑白頭痴。” 明 汪道昆 《<詩藪>序》:“世有推遷,道有升降。” 清 顧炎武 《羌湖引》:“歷數推遷小嬴縮,天行有餘或不足。”

(2).推故遷延;推遲。《晉書·王羲之傳》:“復授護國將軍,又推遷不拜。”《宋書·王弘傳》:“為尒推遷,覆敗將及,就無人事之愆,必有陰陽之患。”《資治通鑑·隋恭帝義寧元年》:“何不早勸 唐公 舉兵,而推遷不已。” 胡三省 註:“推遷,言推故遷延也。”

天運

(1) 天命;自然的氣數

決非天運。——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天運變矣。

(2) 天體的運行

離別

(1) 暫時或永久離開

我離別故鄉已經兩年了

(2) 分手,分開

神仙

(1) 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梅花嶺記》

(2) 道家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曝衣

曬衣服。 唐 儲光羲 《樵父詞》:“清澗日濯足,喬木時曝衣。” 清 沉佺期 《七夕曝衣篇》:“曝衣何許曛半黃,宮中綵女提玉箱。”按,舊時有七月七日曝衣之俗。

誰家

(1).何家,哪一家。《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二·蒿里》:“蒿里誰家地,聚歛魂魄無賢愚。”《水滸傳》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問那人道:‘你是誰家伴當?怎地只顧將酒食來請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舉人 道:‘去年在誰家作館?’”

(2).誰,何人。 唐 張鷟 《遊仙窟》:“ 十娘 詠曰:‘眼心俱憶念,心眼共追尋;誰家解事眼,副著可憐心?’” 元 無名氏 《鴛鴦被》第二折:“他題的名姓兒別,語話兒差,空著我擔個沒來由牽掛,這不識羞的漢子你是誰家?” 孫犁 《澹定集·致鐵凝信(三)》:“ 魯迅 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列有對照表(即真人與書中人),也沒有聽說有誰家向作者提出抗議,或是起訴。”

(3).何處。 唐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 洛 城。” 宋 張元乾 《石州慢》詞:“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一折:“貪和你書生打話,暢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誰家。”

(4).怎樣。 唐 王建 《寄劉蕡問疾》詩:“年少病多應為酒,誰家將息過今春。” 宋 張炎 《數花風·別義興諸友》詞:“好遊人老,秋鬢蘆花共色。征衣猶戀去年客。古道依然黃葉,誰家蕭瑟!”

(5).怎能。 唐 韓愈 《杏園送張徹侍御歸使》詩:“歸來身已病,相見眼還明。更遣將詩酒,誰家逐後生。” 宋 吳文英 《瑞龍吟·送梅津》詞:“ 西湖 到日,重見梅鈿皺。誰家聽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為什麼。 宋 蘇軾 《秋興》詩之一:“野鳥游魚信往還,此身同寄水雲間。誰家晚吹殘紅葉,一夜歸心滿舊山。” 宋 蘇軾 《謝人見和前篇》之二:“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元 張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雙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帶月鋤花,童子誰家,貪看 西湖 ,懶誦《南華》。”

(7).甚么。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二出:“生:適來聽得一派樂聲,不知誰家調弄?眾:《燭影搖紅》。” 錢南揚 校註:“誰家調弄,猶雲‘甚么曲調’。” 宋 張炎 《台城路·抵吳書寄舊友》詞:“雁拂沙黃,天垂海白,野艇誰家分曉?”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驚夢》:“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8).甚么東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馬上誰家白面郎,臨階下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點銀瓶索酒嘗。” 元 楊暹 《西遊記》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雲]誰家一個黃口孺子,焉敢駡我?”參見 張相 《詩詞曲語辭彙釋·誰家》。

乞巧

舊時風俗,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鍼,或以金銀鍮石為鍼,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唐 林傑 《乞巧》詩:“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秋乞巧穿針會玉仙,冬賞雪觀梅到玳筵。” 歐陽山 《三家巷》三:“這七月七日是女兒的節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獨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緻的巧活兒,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來乞巧。”

龜龍

(1).龜和龍。古人以為均是靈物。《禮記·禮運》:“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漢 蔡邕 《郭泰碑》:“猶百川之歸巨海,鱗介之宗龜龍也。” 唐 李白 《化城寺大鐘銘》:“丞尉等並衣冠之龜龍,人物之標準。”《新唐書·崔仁師傳》:“ 液 字 潤甫 ,尤工五言詩, 湜 ( 崔湜 )嘆,因字呼曰:‘ 海子 ,我家龜龍也!’”

(2).比喻傑出人物。

(3).指 漢武帝 時的龜文錢幣和龍文錢幣。 漢 桓寬 《鹽鐵論·錯幣》:“其後稍去舊幣,更行白金龜龍。民多巧新幣。幣數易而民益疑。”參閱《漢書·食貨志下》。

翰墨

原指筆、墨,借指文章、書畫

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曹丕《典論·論文》

高吟

(1).高聲吟誦;高聲歌唱。《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二·傷歌行》:“佇立吐高吟,舒憤訴穹蒼。” 唐 鄭谷 《作尉鄠郊送進士潘為下第南歸》詩:“結綬位卑甘晚達,登龍心在且高吟。” 魯迅 《花邊文學·知了世界》:“螞蟻在地面上辛辛苦苦地作工,知了卻在枝頭高吟,一面還笑螞蟻俗。”

(2).高妙的吟唱。《文選·嵇康<琴賦>》:“慕 老童 於 騩 隅,欽 泰容 之高吟。” 劉良 註:“ 泰容 , 黃帝 樂師,故慕而欽之,以為高吟,而引清志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昨日到大劇院,一見舊歌劇花露潤融,高吟沉抑。”

工部

古代官署名。 漢 代有民曹, 魏 晉 有左民、起部, 隋 唐 因 北周 工部舊名總設工部,為六部之一,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長官為工部尚書。歷代相沿不改。 清 末改為農工商部。

祖生鞭

語出《世說新語·賞譽下》“劉琨稱祖車騎為朗詣” 劉孝標 注引 晉 虞預 《晉書》:“ 劉琨 與親舊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 祖生 (指 祖逖 )先吾著鞭耳。’”後因以“祖生鞭”為勉人努力進取的典故。 唐 李白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詩:“多逢剿絶兒,先著 祖 生鞭。” 宋 楊萬里 《寄題郭漢卿琴堂》詩:“如何劃然里,猶 露祖 生鞭。” 明 楊珽 《龍膏記·旅況》:“分明是 洛陽 季子 , 臨邛 司馬 , 長安 曼倩 ,豈久困塵寰,從今去,願君好著 祖生 鞭。”亦作“ 祖逖鞭 ”。 周詠 《去國吟》:“湖海蹉跎 祖逖 鞭,聞鷄五夜不成眠。”

詩詞推薦

七夕六韻原文_七夕六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