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鶯序原文
出家已絕塵世情。喜形影淒清。
伴花前一卷殘經。夜來獨對孤燈。
玉壺中清思映徹。火宅里熱心灰冷。
旦:只怕未必。小旦:枉垂矜。
凌霄野鶴。端不羨和鳴。
詩詞問答
問:啼鶯序的作者是誰?答:葉憲祖
問:啼鶯序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葉憲祖的名句有哪些?答:葉憲祖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鸞鎞記 第二十六出
參考注釋
出家
棄捨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絕塵
超絕塵路,即與人世隔絕
許由務光非絕塵也。—— 清· 黃宗羲《原君》
世情
世上的種種情形;世態人情
不懂世情
形影
(1) 物體和身影
形影不離
(2) 身體的影子
她的形影不時地出現在他的腦海中
淒清
(1) 形容微寒
淒清的月光
(2) 淒涼
歌聲淒清
一卷
一排。《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只見裡面是小小的三間兩捲房子。前一捲三間,通連左右兩鋪,靠窗南炕;後一捲,一明兩暗。”
夜來
(1) 〈方〉∶昨天
(2) 夜裡
獨對
(1).單獨召見問對。《新唐書·蔣伸傳》:“ 宣宗 雅信愛 伸 ,每見必咨天下得失…… 伸 三起三留,﹝帝﹞曰:‘他日不復獨對卿矣。’ 伸 不諭,未幾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用傅文忠》:“ 傅文忠 為椒房懿親,人實勤謹,故特命晚間獨對,復賞給黃帶,四團龍補服。”《清史稿·文祥傳》:“ 英 法 聯軍犯 天津 , 僧格林沁 密疏請幸 熱河 。 文祥 ……力持不可,偕廷臣言之,復請獨對。”
(2).獨自面對;單獨相對。 清 劉獻廷 《和異君看梅之作》:“佳游深寤寐,獨對真徘徊。” 茅盾 《色盲》:“﹝ 林白霜 ﹞和青年女子獨對,而且在一個汽車裡,這在他還是第一次,雖然不至於手足無措,確有幾分彷徨無主了。”
孤燈
孤單的燈。多喻孤單寂寞。 南朝 宋 謝惠連 《秋懷》詩:“寒商動清閨,孤燈暖幽幔。耿介繁慮積,展轉長宵半。” 唐 白居易 《長恨歌》:“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宋 陸游 《山寺》詩:“古佛負牆塵漠漠,孤燈照殿雨昏昏。” 明 范受益 王錂 《尋親記·相逢》:“不眠愁對孤燈照,誰與我伴寂寥。”呂劇《李二嫂改嫁》第三場:“ 李二嫂 眼含淚關上房門,對孤燈想往事暗暗傷心。”
玉壺
(1) 玉制的壺
(2) 計時器,即宮漏
一片冰心在玉壺。——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中清
謂符合潔身之道。《論語·微子》:“謂 虞仲 夷逸 ,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唐 陳子昂 《唐故朝議大夫梓州長史楊府召碑》:“聞 少連 之風而悅之,庶乎身中權,行中清。”
映徹
(1).照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桓玄 問 仲文 :‘卿家 仲堪 ,定是何似人?’ 仲文 曰:‘雖不能休明一世,足以映徹九泉。’”
(2).晶瑩剔透貌。 清 吳偉業 《行路難》詩之二:“中有青熒之朱火,下有映徹之澄冰。”
宅里
猶鄉里。《書·畢命》:“旌別淑慝,表厥宅里。” 孔 傳:“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表異其居里。”《敦煌變文集·舜子變》:“去時即來一年,三載不歸宅里。”
熱心
熱心腸,熱忱;乾什麼就愛什麼
熱心集體福利事業
灰冷
心灰意冷
他滿腔熾烈的心情漸漸灰冷下來
只怕
猶恐怕。表示疑慮或估計。《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只怕後生家看得容易了,他日負起心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只怕到那裡低三下四,還乾舊營生。”《紅樓夢》第五七回:“趁早兒去解説,他只怕就醒過來了。”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小旦
戲曲中旦角的一種,扮演青年女子
垂矜
賜予憐憫。 晉 潘岳 《哀永逝文》:“嫂姪兮慞惶,慈姑兮垂矜。”
凌霄
(1) 迫近雲霄。比喻志向高遠
浩氣凌霄
(2) 凌霄花
野鶴
鶴居林野,性孤高,常喻隱士。 唐 劉長卿 《送方外上人》詩:“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唐 韋應物 《贈王侍御》詩:“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見底清。”
不羨
不過分。《淮南子·精神訓》:“無天下不虧其性,有天下不羨其和。” 高誘 註:“羨,過;和,適也。”
和鳴
(1).互相應和而鳴。《詩·周頌·有瞽》:“喤喤厥聲,肅雝和鳴。” 唐 元稹 《雉媒》詩:“和鳴忽相召,鼓翅遙相矚。” 明 孫仁孺 《東郭記·為衣服》:“鶼鶼,嘆和鳴未久,分飛荏苒。” 魯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獄》:“鬼魂們的叫喚無不低微,然有秩序,與火焰的怒吼,油的沸騰,鋼叉的震顫相和鳴,造成醉心的大樂。”
(2).《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初, 懿氏 卜妻 敬仲 。其妻占之,曰:‘吉。是謂“鳳皇于飛,和鳴鏘鏘”。’” 楊伯峻 註:“此二語蓋言其夫妻必能和好。”後以“和鳴”比喻夫妻和睦。 唐 白居易 《得景定婚訖未成而女家改嫁不還財景訴之》:“二姓有行,已卜和鳴之兆;三年無故,竟愆嬿婉之期。” 宋 柳永 《集賢賓》詞:“爭似和鳴偕老,免教歛翠啼紅。”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五:“女喜甚。既成婚,伉儷和鳴。”